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谈休息:心有常闲

一般人以为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越走越慢,以至完全走不动。我们常说走路的秘诀是‌‌“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很片面。

很多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而不怕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挨,说不做而做着并没有歇,说做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许多事就这样被耽误了。我们只讲工作而不讲效率,在现代社会中,不讲效率,就要落后。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做了无数的实验,所得的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有休息的比没有休息的效率高得多。

世间有许多过于辛苦的人,满身是尘劳,满腔是杂念,时刻都为环境的需要所驱遣,如机械一般不停运转,没有一点儿人生之趣。这种人在事业和学问上都难有真正大的成就。我认识许多穷苦的农人、孜孜不辍的老学究,和整天待在办公室的人,他们都令我有这种感想。

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跑到街上闲逛,原来费尽气力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就轻轻易易地解决了。

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酿一阵,才得着土生根。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哲姆士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比喻。溜冰本来是前冬练习的,今夏无冰可溜,自然就想不到溜冰,算是在休息,但是溜冰的肌肉技巧却恰在此时凝固起来。泅水也是如此,一切学习都如此。

比如我们学写字,用功甚勤,进步总是显得很慢,有时甚至越写越坏。但是如果停下一些时候再写,就猛然觉得字有进步。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多次,字才易写得好。习字需要停顿,也是因为要有时间让筋肉技巧在潜意识中酝酿凝固。习字如此,习其他技术也是如此。休息的工夫并不是白费的,它的成就往往比工作的成就更重要。

我们不但需要时间工作,更需要时间对我们所做的事回头看一看。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我们车如流水马如龙地向前直跑,不留下一点时光做一番静观和回味,岂不是浪费生命。

我生平最爱陶渊明在《自祭文》里所说的两句话:‌‌“勤靡余劳,心有常闲。‌‌”现代人的毛病是‌‌“勤有余劳,心无偶闲‌‌”。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