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在中国当记者多年 本月我在网上爆红了

(博谈网记者欧阳剑编译报道)3月18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驻北京记者Anthony Kuhn在NPR发表了同名评论文章,以下是该文译文。

在中文里,电影或新闻的背景故事被叫做‌‌“花絮‌‌”。

这就是形容我在新浪微博上的一段视频的标题。

该视频是我在3月6日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的提问。在视频贴出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已经被观看了500多万次。

这个(点击)对一个外国记者来说真不赖,即便是在我的新闻报告里注射上天花,也不能让它如此流行。

我去新闻发布会上,让官员们对我正在做的一个关于京津冀项目的报告置评。

发布会主办方是中国发改委的官员。他们负责大型地区计划,通常很难采访到。

那时,我刚刚采访了作为这个大型城市计划的一部分而被搬迁到城外的商人,还有一个只离北京3英里却生活在赤贫中的农民,而该政策意在改善这些人的处境。

我向这些官员们询问这两种类型的人,以及他们计划如何帮助他们。

在我用中文提问后,我拿回了麦克风,决定自己把它翻成英文。这不是因为我不相信坐在官员旁边的政府翻译,而是我想用我自己的话来提问。

当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赞扬我中文说得好时,屋里有一些紧张的笑声。

没有直接回答我提问中的细节,官员们笼统地回答这个计划正在被成功地实施过程中,但是项目很复杂,他们正在处理任何出现的问题。

快速地浏览在微博上这个视频的3000多条留言,就清楚的知道,该视频能够迅速流行,不只是因为它是娱乐性的‌‌“花絮‌‌”。

有很多评论是赞扬我的中文。中国人通常对可以讲中文的外国人好奇,有时候他们更注重语言,而不是讲话的内容。不过,这一次似乎不是这样的情况,至少不完全是,对此,我感到欣慰。

也有很多评论观察到,我的问题似乎表达了对普通中国人的关心,我的问题或许比国内记者的提问更尖锐,更具批评性。

中国所有媒体都是官方的,当局越来越倾向于记者‌‌“要正确引导舆论‌‌”,来得出当局倾向的结论。

中国的领导人承认,媒体有监督的作用,他们称之为‌‌“舆论监督。‌‌”但是,自从调查性新闻的鼎盛时期--其中大多数都是大都市的小报做的--当局已经噤声了很多更独立的媒体,并迫使很多记者作自我审查或离职。

该视频也有几条负面评论。有人觉得我在吹毛求疵,没有政策是完美的。他们质疑为什么一个美国人到中国来谈论中国的问题,而美国自己也有那么多问题。

一些中国人和官方宣传工具通常将‌‌“国‌‌”比做‌‌“家‌‌”。他们将媒体划分为‌‌“友好的‌‌”和‌‌“不友好的‌‌”阵营。这个意思是,客人和朋友必须表现出礼貌,而不是让主人尴尬。

尽管,这些负面评论是少数,但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消除这些人的观念,以便采访他们。

我告诉他们,了解和讨论发生在本国外的事情是正常的,中国,其政府的库房里充满了现金,最近已经派遣了大量官媒记者到海外。

我告诉他们,只要我尊重隐私和职业道德,没有问题是我不能问或不该问的。

在这里我的确是客人。但是,‌‌“家‌‌”和‌‌“国‌‌”不是一样的,这个隐喻往往混淆了公共和私人领域。我在这里工作,这是一个公共服务。我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和观众理解了这一点。

译文略有删节。

阅读原文:For Years,I've Been A Correspondent In China. This Month,I Became A Viral Star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