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有毒的父母和不可承受之亲

我们总喜欢用血浓于水和无私的爱来描述亲情的粘稠和伟大,但最近研究的几个案例却让我有了某种不可承受之感。

一是耶鲁弃婴到武汉寻亲,竟然有五十多个家庭前来认领,却没有一个是其真正的父母。詹娜出生时有呼吸困难等病症,被亲生父母丢弃在武汉的一个公共汽车站,后由美国的一个小学老师玛格丽特·库克领养,取名詹娜·库克。这个弃婴后来考取耶鲁大学,并得到一笔研究经费资助她到中国寻亲,这事儿被登在武汉当地报纸上的一个不大显眼的地方,没想到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短时间内便有五十多个家庭前来认亲,有的甚至与她抱头痛哭笃定认为找到了自己的女儿,但经过DNA测试,这些人中没一个是她的父母。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如果这些家庭不曾在接近的时间和地点抛弃过女婴的话,在一个DNA测试就能拆穿骗局的背景下,是什么动机驱使他们前来认亲?而如果这五十多个家庭真的都在相近的时间地点上抛弃过新生女婴的话,这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对血浓于水这个词又是多么莫大的讽刺。

另一个则是最近揭出的骗局。某土豪家庭有二个孩子,老大己经上大学了,老二是个十二岁的女儿,土豪夫妻不知使出什么手腕将这个女儿放到了国内孤儿院被美国家庭领养的孤儿名单上,并对最后领养的美国家庭说是自己是女孩的‌‌“寄养‌‌”父母。女孩到美国后麻烦很多,对领养的美国父母很不尊重,并常有从‌‌“寄养‌‌”父母那里来的钱拿去挥霍。领养家庭的人懂中文,一些蛛丝马迹让他们怀疑这个孩子不是孤儿,并从这女孩儿的口中证实了这个事实。于是美国的领养家庭向领养机构和中国的孤儿院质疑投诉,但领养机构和孤儿院都有不承认有做假行为,无奈之下,美国领养父母只有请律师介入并启动法律程序。这种欺骗手段看起来便宜占尽,孩子被美国家庭领养后,既省下小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有家庭照顾,更解决了孩子在美国的移民身份,土豪肯定会强调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这种做法却虐用了领养人的爱心,并剥夺了真正需要领养孤儿的机会,不能不说这种爱是有毒的。

在这里,无私的爱呈现出一种最自私的面目;而血浓于水,则蜕变成他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亲。记得以前曾看过一部电影,如今已经记不住名字了,在问到去大陆孤儿院收养残障儿童的动机时,电影中领养孩子的母亲回答说,虽然自己生儿育女也可以,但专门收养命运悲惨的儿童,赋予他们全新的生命,这种人生意义更大。我身边就见过收养中国孩子的人,带着孩子去幸幸苦苦地学中文,还一同去中国寻生父生母,就像前面介绍的耶鲁弃婴寻亲一样,相比较这样的父母,虽不是血亲,但谁又敢否认它比血亲更无私呢?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