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做高考作文题无非小菜一碟,有本事来做科举考试题

每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一公布,许多成年人都会雀跃试做一二篇,过过瘾。这很可能是除了作文题,对其他题目实在是不会做。

坦率地说,做高考作文题是小菜一碟啦。有本事来做古代科举考试的“作文”题目。

许多人可能会以为古代科举考试的作文题无非是八股文。其实不对,古人参加一次科举考试,要做的可不仅仅是八股文。

唐代到宋初,科举考试的试题主要有帖经、诗赋、杂文、墨义、论、策问。

帖经类似于现在的填空题,考查的是考生背诵儒家经书的记忆能力。诗赋是指定题目与韵脚,让考生赋诗。杂文是以传统的表、论、赞之类为体裁,让考生做一篇短文,类似今天的应用文写作。墨义是让解答儒家经典中的某一句话,类似今天的名词解释或简答题。论类似于命题议论文,题目通常取自经史。策问有点像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题目往往跟时务有关。

宋代自王安石改革科举制之后,直至明清时期,科考题目主要有五类:经义,诗赋,应用文写作,论,策问。经义,即截取儒家经典中的一段一句,让考生阐述其义旨。一篇好的经义,就是观点独到的经典阐释,差一点的经义,则像读后感,明朝时经义演变成八股文,文体程式化,思想僵化。但要写好也不容易。

不管是经义,还是论、策问,答题方式都有点像今天的高考命题作文。我找出历代科举考试的几道试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做一做,再估模一下自己可以得几分。

1、南宋宝祐四年的殿试试题:策问:当前“人才乏而士习浮、国计殚而兵力弱”,问题严重,请问你有何良策解决?

2、崇祯七年三月科考试题:策问:“所与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今士习不端,欲速见小。兹欲正士习以复道,何术而可?”

3、道光元年海宁的乡试试题:策问:宋代王安石力行保甲,百姓多觉不便,经司马光上疏废止,可为什么明代王守仁在江西实行起来却卓有成效?

4、光绪二十七年,湖北一位私塾老师提出的科举考试模拟试题:

策问:中国欠西洋款项需四十年才能还清,你有何办法解决?

策问:君主之国、民主之国、君民共主之国的区别何在?

(以上两题转引自杨念群《科举与新学的扭结处》)

5、1904年7月,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殿试试题,第三题,策问:“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这道题,状元刘春霖的答卷是这么写的:

制策又曰:《周礼·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而因求节流之法。

臣谨案:职内掌邦之赋出,此即近世各国所谓之豫算、决算也。昔苏轼之策理财,谓天下之费,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曾巩之议经费,谓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约者,必本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皆扼要之论。

然臣谓理财于今日,节流不如开源之尤要。盖之通商以来,利源外溢,虽百计节省,而无救于贫。开源之道,在振兴实业。

中国神皋沃壤,幅员纵横廖廓,且地处温带之下,百物皆宜,则当讲求农事。人民四百兆,善耐劳苦,而且心思聪敏,中外交通以后,闽粤濒海之人,类能仿选洋货,果其加意提倡,不难日出新制,则宜振兴工艺。欧西以商业之胜衰为国力之强弱,轮帆交错,以争海外权利。中国商业不兴,漏卮日钜,欲图抵制之道,则宜扩充商务。

如此则野无旷土,市无游民,精华日呈,然后利权可挽。皇上慎乃俭德,而尤必广辟利源,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三也。

看起来,刘状元写得并不是很出色。

那么,开动你的脑筋,写出你的作文,看看你的答卷是不是比状元做得更好。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