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血案1937,鲜为人知的通州事件

殷汝耕伪政府公署旧影

问:1937年7月29日“通州保安队”杀死235名日本侨民的事件。我们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答:我们的各类书籍、报刊都不太愿意提及它。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问:据说杀了不少老人、妇女、儿童。

答:是的。在这次事件中被杀的日本侨民,含有老、幼、妇、孺。

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这要从“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说起。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之后,国民政府不承认。因为国民政府不承认,所以日本人认为:既然你不承认,那么意味着你不甘心,而你不甘心,则意味着你总有一天要向我动武、收复东北。伪满建立之后,日本人主要筹备对俄战备,认为日俄必有一战,而一旦日俄开战,如果国民党军队从伪满的后门(华北)向日军进攻,则日军将两面受敌,所以日本人想方设法先制服国民政府,日本人这个心理,其实贯穿了整个中日战争的全过程。

问:日本人其实不愿意和国民政府打仗?

答:这个和许多人的历史认知相反,但这个恰恰是事实。日本人建立“满洲国”的动机,对日本国内是解决经济问题,对日本国外则是为了抵御赤俄。“满洲国”建立之后,日本的第一号假想敌不是中国,而是赤俄。也就是说,日本当时是准备和赤俄打仗,因此并不愿意和中华民国爆发大规模战争,依据战后公开的档案资料,这一点其实已经没有争议。

问:所以日本人就于1935年在华北搞了一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答:对。日本人琢磨来琢磨去,他们觉得:为了防止和国民党打仗,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满洲国”和“中华民国”的中间缓冲带。

问:“满洲国”和“中华民国”中间的地带,就是华北。

答:就是华北,主要是今天河北省的地盘。日本人在物色了多年之后,瞅中一个亲日人士:殷汝耕。

问:这个人是前北洋政府的官僚。

答:是北洋政府的官,以前曾经跟过郭松龄,并参与了郭松龄针对张作霖的军事叛乱,在叛乱中,是日本人救了殷汝耕一命。

问:所以这个人亲日并非毫无原因。

答:对,不但如此,殷汝耕还是留日学生出身,而且娶的是日本老婆,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亲日派。

问:“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国民政府的反应怎样?

答:抗议。而且明令通缉殷汝耕。

问:“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首府就设在通州,通州是中国的地方,国民党怎么就抓不了殷汝耕?

答:国民党对殷汝耕发布通缉令,其实也只是在政治上表个态,实际上逮捕殷汝耕是做不到的,因为此前国民政府和日本人签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国民党部队从通州撤走了,管不着那个地盘。

问:为什么叫做“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答:日本人搞这个缓冲政权的时候,也是本着一箭双雕的动机,首先,在“满洲国”和“中华民国”之间搞一个缓冲地带、以避免和中华民国交战。其次,也是为了防止赤俄势力通过华北地区向“满洲国”渗透。

问:那么“通州保安队”又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部队?

答:它实际上就是“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军事力量,但是不好直接打出“军队”的名号,所以采用了“保安队”的名义,但它实际上就是一支部队。

问:算不算是一支“汉奸武装”?

答:这要看你如何定义“汉奸武装”了,依我看,它不但不是,而且还相当“爱国”,否则就不会有“通州事件”、对日本侨民大开杀戒。

问:当年当兵混饭吃的,其实都是一些文化水平很低的农村娃子,这些年轻人并不太懂事,当兵往往就是为了吃饭,他管不了那么多。

答:当兵吃粮。当年中国人的识字率很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但鲜为人知的是,“通州保安队”成立之后没多久,就有两股势力对它悄悄地进行了渗透。第一股势力是国民党势力,第二股势力是北平的爱国学生。关于这些进步势力对“通州保安队”进行渗透的史料,你可以参考《文史资料选编》第二十五辑。也就是说,“通州保安队”表面上是一支“汉奸武装”,但实际上事前早就被爱国势力暗中做了工作。

问:“通州事件”,具体是怎样的经过?

答:“通州事件”又与“广安门事件”有关。广安门事件是这样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华北二十九军抗日的士气很旺。7月26日白天,一支日军队伍,欲从广安门进入北京城使馆区,这支日军队伍在到达广安门的时候,与守城的第二十九军沟通,说请开城门,日军官佐撒谎说:我们是进城“观光”的。第二十九军守城门的团长刘汝珍笑脸相迎,但是当日军的卡车开进城门之后,刘汝珍突然下令关闭城门,将日军前后截成两段,然后下令官兵向日军开火,打死了一批日本兵。关于这件事的日方史料可参考《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方史料可以参考台湾国民党党史馆编纂的《卢沟桥事变史料》,在这件事上面,中日双方的历史资料记录是一致的,在同一件事情上双方的记录都比较诚实。

问:这些日本兵是怎样来到华北的?

答:当年驻华北的日军,依据的是1901年《辛丑条约》,七七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命中央军北上增援宋哲元,作为制衡,日本政府于7月11日下令增兵华北三个师团,双方增兵华北的行为,是1937年大变的关键节点。

问:“广安门事件”如何与“通州事件”联系起来?

答:“广安门事件”次日,即1937年7月27日,日军的飞机轰炸第二十九军,进行报复,但是日军的飞机不慎将炸弹丢进了“通州保安队”的兵营,并炸死了士兵若干。

问:日军是故意的还是误炸?

答:应该是误炸。首先,日军没有合理动机。因为“通州保安队”是一支亲日的武装、是与日本合作的伪军,炸它并不符合日军的利益。其次,误炸了之后,日军立即派了代表过来,又是解释、又是道歉。如果真是故意炸,早就应该炸平了。所以说它是误炸,是就事论事、实事求是,谈历史不能带有偏见。

问:当时“通州保安队”的官兵们信不信?

答:不信。大家本来就受到爱国势力的渗透、思想上早就动摇了,这下又加上日本人来炸我,大家伙的情绪一下就沸腾起来了。

问:当狗还要被主人揍。

答:对,大家伙忿忿不平,说:我都“亲日”了,你还不拿我当人看,你说咱还有活路吗?所以就起了反心,于是通州保安队第一总队的队长张庆余下决心造反。两天之后的7月29日凌晨,“通州保安队”第一总队突然袭击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公署、逮捕了殷汝耕,然后攻击了通州当地的日军守备队、并将守备队的日本兵全部消灭。

问:然后开始屠杀老幼妇孺?

答:杀红眼了,见日本人就杀,管不着他是男女老幼了。当时的当兵娃子其实都是些血气方刚、目不识丁的农村青年,杀红眼了,失去理智,见日本人就杀,哪里管他是日本兵还是日本侨民。

问:当时在“通州”这个小地方,也有日本侨民?

答:有,而且还相对集中,日本侨民抱团住在一个特定的小区域,例如当时通州的日本旅馆,就住了不少的日本侨民。

问:当时保安队是怎样辨认日本人的?

答:不是靠辨认。保安队将当地的《日本居留民名册》弄到了手,按照名字来抓,一个一个地抓。

问:说通州的日本旅馆是重灾区。

答:对,天蒙蒙亮,暴动的保安队就包围了日本旅馆,将里面居住的日本侨民,都赶了出来,逐个捆绑,一根绳子捆十个人,拉到枪杀的地点,其他各地也绑来日本侨民,等到大约有100个左右了,才架起机关枪,不分男女老幼,开枪射死。

问:有没有证人?

答:有。很多证人后来都上了远东军事法庭作证。在史料里,有个叫“安藤利男”的,大难不死,逃了出来,也写下了一些证言。事实上也不需要他,“通州事件”这件事,中、日双方都知道,而且也都不否认,这个事件在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没有多少人提起、知道的人也不多而已。

问:一共杀了多少?

答:一共杀了235人。通州事件的性质与台湾的雾社事件很像。

问:杀了之后呢?日军赶来增援了?

答:日军赶来增援了。保安队寡不敌众,于是依照原计划、退往门头沟、和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会合去了。

问:国民政府对这件事的反应是什么?

答:通电嘉奖。

问:国民政府知不知道保安队杀的是日本侨民?还要嘉奖?

答:国民政府必须嘉奖保安队,因为国民政府要鼓励华北、东北等地的其他伪军学习通州保安队、起义反正。

问:在事件中被杀的这些日本侨民,到底算不算是“平民”?

答:算,但也许也不能全算。日本当时有一种编制,叫做“在乡军人”,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民兵”的意思。所以在这批235个被杀的日本侨民当中,有没有“在乡军人”?不清楚,有也不奇怪。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事件中被杀的女人、小孩、老人,应该算平民。

问:这起“通州事件”在日本影响大不大?

答:不到半个月,淞沪大战打响,日本制作了关于“第二次上海事变”(淞沪战役)的宣传片,我看过这部片子,在这部电影里,《通州事件》是其中一个独立章节,日本人在片中大肆宣扬“通州事件”,说中国人杀日本侨民,要“膺惩暴支”,这个宣传加重了侵华日军的报复心。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