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个人买房史:一部北京房价窜天史

生活在北京的人,最近开始频繁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还打算在这里待多久?什么时候走?走了,去哪里?

在大城市打拼,焦虑指数常常爆表,而在北京,这种焦虑的表现更为‌‌“失重‌‌”:雾霾、户口、就业、房价……这综合配比的一剂浓药,每个即将老去的年轻人、正在老去的中年人都不得不引颈痛饮。

房价是这其中让人最无力的一个黑洞。对于媒体人来说,现实似乎更惨淡。GQ在还原咪蒙的那篇文章中记录到,十几年前,咪蒙初进南都时,那份‌‌“又有理想,又有钱‌‌”的工作让她觉得‌‌“找到了最好的工作‌‌”。

如今,钱所剩无几,理想不可告人。退潮之后还在坚守的北漂媒体人,在买房/租房这个必选项上都遭遇了什么?在此邀请几位年轻同行讲讲他们的心路历程。

个人买房史:一部北京房价窜天史

杨某某网媒运营

4年前,研究生毕业,入职北京某都市报。身边的朋友都羡慕,哇,你有北京户口,赶紧买房啊!当时满腔新闻理想,根本没把‌‌“房事‌‌”当回事。于是,每天都在吭哧吭哧采访、写稿。殊不知,一边稿费在哗哗下降,一边房价早已蹭蹭上天。

去年,媳妇毕业,谈了7年恋爱后,我俩成为毕婚族。虽然,丈母娘并未要求结婚一定要买房,但她总担心,婚后媳妇会挺着大肚子被房东赶。甚至,连晚上做梦都梦到。事实上,在北京租房3年,也确实被黑中介赶了2回。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房事的重要性。但必须声明,这可不是丈母娘逼的。

另一个触动我内心的是,之前一起合租的室友,来京第二年就在东四环外买了套房子,就一年时间,涨了近100万。

‌‌“100万啊,你得写5万条即时。‌‌”当时,媳妇用稿费标准调侃我。

想想也蛮可笑的,在现实面前,理想不堪一击。在房价和稿费之间,我看到了一条鸿沟。

此时,因某些原因,在缴纳数万元户口赔偿金后,我从原先单位辞职,入职某互联网公司。收入基本稳定,公积金也从此前几百块翻了2番多,媳妇也开始工作。合计了一下,单独出去租房,一室一厅也得五六千。但如果双方父母赞助一下首付,月供只需要一室一厅的租金+两人公积金就可以cover。于是铁下心来,买个小两居吧,至少不会被房东赶。宜早不宜迟。

不果断出击,错过一个亿

跟双方父母商量了一下,立马就开始在网上看——定区位、选地段、划小区……看着看着,需求也越发清晰:最远距离地铁站不超1公里、房龄不要超10年、周边配套要相对全、不要一楼、不要朝北……

彼时是16年初,房价再次发疯似上涨。令人恐慌的是,明明看中了一套房,准备周末去线下看看,却发现同户型新上又涨了二三十万。就像滚雪球似的,后一套卖出去的房子,总比前一套贵。

眼瞅着既有的预算,从80平降为70平,从四环外看到五环外,我俩意识到,不能在网上浪费时间了。既然已选定了区位,得去实地看。6月中旬起,每个周末,我俩都在中介陪同下,从早到晚看房。

蓝鹅,真正实地看后,才发现网上那都是卖家秀,现实真是太惨痛……比如,立水桥某小区,虽然靠近地铁,但噪音大到像睡在马路上。可网上却写着‌‌“分分钟双轨道出行‌‌”,只字不提噪音……

‌‌“北京不愁没人买房子,即使明天房地产崩盘,也多的是接盘侠。‌‌”

即使快一年过去了,我也还记得中介那一副‌‌“不买拉倒,有的是傻子‌‌”的神态。起初我是不信的,这些嘛,都是中介的套路。

蓝鹅,现实马上给我扇了一个巨大的巴掌,PIA!

一个周末的早晨,中介激动地打来电话,说新上了一套房子,几乎契合我所有需求,价格也在预算中,‌‌“家具家电全送,装修几乎100%新‌‌”。赶紧奔过去,花2分钟扫了一圈房子——南北通透、动静分离、干湿分离、精装修拎包入住、中楼层视野好、2梯3户、近地铁、小区安静——几乎就是量身打造啊!

毕竟首付得家里人帮助,于是出门跟家里人打电话。已近中午,心想着那先去吃个饭吧。在小区外兰州料理店,边吃饭边打电话。家里人没说啥,‌‌“你们觉得好就好。‌‌”让中介赶紧约房东,结果被告知,‌‌“房子谈不了了,被人加价5万预定。‌‌”

前后就20多分钟啊!这尼玛是抢白菜吗?我还想着能不能砍个价呢,居然还加价5万啊!最气人的是,中介说买家只看了图片都没去实地看过,就加价5万预定了!我真是图样图森破啊!!!!

如今,9个月过去了,这套痛失的房子,同户型已涨了160万。类似事情,我俩之后又遇到了一次……嗯,这套痛失的房子,9个月里,同户型涨了140万。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看房34套后的小两居

去年7月,在看了34套房子后,我俩最终在北五环外买下一套小两居。记得签约之前,我俩在链家店铺里,相拥大哭了一场,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哭了10几分钟,唰唰唰唰快速签字,从此成为百万负翁……

PS,一句忠告:如果你确定要在北京买房,明确了自身需求,详细做好了预算,如果看到合适的,就果断下手吧……

再PS,签约后,不要拖,越快走完程序越好。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政策就变了。可怜如我,7月底买的房子,因为房东解抵押慢了,一直到930政策出台,还没有网签……于是,为了给930新政多出的5%首付钱买单,再次把手伸向了老父母,把他们吃干榨尽…

中介对我说:你永远都买不上房

杨瑟某传统媒体文化记者

本人杨瑟,在北京一家传统‌‌“主流‌‌”媒体当文化记者。最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主流‌‌”了,因为周围人都在谈论装修和换房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连第一套房子还没有买上——因为老把文化当饭吃,因为不太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还是因为懒。

大学没在北京念,因为所谓的解决户口,二话没说来了北京。‌‌“户口‌‌”二字意味着那时候我就可以买房,可是,我没有珍惜。说是来了北京七年,一年在国外、又在地方驻站待了一年多,加上刚工作的那一年还是个有着空有崇高理想的愣头青,踏踏实实待在北京也就是最近不到三年的事情。

想起自己老大不小该买房了大概也就是去年开始的事。首先看中的是自住房项目。这种说是比周围房价便宜30%的自住房前几年并不受人待见,认识的人里面也有不少人摇号成功,可还有好几位嫌地方远给放弃了。可事情到了2016年的夏天,就有点不对劲了。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这便宜30%怕是已经变成了打三折。

一波三折之第一折

第一个申请的是位于通州的项目,据说申请的人数达到了八万人,可是房子只有200多套。作为初次申请者,还得坐车去现场审核资格。通知我三点到现场,从地铁站出来之后,又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还好不过两点,可是现场已经人山人海。这甚至不是摇号,只是审核一下摇号的资格。领到了排队的号牌,5367号。省略百无聊赖和饥肠辘辘的一万字,等到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一分钟就审核完了,但审核完了也是没有用的,过了几周,最终摇到了好几千号。

申请自住房项目并不花钱,于是但凡出来一个项目,定在第一时间放进购物车,轻松方便。于是,申请的项目越来越多,脑海中幻想着自己住在北京各个角落的场景。

然而,我的摇号数字越来越大,到后来已经跌到了最末班车的行列里了。

一波三折之又一折

转眼,冬天来了,守株待兔到底意义不大。我决定主动出击,开始看房。从东五环外看到北五环,首付承受的心理底线一点点被突破,也认识了中介的多元风格。当被问及‌‌“首付能承受多少‌‌”时,我决定还是适当加码,否则有可能直接被鄙视的目光送客。北京各色老旧小区都了解了一遍,也许是房价仍在上涨的缘故,渐渐地看的房子好像都是朝北的了。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出现了一套我似乎可以承受且不是那么古旧的小屋。价格比周围的房子一平米足足便宜了一万。当然,我知道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略微一问,中介小哥吐露了实情:房子里面有户口,是前前前前房主留下的,现在人找不着了。

户口,第一次觉得这么讨厌。警察叔叔告诉我一个房子里是可以安两个户口的,律师朋友告诉我户口问题是不可以打官司的,拆迁办的线人向我透露房子未来如果要拆迁是有可能说不清的。于是,在中介开恩让和房东见面相谈甚欢的前提下,在房东念我人品上佳可以再便宜一万的优惠下,在脑中小人打架几日之后我还是放弃了。

我不会忘记出门时,中介小哥送我的话:‌‌“你会永远买不上房的。‌‌”

一波三折之再折

等完成了成堆的年终选题并过完了年之后,我准备继续我的看房大业,不料,中介们羞涩地藏起了大部分房源。等房子重新出现了的时候,刚刚稳定了两三个月的房价又开始了一波牛市。

于是,在我小小的出租屋内,我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此生,我终于住上了十万一平米的房子。

可按照传统的定义,我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好消息是,最近一次的自住房摇号数字开始变小,等哪一次小到三位数的时候,或许我可以买上。

买房已上升至哲学高度:忌求全

小陶出版社编辑

作为一名在出版社工作的编辑,我曾经策划过一个电子书品牌叫中国故事,里面记录了很多普通中国人的情感,生活,命运,经历与抗争,这里面就有一些因为房子而被改变生活的人,我没有想到有一天因为买房我自己也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还是因为买房,我也变成了中国故事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非京籍买房者的故事,历时一年多,期间经历了2次房价大幅上涨,眼看着手里的钱在大幅缩水,看房的地点却是越来越远,这种滋味可能只有买过房的人才能体会:我还是我,可我身边的世界已经变得不同。

第一次萌发买房年头是在2015年的10月,那时候帝都房价3万多一平,我来帝都虽不足5年,但女朋友来京已满5年,原则上她已经具备了买房资质。‌‌“实在厌倦了在北京三天两头租房搬家,漂来漂去的感觉‌‌”,于是我们商量着一起咬牙买房。

在这以前,我都没关注过帝都的‌‌“房‌‌”事,毕竟是太过遥远的事情。突然有一天下定决心要买属于自己的房子时,我们才发现自己对房子的了解真是太少太少了。

卖房新人与买房新人曲折的第一次

我们委托了认识的一个新人中介,她也是第一次帮人买房。在了解了我们的购房资质和首付可支付款,对房子的要求后,她开始帮我们寻找房源。

很快她帮我们选了一个还不错的房子,地点位于东三环,那天是个周六,我们当天傍晚去看了房,性价比还不错。但中介提到她的同事也在代理这个房,不排除竞价可能。

怀着忐忑的心情回了家,等到周一下午三点,我接到了女友火急火燎的电话,让我马上赶到中介办公地,说业主要在周一晚上六点去见另一个客户,中介帮我们截下了业主,让我们先见业主一面。业主是换房族,希望我们能快速交易,不影响他再买房。中介也催我们快点定下来,于是我们在半懵逼的状况下交了定金和全额中介费,然后签三方协议,当晚9点全部搞定。

回去的路上,我问女友:‌‌“买房就这么简单吗?‌‌”

事实证明,买房当然不是这么简单!

我们四处凑钱,中介开始走流程办手续。没过几天,中介告诉我们,女友的购房资质审核没通过,究其原因是2011年国家调整了纳税起征点,女友的工资没有达到纳税起征点,所以2012年没有纳税记录,一下子我们就失去了购房资格。

后来买过房的同事说,中介一开始就应该为买方测一下购房资质,显然我们的新人中介没有处理好这个环节。

鉴于此,中介开始帮我们想各种我只在新闻报道里面听说过的办法,包括用别人的名字代买,和有购房资质的人假结婚,等等,我们一一拒绝。于是开始和业主谈解约,整个过程非常艰难,业主抱怨我们作为买家的不靠谱,浪费他的时间,发了一大通牢骚,好在最后还是全额退还了定金。然后是和中介谈退还中介费,也是又签字又等待,走了一圈流程,好容易把中介费退回来了。

经过这一通折腾,我认清了二件事:一、我们的职业收入真是太低了,没想到这竟成为了我们购房的障碍;二、房产中介虽然是专业的服务机构,但业务能力真没想象的那么好。

买房比买菜更痛快

紧接着2015年底到2016年初,短短几个月,房价有了一轮上涨,我们当初看上的小房子,涨了差不多40%,二手房整体房价已超过4万/㎡,那段日子房价几乎一天一个价,很多房子稍微一犹豫就没有了。

我看过的一个房子,下午放出房源,晚上6点就没有了。房产app里面关注的房源,不断提示已经下架或者卖出不能再看房了。最夸张的是我看中了老国展后面的一套一居室,房价涨后,我买这套房已经有些吃力了。本来觉得房子不错,地点也好,想咬咬牙买下来,但一直没法实地看房,转眼房子就卖了:有人在app里面看了一下照片就花钱把房子买下来了,于是见识了‌‌“买房比菜市场买菜还痛快‌‌”。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我又找了二家不同的中介一起为我推荐房源,在找房过程中,还同时让他们帮我测购房资质。我在2011年来帝都,本以为有了购房资质,但审核依然没有通过。就这样,我被希望和失望来回撕扯折磨着。

最后是在2016年的8月,我的社保终于连续交满了60个月,总算是跨过了购房资质这个门槛。在2016年的下半年,房价开始又一轮的上涨,比年初那次还要凶猛,我的好几位同事都赶在第一次上涨前后买了房,只有我一直被拖延到了这个时候。

在这两次涨价的间歇,我虽没有购房资质,但依然天天接到各种中介的电话:‌‌“哥,买房不,我这有……‌‌”这语气和多年前街边迎面走来的陌生妇女一样:‌‌“大哥,要盘不!‌‌”仿佛他给你的不是一个房子而是一个温柔的宇宙……

看帝都房子,学北京地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被房价逼的不断后退的同时,眼界却随着房价的增长和钱包的缩水而不断拓宽。

我看房的范围开始从东三环慢慢移到了东四环,然后是东五环,直到东五环外。借用在足球领域常听到一句话:‌‌“看中国足球,学世界地理。‌‌”对我来说是,看帝都房子,学北京地理。随着看房,我知道了很多我从来不知道的地名,去了很多我从来没去过的地方——离我日常工作活动的区域越来越远。

终于在2016年9月中旬,我选中了东五环外的一个小房子,那时候二手房房价已经超过5万/㎡,能供我选择的房子已经屈指可数。刚定了房,又赶上930新政,首付提高了不少,贷款审批也严格了不少。自己手里的钱是不够了,开始在朋友中刷脸借钱,不管借没借给我钱的朋友都要一并感谢一下。最终首付凑够了,买房过程中手续办的也比较顺利。

终于,2017年1月,赶在春节前,我们搞定了房。这个结果只能算相对圆满,因为3月份又一轮严厉调控来了,以前还幻想未来有一天能换一个更大更好的房子,对比现实,这似乎有点遥不可及。

手边有一本2017年的单向街日历,我经常忘记撕掉旧日子,日历还停留在2月11日,上面写着:【忌求全】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莫言《檀香刑》

说我是房市幸运儿?别忘了‌‌“二十连环‌‌

Marvin 某报副主编

昨天我写了篇文章,在北京买房的人啊,我们都是贪吃蛇。

这是因为一年前,有个房产中介哥们传授我,在北京买房,是连环局。年轻人先凑钱买一套三四十平的开间,还几年贷款,等房子涨价再卖掉,升级成一室一厅,再还几年贷款后,换成两室一厅,如此层层递进。

至于地段,有钱的先从东五环北五环开始,没钱的,就从燕郊开始,慢慢从郊区向CBD进发。

据说,北京房产中介圈有个记录,二十连环。

什么叫二十连环?也就意味着,连环的起点,是一个手捧现金准备购房的年轻人,正准备买下人生中第一套小房子,而第二环,则等着他的钱来付人生中第二套大房子的首付。如此连接下去,一环套一环,中间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在等待手中现房的出售来凑下一套的首付,首尾相接环环相扣。

就像一个入局的贪吃蛇,不断以小房子换大房子,吃一个阳台,再吃一个书房。

三年以前,当我付出人生中第一个首付时,我和无数贪吃蛇一样,以为自己从此进入了一个以小博大的幸运转盘。

我在北京房价难得的低谷买入了第一套。三年前,北京突然奇怪地陷入了一阵房价低谷,我看中的一套东四环的房子,半年内均价跌了七千。

咬咬牙,我强行留下了来北京转机的父亲。我说,我们得凑钱先买套房。

凑了半天,买房的现金只差两千块。伟大的人生理想不能输给区区两千块,我敲开室友的门,嘿,借我两千,买房用。

差点被打出来。

不过,室友还是从泡妞经费里省了一笔给我。如今我经常感叹,借钱买房还是得找媒体人,他们不会想到,借钱买房其实可以算入股买理财产品的,将来参与分红。

交付完房价就涨了,一骑绝尘,直到今天,据说已经涨了一倍多。

大家觉得我是幸运儿。我一度也这么以为,以为自己可以借此进入一套有产者的幸运游戏,不至于被翻滚着的北京城淘汰。

这其实是一种暗藏的逻辑,我们以为,先倾其所有买一套房,是买一张北京房价游戏的入场券。因为北京的房价在可见的人生里会永远涨,而我们的收入,在五光十色的北京城里也会指数级递增。因此,先买一套房作为入场券,我们就可以开启以小换大的游戏。

我身边的朋友多半如此。他们的买房链条非常清晰,先买套小的,涨了几年后换一套两室一厅,结婚用;再过两年,换一套三室一厅,生娃用;等娃娃长大了,换一套学区房,教育用。

但这样的逻辑链基于两个起点,第一是入局早,要能享受房价上涨的福利,第二,则是工资收入要指数级增长,或者,要有外力协助,比如结婚,一个人使劲变成两家人抱团。

在新政出来前,我有段时间蠢蠢欲动,想要换一套大一点的,现在的小房子已经显得拥挤,既然房价已经涨了,我想着,可以卖掉现有的,在更偏远的地方换一套大点的。

上网翻了翻,原来北京之大,已经没有偏远这一说了。工资没涨多少,又没人可以抱团,嗯,最后,北京市的新政给了最后一击。

我算了算按照新政我如果想改善点儿居住环境大概需要多少钱,动辄两千万的学区房,按首付六成算,要拿出1200万现金,嗯,还是别算了吧。

倒是听说了好几个朋友栽在了节骨眼上。定好的要换的房子,最后却突然要多付不少首付,骑房难下,只能再去借债。

我想起中介跟我说的换房链条,我们都像个贪吃蛇,在四处游动中寻找生存空间扩大的机会。但新政出现后,大家都掉了线。

从此以后,改善住房的难度更大,尤其对媒体人来说,收入不下滑已是不错,想要指数级增长,除非…….抱歉,我也不知道除非后面该写些什么。

据说,限购是为了限制炒房,但这样一条购房链,是小中产在北京城向上奋斗的房产升级,新政却使得我们改善住房的门槛陡然增高。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第二套房原本要花费的成本是勉力可及的,北京因此能成为落脚点,但当成本突然升高,可能,首先破灭的就是他们最简单的生活愿望。

于是,既然房价高干脆不买房逃离北上广,和守着一套小居室在北京蜗居,遥望着永远买不起的二套房,究竟哪个更幸福?

我们工薪阶层摇摆来去,拼上老命玩一场换房游戏,到最后,规则居然一夜之间变了,还是以控制房价为名义。

嗯,还是楼市套路最深。

比买不上房更惨的,是被黑中介坑房租

陈永慧前《北京晚报》记者

我自认是一个行事谨慎的人,但对一个房屋中介如此信任,真不知道当时是如何鬼迷心窍。

分钟寺的房子要被拆迁,只能另觅住处。当时打定无论如何不能从中介那里租房子,朋友告诫过我南城黑中介特别多,他租房到期退房,中介就不给退押金。

找房

我在58同城租房频道沿5号线地铁站点筛选附近的个人房源,刘家窑有个不错的次卧,而且小区到地铁口不到200米。

‌‌“是您自己的房子吗‌‌”我在电话中问到。

‌‌“是我哥的,我帮着出租。‌‌”对方答道。

‌‌“不是中介就行,那周六上午我去看看房子。‌‌”我说。

周六上午,约定好的时间,我们都按时到了。房子在16层,出租人说是大三居,进门的右侧有个隔断的单间,一共能住四户人家。

我看看自己要租的次卧,窗明几亮,确实不错。不过次卧要1900元一个月,这可是我以前房租的两倍多,我有点犹豫。但想想那个没暖气、没空调,自来水管拧不紧,整宿听着滴答水声入眠的分钟寺公寓,我觉得有必要对自己好点,就从改善居住环境开始吧。不过那会也囊包羞涩,所有银行卡、存折加起来也就1万出头的存款。

‌‌“这屋子真不错,我都想留着自己住。‌‌”出租人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能便宜点吗?‌‌”

‌‌“我看你人不错,就1800吧,再低没法租了。‌‌”

‌‌“你啥时候搬过来,我有车,可以帮你搬。‌‌”他一连串古道热肠的追问。

‌‌“行,那就1800吧,不过押一付三,我可能一次性给不了你。‌‌”

‌‌“没事,等你有了给就行,你先给个2000押金就行。‌‌”

‌‌“我看咱们聊的投缘,我姓刘,又比你大,你叫我刘哥就行。‌‌”

这样,第二天,也就是周日,这个刘哥去分钟寺把我的行李拉到了刘家窑。我当天把2000元定金给了他。

人满

刘哥所说的这个能住四户人家的大三居,主卧一直没有租出去。我住进去之后,见到了两家租户。一家是一对90后情侣,一家是一对80后夫妻,平时生活中大家都谦让有礼,相处起来和谐融洽。

入住两周之后,刘哥给我打电话问我晚上在不在,说找我有点事。我正好无事。原来是他要找我签合同。我看了他拟定的合同,落款的甲方是个公司的名称。因为之前有租过个人房源的经历,我当时就比较纳闷。

‌‌“刘哥,个人房源,我跟您本人签就行。咋落款还有个公司。‌‌”我说。

‌‌“兄弟,你有所不知。我哥是开金融公司的,现在把房子都质押在这个经纪公司。所以必须把跟这个公司签。‌‌”他解释到。

我半信半疑,但想想已经有两家住户了,这么签应该没啥风险,最终还是跟他签了合同。同时,刘哥也催款了,他说:‌‌“你得把剩下的7000块交下了,我哥催我了。‌‌”

好好,我尽快。过了两天,我就把剩余的房租给他打过去了。

完整付完房租没几天,我发现屋内多了一个小伙。起始,认为是隔壁90后情侣的朋友,但这小伙居然呆了好几天。我就好奇问了下,才知道这小伙原来是住门口隔断单间的,前些日子一直在外地出差。细聊下去,又知道,这房子是个两居,90后情侣和80后夫妻住的是客厅的隔断间。住惯了群租房,我竟然把房子还有客厅这茬给忘了。此时,我对刘哥的小欺骗生出了一些恶意。但其他三家租户对刘哥为人称赞有加,我也只能理解为他为了尽快把房子租出去耍的一些小伎俩了。

房租是按季度交的,我下次交房租的时间是在7月份。但6月初的时候,刘哥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帮帮他,把下季度的房租提前一个月交了,他要凑业绩。只能说我这个人太好说话,居然鬼使神差般地答应了。

在7月份快结束的时候,主卧迎来了一对租客,两个女孩。其中一个短发,男性着装风格。有时,刘哥来看房子,去我的屋子一起抽烟。我们会聊下:‌‌“她们是一对拉拉吧。‌‌”‌‌“说是在木樨园导购卖衣服的,人素质高就行,其他的我也不管。‌‌”刘哥说。

至此,房屋里的每个房间都住进了人。

讨租

八月的一个周末,我去郊区游玩。周六早上还未起床,便接到隔壁的90后小伙的电话,他说刘哥让我们赶快搬家。周日,整治群租房的要来砸房子,最好周日上午搬完,要不然物品损坏,人家不负责任。

‌‌“根本没时间找房子啊,是不是恫吓的。‌‌”我说。

‌‌“应该是真的,我以前租房,有被砸房的经历。那帮砸房的人跟黑社会没两样,才不管你屋内的东西。‌‌”他说。

我记得自己之前开门的时候,看到过门前贴的小告示,说有群众举报我们租的屋子是群租房,要整治。那会还以为就是吓唬吓唬人,没想到这次要真刀实枪了。

‌‌“刘哥咋说呢?‌‌”我说。

‌‌“刘哥说下午帮咱们找几个地,看看咱们中意不。你咋想?‌‌”

‌‌“你们看吧,我也不在,找到合适的房子,算我一个。‌‌”我说。

‌‌“刘哥推荐了一所房子,我、90后情侣还有住隔断间的小伙都觉得不错,便定下来了。也问到自己剩余的房租和押金,刘哥说下周就给我们退。‌‌”

80后夫妻决定回河北涞水老家住,住主卧的两个女孩准备回服装店老板提供的宿舍住。

为了方便要回剩余的房租和押金,我们建了个讨租群。大家粗略统计下,两个女孩被欠的最多,有1万元,其次是我5000多元,再次是90后情侣4000多元,80后夫妻3000多元,住隔断小伙2000多元,合计2万5千元。

新居安置停妥后,我们便联系刘哥追要房租。刘哥就一个劲往后拖,一个月后开始不接电话。我们商议办法。

‌‌“我有他的身份证复印件。‌‌”80夫妻说。

‌‌“我知道他孩子在那个幼儿园上学。‌‌”90后情侣说。

‌‌“我们知道他的车牌号。‌‌”住主卧的两个女孩说。

‌‌“我知道他爱打牌,会不会拿咱们的钱还赌资。‌‌”我说。

他肯定把小孩转学了,咱们还是报警吧。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报警时才知道我们这个小区属于蒲黄榆派出所管辖。民警看了我们的材料,认为是个合同诈骗案,建议我们去法院起诉。我们跑了趟丰台法院,法院说属于经济纠纷案件,让公安先立案。回来跟民警说法院的意见,民警说法院在推卸责任。我们说真不懂找谁了,央求先帮我们立案。

后来一个好心的民警帮我们立案了,立完后说,这种事情太多,查处难度太大。听完,大家都有些灰心。随后的微信讨租群里,只有住主卧的两个女孩在问,有没有跟警察沟通的最新情况,其他人都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回话,再后来微信群就完全寂静了。

搬离刘家窑一年的时候,寂静的微信群又响起来了,两个女孩在群里说话了,说民警把房租要回来了,已经打到她们的银行卡里了,我们的可能要到11月份。其余人立刻又燃起了信心,听女孩介绍说,她们后来坚持一周给负责案件的民警打一次电话,去一趟派出所,坚持了一年。我想估计她们这坚毅的举措感动了民警,最终民警下决心帮忙追要了回来。女孩说这期间,只有90后小情侣偶尔帮忙问下。她们决定拿出500元给90后小情侣,至于我们几个其他不管不问的,后续欠的房租能不能要回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

这样接下来,我就是最大的欠款方。我想我虽然做不到女孩那样一周打一次电话,但两周打一次应该能做到,况且这一年我经济更窘迫,穷慈悲换来的只能是恶人的逍遥法外。

天道酬勤,坚持了四个多月,到这一年的11月份,我们所有人都收到了剩余房租款和押金。

这两个女孩真厉害,让我们一群男人汗颜。

‌‌“她们那时刚来北京,身上总共1万多,身家几乎全被那个姓刘的骗了。‌‌”90后情侣说。

‌‌“我也不敢相信,我平时租房肯定要看对方的房产证,这次找房居然荒唐到盲目信任陌生人。‌‌”我说。

一口气看了五个故事,是否感到有些胸闷?3月17日又传来北京最新限购政策,已有一套住房的将全面提高首付比例,同时暂停发放超过25年的住房贷款。这件难以下手的‌‌“大宗商品‌‌”,像一首循环播放的歌,空气中都是它的旋律。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