你在这里

面对“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为何淡定?

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从历史和实证研究的角度,证明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并提出警告,美中两国领袖如果不能避免战略误判,两国之间的战争将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方面对这种说法,似乎很不以为然。

和美国相对悲观的说法相比,中国方面对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显得乐观的多。首先,中国领袖比较乐观,习近平不认为中美之间已经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2015年9月访美时,曾这样安抚美国:“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按照习近平的意思,只要没有战略误判,就不会有“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说法有问题。它既否定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存在,也否定了导致“修昔底德陷阱”的两个重要变量:崛起和恐惧;没有崛起和恐惧,谈何战略误判?战略误判导致的是战争,而不是“修昔底德陷阱”。

尽管习近平的说法有逻辑上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官方媒体随着习近平的乐观调子起舞。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那次习近平访美之后,纷纷刊文断言中美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并举出很多理由,诸如:经济相依;元首互动;民意基础;分歧管控;相互尊重;和平世纪;一战和二战的历史教训;中国不是雅典,美国也不是斯巴达;中国的崛起不意味著美国的终结,云云。凤凰智库干脆宣布:中国正在有效规避“修昔底德陷阱”。

官方学者也很乐观。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力认为,中美成功规避“修昔底德陷阱”将是必然,而一些美国人担心美中两国可能产生冲突并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是多虑。原因是:1)中美并没有因意识形态差别大而不共戴天;2)中美在各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早已形成密集交错的共存网络;3)双方都有一定的摧毁对方的能力。

有趣的是,自从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中国方面对这个问题似乎就更淡定了。究其原因,这和特朗普上台以来的一些主张和动作有关。譬如,特朗普抨击全球化,撤出TPP,撕毁巴黎气候协定,给中国填补美国撤出这些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造成的真空,带来很多过去没有的机会,这让一些中国人和学者喜出望外。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特朗普在四月初对叙利亚实施空袭,让很多中国人高兴得不得了,认为它可能导致美国在中东陷得更深。沈丁力说,“如果美国再在叙利亚搞下去,特朗普怎么让美国伟大起来啊?结果就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虽然我们口头上说反对,但心里很高兴。”

中国方面之所以淡定的另一个原因是,习近平认为找到了解药,能避免中美战略误判,跳出“修昔底德陷阱”,这就是与美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在去年12月2日会见基辛格时,习重申了几年前提出的主张:“中美双方要正确理解彼此战略意图,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继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习近平称,这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表示愿意同美方“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

用“新型大国关系”代替或终止“修昔底德陷阱”,对中国来说,显然是个不错的“顶层设计”。不过对美国来说,这是个令人狐疑的“顶层设计”,也是一种陷阱。美国如果承认“新型大国关系”,就意味著要承认中国的不断扩大的“核心利益”,这些不断扩大的“核心利益”涉及台湾、西藏、新疆、东海和南海的主权,及其国体、政体、政治稳定、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等。

奥巴马当政时,应当已经意识到这个“新型大国关系”是个陷阱,因而始终没有松口,而奥巴马的“重回亚洲”政策实际上否定了“新型大国关系”。然而到了特朗普时代,国务卿首次访华,便全盘接受了这个说法。特朗普和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将如何发展,能否给美国的“修昔底德陷阱”之说一个定心丸,非常值得关注。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