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怀素吃鱼

中国人不喜欢轻易到外地去生活,难点之一在于饮食。米和面的不同,咸与淡的差别,荤素之间的偏好,给形成了一定饮食习惯的人带来适应性的难度。

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和尚,曾经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长安生活经历。虽说长安城作为首都居大不易,但是对于一个成名的书法家来说,房价物价都不是问题。困扰大和尚的是饮食。

怀素称“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然而“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想想也是,堂堂一个和尚竟然无视清规戒律,给自己开荤解馋,免不得被人民群众笑话。

只是,在别人嘲笑的眼光下吃肉,根本不能顺心如意,口腹之欲虽饱,却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怀素为此长期生病,以至于不能提笔写字。

话说到这里,由不得我们问一句,大和尚来长安之前怎么过日子呢?原来,那个时候怀素住在湖南长沙,自称“在长沙吃鱼”,且有《食鱼帖》为证。此帖字体飞扬,被人赞赏为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想必是吃鱼给怀素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愉悦,从而写出令世人赞叹的墨宝。

既然迁居到远在内陆的长安,鱼类显然不比长沙丰富,只能转而吃肉,大和尚也是没有办法。不过,莫非长沙的人民群众要比长安厚道,允许大和尚心安理得的吃鱼,连白眼都没给一个。

其实并不然。就咱们现在的观点来看,称鱼为肉,而对于唐代人,则称鱼为菜。杜甫在湖北居住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白小》诗,称“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白小是一种2-3寸的小鱼,俗称银鱼,古称脍残鱼,又名白小。杜大诗人称白小为园蔬,意思就是小菜,和白菜胡萝卜属于一类。宋人在《靖州图经》里对此也有相似记载,称过去当地守丧期间不吃酒肉盐酪,只能吃素,鱼就是素菜中的一种,谓之“鱼菜”,这种认识和叫法在湖南和湖北尤为普遍。

所以,怀素在长沙吃鱼,明明白白吃的荤腥,却仰仗着传统风俗习惯的保护罩,心安理得地过着吃斋念佛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宋代,鱼渐渐被划归为肉类。如果本人不能吃荤腥,却还惦记着品尝一下鱼的滋味,只能到餐馆里点几道仿荤素菜过过瘾。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假河豚、假元鱼、假蛤蜊都是餐馆的热门菜。本来在唐代还光明正大属于蔬菜的鱼,至此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了荤腥之物。想吃,只能吃假的。当时王爷大臣们给皇帝祝寿,进奉的下酒菜肴中就有假鼋鱼、假沙鱼,既丰富了菜品,又讲究一个素净。

只不过对于饱食终日的王公大臣,偶尔吃几顿仿荤素菜纯粹是赶时髦,而对于饥肠辘辘、腹中缺油的和尚来说,自此不能再吃鱼肉,怎一个苦字了得。假使花和尚鲁智深活在唐代,想必可以自由自在地品尝鱼的鲜美,不会再为馋肉不得吃而郁闷不堪。

2012-06-01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