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IPO去企债行不通

在一六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及最近几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都强调把防范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做为一七年工作重点。中国金融体系最大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房地产泡沫过大、人民币贬值预期难以逆转、企业债务负担过重过高。事实上,中国企业债务过高,为当前金融体系的高风险,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如何化解中国企业债务负担过重问题,国人一向高论是,中国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最重要问题是中国融资结构不合理,即企业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发展严重落后。发展中国的直接融资及增加其比例,特别是股票融资,是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降低银行风险、降低企业债务风险最有效工具,是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必要举措。

从一四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就有此明确倾向,冀以股市发展来缓解企业融资问题,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及以股市财富效应来增加居民消费。惟一五年股市波动,不仅没有达政府所愿见目的,反令投资者信心大跌。从一五年下半年起,股市进入一个自我修复及投资信心恢复期,期间政府没有放弃股市这个基本功能,尤其进入一六年下半年起,政府又加快IPO步伐。

在一六年,IPO宗数和融资额创近5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创纪录。随着一七年楼市可能面临调整,政府又可能把经济增长及企业融资的焦点放到股市上。政府冀IPO加速扩容,既可化解企业债务过高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及增加企业融资管道,又可为今年经济增长增加动力。

楼市资金难返股市

惟股市很难承担如此重大责任。若政府仅按一些所谓专家所指理由而这样做,也许会如一五年股市暴涨暴跌、一五年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及一六年房地产泡沫吹大的结果一样。故政府的意图显示时,股市即反映并开始持续下跌。

有人指,无论是对比A股50多万亿元的总市值,还是近期三、四千亿元的日均成交金额,IPO所产生资金压力实际很小。这种言论其实对股市情况了解不多。对于股市来说,并非股市规模大小能容纳多少新股发行的问题,而是投资者信心问题。股市信心还未到具有正常及健康的阶段,想投资者入市并不容易。

许多人指望随着一七年楼市调整,一六年涌入楼市的资金会回到股市,这可能是一厢情愿。前十几年凡是涌入楼市投资的,由于内地楼价只升不跌,没有谁不是赚得盆满盘满,要投资者退出几乎不可能。

当前楼市又以炒作为主导,虽政府要求泡沫大的地方调控,但从各地方政府的调控政策及目标看,各市的调控,除稳定房价外,没有一个地方政府出台政策令房价跌。作为一个以炒作为主导的市场,只要房价稳定而不下跌,投资者就不会退出,那资金如何可流向股市。从一六年十二月资金流向情况看,仍是80%以上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在“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下,一七年同样会令更多资金流向楼市。

改革上市始有转机

我们可强调新股发行的本质,是强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以弥补传统间接融资模式的不足。惟在当前股票审批制的发行制度下,在股市的信心自我修复的过程中,若以一般性股市理论来讨论IPO问题,并以此加快IPO的发行速度,不仅股市信心难以恢复,反之会再恶化,由此引发股市指数下跌也正常。

市场一旦发现这种意图后,投资者唯一选择只能是走为上策,股市下跌无可避免。只有股票发行制度转向注册制,增加IPO发行速度,才能达优化上市公司品质目的。惟股市发行制度与注册制相差太远。政府对此得认真考虑,否则股市要走出困境是难上加难。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