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家庭教育《弟子规》走红 是利是弊?

中国大陆近年兴起“国学热”,家长们开始注重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其中,为传授儒家经典,《弟子规》开始重新流行。这场“读经运动”中的“读经派”认为,学习经典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行为规范,为孩子提供道德上的标准;而反对派认为,这样的教育鼓励的是服从和定式思维,培养出来的“好孩子”、“好学生”并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美国阿比林基督教大学课程设计中心主任、“我们怎么学‘弟子规’”作者方柏林通过“Skype”连线,坐客美国观察,参与讨论。

《弟子规》何以走红?

方柏林说,中国现在经济实力增强了,重建传统和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的渴望推动了“读经”运动。《弟子规》主要强调教导人如何顺从,在企业和家庭比较受欢迎。

效果如何?

方柏林说,《弟子规》,强调的是行为规范,内容上没什么太大问题。比如说,“事勿忙,忙多错”。但是《弟子规》太过于强调外在行为。如果只讲行为,不追根溯源,不讲品格和价值观念,一直在变化的环境会淘汰掉一些行为。比如说,“揖深圆,拜恭敬”。现在大家都不作揖了,不叩首了,怎么办?其实,这些行为背后的因素,价值更大。青少年若学这些都是盲从,会产生困惑,最终很有可能会抵制这些教义。应鼓励青少年讨论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不合理。

批评与建议

方柏林说,《弟子规》过多强调孝道和子道。比如说,“苟擅为,子道亏”,只教人如何做子义,没有教人如何做父母,奉行的还是尊长中心主义,不提倡青少年的独立思考。《弟子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可以当作文献,和其他民族的文献,对比的去看。

相对来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更多强调长辈的榜样作用。例如,犹太民族所信奉的旧约中的“箴言”,和《弟子规》在某些方面是殊途同归,子女对父母也是要尊重,比如“咒骂父母的灯,他的必被灭”。但不一样的是,《圣经》的大原则是敬畏神,人应该远离愚昧,寻找真理。

而且《弟子规》讲的是大道理,比较乏味。如果去读经班学,要么就是钱多了,要么就是时间太多了。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