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解放军步兵全部光着脑袋上

上次听一群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吹牛,其中一人酒后高兴,扒开头发,露出一个小指头长的伤疤。这个老兵同萨沙说,这是被一块手榴弹弹片划伤的。军医说,弹片再低1厘米,就没命了。萨沙很惊奇,问:不会吧,你们不是有钢盔吗?连这都挡不住?老兵突然变得激愤,骂道:有个锤子钢盔!!1979年只有炮兵有几顶钢盔,步兵全部光着脑袋上。

这是老兵胡说?完全不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钢盔是一次大战时候发明的,主要用于防备炮弹的破片。根据战时统计,死于火炮的士兵约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死于头部和胸腹部被弹片击中。当年没有防弹衣,胸腹部没有办法防御,头部则可以使用钢盔。一战中装备的钢盔,成功的降低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钢盔已经成为各国制式装备。就连贫穷落后的中国,也在抗战爆发前忍痛动用外汇,从德国购买了32万顶崭新的德式钢盔。

而各派系军阀也同样重视钢盔,诸如云南军阀龙云的滇军大量装备法式钢盔,宋哲元的西北军大量装备英式钢盔,广西军阀李宗仁的桂军装备部分日式钢盔。

这些钢盔是相当重要的。著名的孙立人将军在淞沪会战中,被一发重迫击炮弹杀伤全身十几处。万幸的是,他带着崭新的钢盔,头部没有受伤,最终抢救过来,保住了命。

钢盔除了可以防止破片伤以外,也可以对抗远距离射来的流弹。很多老兵回忆,被流弹射中虽头颈受严重震伤,但毕竟保住了性命。

抗战后期,随着美国援助军事物资的进入,国军又装备了大量的美式钢盔。

实战证明,无论哪个国家的钢盔,都可以有效减低国军官兵的伤亡率。所以,只要是国军比较正规的部队,都尽量装备钢盔。

在攻打滇西松山的作战时,美国联络组发现就要冲锋的中国远征军官兵,居然带着军帽,没有钢盔。这些军衔很高的美国佬,立即脱下自己头上的十几顶钢盔,交给了中国小伙子们。

国军有重视钢盔的传统,大家都看过的电影《大决战》里面,所有国军主力行军都可以看到整齐的钢盔。

不知道什么原因,解放军却有不重视钢盔的传统。

朝鲜战争中,开始是仓促进入朝鲜,连大衣都没配齐,没有装备钢盔可以理解。但之后几次战役,尤其是逐步陷入阵地战时,志愿军战士仍然带着棉帽布帽子作战,这就说不过去了。

谁都知道,美军的炮火极其猛烈,上甘岭的山头都削低了几米。这恰恰是志愿军急需要钢盔的时候,为什么不装备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钢产量低,工业水平低,生产不出来。但这不是理由。

即便日本投降的时候,在中国就留下了至少70万顶以上日式钢盔(投降的日军就有120万),加上国军败退台湾之前几乎丢光了钢盔,还有苏联援助的小批数量,保守估计志愿军可以使用的钢盔至少有150万以上。

压根不是没有钢盔,说到底,还是不重视。

在文革时期,这种轻视钢盔的风气更是愈演愈烈。极左年代,突出政治,强调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钢盔是所谓怕死鬼带的东西,谁敢提谁就是落后派、保守派,被批斗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军方有识之士也提到过钢盔重要性,却被一句: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也没有钢盔,还不都胜利了!堵得没有话说。

在1979年之前,解放军压根就没有研发过制式钢盔。仅仅在1959年前,为了应付所谓的国庆十年大阅兵,仿日式钢盔造了一小批用于检阅。

这仅仅是检阅,并不是有些军人作家所说的重视钢盔。

到了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解放军仅仅研发了所谓的79式钢盔。该钢盔还在试验期间,只有极少数量投入部队使用,目的是看看是否符合需要。

战争打响以后,轻视钢盔的解放军吃了大亏。当时除了炮兵以外,步兵没有钢盔,仅仅带着布帽。炮兵之所以有钢盔,只是因为他们被炮击的可能性很大,才额外配备。

即便这样,炮兵的钢盔也不是人手一顶。老兵回忆,当时每个排几顶,主要给炮手的,其他人还是没有。

战争开始前三天,我军付出了超过6000人伤亡的代价。野战医院一时间人满为患!医生护士通宵工作,大小便都跑着去,仍然有大量伤员得不到救治。

越军经过三十年战争,正规军兵员素质比我们强,武器装备比我们强,作战意志比我们强。老兵们回忆:我们1个连吃不掉他1个排。打他们1个营,我们要1个团。1个连满员出发到越南,回国时候没负伤的老兵就剩二十几个。

当时越军正规军,每个班都装备缴获美军的40毫米榴弹发射器。这种小玩意威力却大,是解放军所没有的,给我们造成很大杀伤。

越军的迫击炮精度很高,弹药非常充足(多为我国援助)。越军以防御为主,居高临下投掷大量苏制手雷。这些手雷威力比我们老式木杆手雷强一倍。对于越军大量的手榴弹炮弹破片,我军伤亡很大。甚至一个炮弹炸飞的石头,崩在头上都是重伤。

这些爆炸物造成的伤亡,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头部颈部受伤。

根据战后统计,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的中越战争,解放军因颅脑伤牺牲的高达百分之三十一,还有面部颈部伤百分之三,一共为百分之三十四。而我军公布的牺牲数字为6900人。且不谈水分,即便这样也有2400人牺牲于钢盔可以保护的伤势。

这个数字够惊人了!

到了这个地步,才知道钢盔的重要性。于是,一方面不顾一切将79式钢盔于1980年投产,推出了性能平平的GK80式钢盔。GK80式钢盔和50年前的日式90钢盔(90钢盔是一种很垃圾的钢盔,可以被1公里外射来的步枪子弹贯穿,战争后期被98钢盔淘汰),根本就没什么区别。解放军老兵回忆,在战场上,被炸烂击穿的GK80式钢盔随处可见。甚至有些老兵认为,这种钢盔最大作用是作为野战锅,来煮煮食物。

在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时候,终于想到仓库里面还有大量的库存钢盔。于是,打开所有仓库,把各种钢盔运到前线。前线官兵,瞬间戴上了从日式钢盔到苏式钢盔在内五花八门的各种钢盔。甚至支前的民兵,有的还带着抗战期间国军的德式钢盔,上面还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徽章。

目睹这个场景,让所有人哭笑不得。

事后为了面子,又称什么越南山地战不适合戴钢盔,1公斤多会加重士兵负担。但1981年以后,为啥很快人手一顶钢盔,上厕所都带着呢?

资料中写道:穿裤头显然有些特殊化,配合他打冷枪的弟兄们全都一丝不挂。他看出来,排长们最联系群众,去连部开会,钢盔往头顶一扣,叼上颗烟就齐了。光腚去,光腚回,好象上了趟茅房。

又说什么进攻期间,胸腹部受伤多,头部受伤少,钢盔不是太要紧。那后来81年的法卡山,84年的者阴山、老山战场不是进攻作战?

钢盔问题和其他问题不一样。诸如开战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主要还是对丛林战不了解;野战医院数量太少,主要是对现代战争伤亡预计不够;没有装备通用机枪、狙击步枪、步兵高射机枪,主要是技术水平不够。

不装备钢盔,完全是对一线作战官兵生命的不重视。我们并不是没有钢盔,而是有了却不用。

想到这里,萨沙不觉得很愤慨。引用张自忠将军的一句名言:当官的命是命,当兵的命就是土疙瘩吗?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