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抗战名枪盒子炮——毛瑟军用手枪(2/2)

盒子炮从设计之初就是手枪界的另类,威力、射程、精度、火力持续性远远超越普通手枪。

它的枪管长达140毫米,比普通的手枪长近一倍;枪身也长一倍以上,有311毫米(瞄准基线长,提高射击精度)。它的射程远,射击精度高。在不带枪套作为枪托的情况下,它可以在50米到100米内有效射击。带有枪托的话,可以射中150米距离上的目标。

就射程和精度来说,它丝毫不亚于冲锋枪,让人十分惊叹。

盒子炮装弹为6、10和20发,其中10发最多,为固定弹夹供弹,需要通过弹桥将一排子弹压入,供弹可靠,火力旺盛;该枪装弹量很大,超过普通手枪二分之一,比今天很多手枪还要多,火力持续性很好。

使用20发弹夹的盒子炮,以可拆卸弹夹供弹。一个弹夹打完,再装一个弹夹。这种手枪的火力更可怕,同中国步兵火力支柱捷克式轻机枪的装弹一样多。

大装弹量,使得盒子炮满足近距离残酷作战的火力需要。

更重要的是,盒子炮的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全自动。半自动也就是可以一发发的连续单发射击,全自动射击就是可以像冲锋枪那样,连续扫射。

在近距离,毛瑟军用手枪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连续射击多个目标,全自动射击,射速高达120发/分钟。就像《乌龙山剿匪记》里那样,老土匪头手持两把盒子炮连续压制性射击,打得几十个手持步枪的解放军、民兵不敢抬头。

以上这些性能,都是近战所急需的。

盒子炮的作用,基本就是一把简化的冲锋枪或者卡宾枪。它的价格虽较贵,实战性能却比普通的手枪要强太多。就性价比来说,它绝对超值。

所以,精明的中国人购买了大量盒子炮,它也成为中国军队的象征。

实战中,毛盒子炮大显神威。

在抗战的昆仑关战役,桂军的敢死队没有冲锋枪可用,每个人手持两支老式盒子炮。在实战中,拿步枪在山地丛林里面冲锋,是半自杀行为。老式盒子炮火力强,装弹多,可以压制大量敌人。结果这支敢死队虽然伤亡重大,但击毙了大量日军,完成了任务。

除了正规军以外,抗战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和特工部队也装备很多盒子炮。由于装备差,远程火力弱,往往一个连一个营也没有一挺机枪。游击队多以数量优势,在近距离突袭对手,一下吃掉对方或者打一下就走,这种灵活的战术,就非常需要近战火力。

很多国军敌后便衣队,用盒子炮采用全自动射击的方式。在近距离一梭子扫射过去,连续击倒数个日军,之后火速撤离现场。受到突袭的日军往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东史郎回忆录中,他的战友和便衣队交手过多次,每次都是伤亡惨重。除了二个三个的日军散兵被杀以外,还有一次五十名日军被杀四十多人的事情。在中国,东史郎他们始终处于被盒子炮偷袭的恐惧中。

中国人对毛瑟的爱好和使用

盒子炮远远超越其他手枪的高精度、远射程和强大的连续火力,都让它成为优秀射手的杀人利器。

由于盒子炮枪管长,瞄准基线长,指向性好,许多优秀的射手根本不用缺口和准星。

出色的枪手,一般都是以二三点射为主要的射击方式;或者在近距离将枪身放平,这样连发射击的枪弹,就会借着枪管沿枪身轴线的上跳,很自然地成一个水平扇面横扫出去,结果在水平面内形成了散布射扫射密集冲锋的敌人,效果极佳。

外国人一般都认为盒子炮的全自动射击,仅仅是理论上可行,实战无法有效使用。

而中国人简单用一招把手枪平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微型冲锋枪和冲锋手枪,也采用这种射击方式。

盒子炮和普通的手枪不一样,它的结构精密复杂,像瑞士出名的钟表一样。

这种手枪的加工难度非常大,需要专业机器和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上面已经说过,一把毛瑟手枪要经过几百道加工、装配、修模的工序才可以完成,费时费力。

很多中国军人,都把盒子炮当做一种武器和艺术品结合的东西,对其爱不释手。就像西部牛仔喜欢左轮手枪,日本人喜欢武士刀一样,中国军人对盒子炮几乎是一种酷爱。

盒子炮在中国

中国仿造最多的手枪,就是盒子炮。全国所有的兵工厂,都曾经仿造过盒子炮,包括著名的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太原兵工厂、重庆兵工厂等等。

仿造的工厂众多,除了太原兵工厂以外,其他所有工厂的仿造品几乎完全一致。

由于国人对盒子炮的酷爱,这些大型兵工厂均对生产工艺精益求精,尽一切力量造出质量可以同进口货匹敌的盒子炮。

国内的盒子炮,只要是大兵工厂出产的,质量都相当好;当然,价格也不菲。汉阳兵工厂一杆汉阳造步枪的售价是43元,而盒子炮的售价高达120元。

除了这些大的兵工厂以外,还有一些小型兵工厂,甚至走江湖的造枪小贩也仿造过盒子炮。这些盒子炮的性能差别很大,有的和大兵工厂的差不多,有的打完一两个弹夹就散架了。后者多是地方民团、保镖、甚至商人、地主买来作为一种威慑,也并不需要它开枪的。

所有仿造品里面,最奇特的就是阎锡山太原兵工厂仿造的晋造盒子炮。它的结构和德国原产的完全相同,区别在于使用了汤普森冲锋枪的11.43毫米手枪弹。这种手枪的威力远比7.63毫米毛瑟手枪弹要大,缺点是枪的后坐力也强多了,连续射击时候很难控制。

除了以上中国人仿造的和从德国购买的,另外获取途径就是从手枪山寨大国西班牙购买。西班牙在二战之前,是欧洲著名的手枪生产大国,尤其擅长山寨别国著名手枪,然后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出售。西班牙仿造盒子炮的型号有很多种,前后出售到中国的山寨盒子炮高达近10万支。这批西班牙盒子炮的性能比德国货略差,却丝毫不亚于中国大兵工厂的仿造品,价格又介于两者之间,自然成为畅销货。

在抗战爆发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到中国的盒子炮高达几十万只,大体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

盒子炮作为最适合近距离作战的手枪,也成为国军各派系部队,包括中央军的制式装备。实战中,无论哪款手枪,也绝对无法和盒子炮相提并论。国军基层军官和士官,用尽一切办法也希望得到一支盒子炮。

当时连长以下军官,只要有可能,一律配备盒子炮。连长以上的军官,一般不可能参加实战,他们配备的手枪没有什么要求,任何一款都可以。

中央军的标准装备是:每个步兵连配备12把盒子炮,也就是正副连长、正副排长、特务长共九人全部配备盒子炮,另外还有3个士官配备盒子炮,余下的士官就只能装备乱七八糟的各种手枪了。

但就算是中央军一流部队,也没有足够的盒子炮配备,只能尽力而已。

到了抗战中期,由于战争的消耗以及德国军售的停止,盒子炮数量也开始严重不足了。往往排长才有这款武器,班长之流只能拿步枪作战了。

淘汰

盒子炮在中国辉煌了近半个世纪,参加了无数战斗。

到了朝鲜战争中期,它就逐渐被苏式托卡列夫手枪代替。

盒子炮是旧中国武器装备低下的产物,是无可奈何的应急手段。一把加工最精致的盒子炮,也无法和一把粗制滥造的冲锋枪对抗。

冲锋枪的火力(至少每分钟400发),射程(50到200米),精度(比短管的手枪要准确得多),甚至制造工艺的简单程度(广泛采用简易流水线生产,制造技术非常简单,苏联波波沙自诞生以来生产了1000万把的惊人产量),都远远超过盒子炮。

在二战中,苏德美英等大量装备冲锋枪国家的结论是:手枪造成的损伤微乎其微。

内战中,国共双方虽装备了一些冲锋枪和轻机枪,但数量不多,仍然有盒子炮的使用空间。

到了朝鲜战争中期,苏联援助的50式冲锋枪(波波沙)大量装备部队,各方面都逊色于冲锋枪的盒子炮就没有继续装备的必要了。

性能数据

口径:7.63mm
全弹长:34.55mm
弹头类别:普通弹
弹头结构:圆头、平底、铅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7.82mm
弹头质量:5.57g
弹壳型式:无凸缘、瓶形
弹壳最大直径:9.68mm
弹壳长:25.14mm
底缘直径:9.91mm
弹壳材料:黄铜或涂漆钢、覆铜钢
发射药量:0.52g
底火类型:伯丹式或博克塞式
初速:455m/s
枪口动能:576J
平均最大膛压:240MPa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