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怎一个怼字了得!

自打进入网络时代,国人的汉语水平照我看是在下降,偶尔一个中学生写几句半通不通的文言,都能引起一阵又一阵的赞叹,但是,奇怪的是,隔段时间就会有一个生僻的汉字被人鼓捣出来,走红网络。这一阵儿,走红的是个‌‌“怼‌‌”字。

这个字,我认识它的时候,是跟怨字相连的,叫做怨怼。不过是怨恨和哀怨的意思。然而,现在这个怼,却有了强烈的攻击性。但凡谁把谁跟顶了,给刺了,甚至给骂了,都叫怼。一个网民的解释是说,所谓怼,就是把对方给干趴下。想了半日,终于想明白了,原来大家说的不是这个怼,而是另一个词:搥!两人吵架,一方把对方说的话,活生生,用大力气给搥回去。不消说,这个词在民间,很黄很暴力的。

明明是搥,干嘛要用怼呢?语言上的事儿,真是没理可讲。约定俗成,现在看来是错了,过若干年之后,语言学书上,再提到怼,估计就得加上现在的用法。以至于我们的后辈,想弄明白都难了。

坐在家里生闷气的怼,到底怎么被赋予火药味十足的搥的意义呢?追究第一个干这事儿的人,已经没有意义了。叫我看,是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怼,尤其是码字的小编以及码农们,怼着怼着,就爆发成攻击性的怼了。套用一句现代汉语的话,就是把形容词转成动词了。

然而,在网上找找,但凡跟怼字有关的新闻,这样的怼,就跟用大锤子夯一样,尽管把对方搥得人仰马翻,并非以理服人,跟摆事实讲道理,基本上无缘。无非是用恶毒解气的语言,把对方暴打一顿。这样的怼流行起来,倒是也符合现实。现实中人与人只要发生点冲突,如果不至于开打的话,基本上就是互相怼,看谁能把谁怼到南墙上去。如果一方是大人物,那么,怼就成了一边倒。像瀑布一样的恶心词儿,接连不断地浇到小人物的头上,怎么损怎么说,怎么解气怎么来。一边颐使气指,一边低三下四。就像当年的日本兵,挨军曹的耳光,一个只管打,一个只管‌‌“哈依‌‌”。在网上看大人物怼人很过瘾的网民,在单位,也许就是那个只能挨怼的小人物。

人人都讲道理,不动不动就损人,骂人,羞辱人。这是一个美好的境界。可惜,被怼惯了,怼就成了习惯。不能怼的时候,就老老实实挨怼,能怼的时候,就一定要大怼特怼。哪怕小事怼成大事,大事怼出人命,也一定要怼。怼的泛滥,不仅说明人人肚子里都有火,而且说明这个社会没有讲道理的习惯。看着网上的怒怼,狂怼,恶怼,就像人家在欣赏歌剧。越是没有风度,也是胡搅蛮缠,没理搅三分,大家就越是喝彩。就像闲人在看街头打架,看热闹不怕乱子大。

蛮不讲理曰怼,胡搅蛮缠曰怼,当面损人曰怼,背后下刀曰怼,破口大骂曰怼,撒泼打滚亦曰怼,哇呀呀——怼他个鹅飞水尽吧,

怎一个怼字了得!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