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205:豫中会战之汤恩伯部大突围-四(2/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二百零五(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二十二)

郏县的国军2个团,压根就没什么反坦克武器,甚至绝大部分官兵没见到过坦克。

多年以后,一个郏县老兵回忆当年:我一直听战友说,日军有坦克,但从来没见过。郏县我才第一次见到日军的铁乌龟。当时把我吓了一大跳,真的很大,比我们乡下的大马车还要大。

面对这么多日军坦克,贺粹之一筹莫展。

万幸的是,郏县战前部署阵地的时候,埋设了大量步兵地雷。这种地雷虽不可能炸毁坦克,但有可能炸断坦克的履带。

所以,日军坦克的前进比较谨慎,这也为守军争取了时间。

战斗一开始,就是一面倒。

仅仅以攻城的日军坦克第17联队为例,下辖坦克高达73辆。光是坦克炮就有73门,守军才几门迫击炮,这如何抵挡?

郏县本来还有国军1个重炮兵第2营,装备几门大口径火炮,是汤恩伯集团的宝贝疙瘩。

由于郏县非常重要,汤恩伯特批让重炮来郏县助战。

但这些老旧的日式大口径重炮性能落后,且不具备反坦克能力,实际上无用。

贺粹之发现自己的重炮不能对付日军坦克,又害怕汤恩伯压箱底的这点炮毁在自己手上不好交代,很快命令重炮营赶快撤退。

这样一来,双方力量就更悬殊了。

日军这73辆坦克里面,50多辆为日军最先进的97改式坦克,装备4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坦克性能不错,是日军唯一能够和盟军中型坦克正面对抗的坦克。

另外,日军还有大量75毫米野炮和105毫米榴弹炮,加上1000多步兵。

郏县国军火力上还不到日军十分之一,完全被日军坦克部队火力压制。

这种极端劣势下,守军2个团仍然苦战一个下午,到2日晚上郏县城墙被轰得千疮百孔,日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冲到城墙下。

即便这样,守军仍然在郏县城墙附近,苦撑了一个晚上。

但是,首先是右翼突击队打进了楚河铺镇,郏县侧翼已经被突破。其次,直辖挺进队,攻占了兵力薄弱的郏县北侧杨树庄阵地,这样就危及了郏县国军的退路。

鉴于日军马上就要完成对郏县的包围圈,加上郏县实际已经被攻破,贺粹之无奈,只能考虑撤退。

天一亮,日军肯定会大举进攻,到时候国军这2个团怕是就要全军覆没。贺粹之果断命令部队在拂晓突围。

81师对郏县附近很熟悉,所以选择日军包围圈的空档,全力突围了出去。

郏县的战斗持续了一天时间,最终还是沦陷了

占领郏县后,坦克第3师团没有停留,而是马不停蹄向临汝县(今汝州市)推进。

这两地距离不过三四十公里,步兵要行军1天,对于坦克部队来说也就是几个小时而已。

殉国在郏县的曹团长

坦克第3师团沿途击破国军多支部队沿着公路的拦截。经过一日血战,于5月3日晚到达临汝城外。

这个速度,实在惊人。

沿途阻击的国军也是拼了老命,无奈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对于坦克无可奈何,不能阻挡日军前进。捷克式轻机枪的子弹,打在坦克上只是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毫无作用。

期间,汤恩伯命令贺粹之在日军侧后的第12军第20师和第82师,立即追击日军,反攻郏县和临汝,迫使日军回头。

无奈,日军坦克部队速度实在太快,根本追不上。

第12军是山东军阀韩复榘的部队,装备比中央军还要差,对坦克更是没有办法。

就是这样,他们仍然咬牙进行反击。

20师第60团上校团长曹和光所部700多人,在郏县外围后冀庄发动反攻,同日军骑兵旅团和坦克第3师团搜索大队主力遭遇。

战斗刚刚打响,日军以劈天盖地的炮火,压制得曹团长700多人几乎站不住脚。

曹和光团长见情况不妙,立即指挥部下从公路转移到附近村庄,凭借房屋同日军激战。

日军不但炮火猛烈,兵力也雄厚。大量日军骑兵协同高达32辆轻型坦克,在3架轰炸机配合下猛烈冲击曹团。

小小的村子能有几间房屋,根本无法防御日军炮火,顶多让日军坦克不敢随意冲到近距离而已。

苦战几个小时,曹团伤亡三分之一,完全挡不住日军坦克的冲击。

曹和光团长见这样打下去就要全军覆没,下令撤出战斗。他亲率一个营殿后,余部放弃村庄阵地向山区突围。在曹团长的拼死狙击下,第60团主力顺利突围。但曹和光团长的殿后部队,却被日军团团包围。

曹团长带着三百战斗部队和伤员,奋力突围。但人脚哪里能够跑过履带和马蹄,这些人全部被骑兵第26联队和2辆坦克冲散。

混战中,曹团长胸部被日军坦克机枪打穿,负重伤,卫兵也都被打散,该部伤亡高达200多人。

日军发现了重伤昏迷的曹和光团长,命令周边抓来的老百姓将他抬到临汝去,试图炫耀战果。不过,曹团长负的是致命伤,始终没有醒来,没多久就殉国了。

日军没有办法,只能下令将曹团长就地埋葬,并且树碑标明坟墓里是谁。

为什么这么做?这是日军的传统。

日本人认为,不论是不是敌人,敢于为国战斗献身的,就是英雄好汉,完全有资格为他树碑立传。

相反,日本人虽然扶持了大量汉奸,骨子里对他们是非常厌恶和鄙视的。冈村宁次曾经评价过华北伪政权:这是一群流氓无赖兵痞组成的集团,让人不齿。

曹和光团长是国军又一个殉国的团长。

47师临汝的混战

郏县是临汝的门户,郏县失守以后,临汝也就危在旦夕。

一旦临汝丢失,日军预定的包抄计划就基本完成。

汤恩伯集团无法从嵩山地区向西南越过公路,撤到伏牛山区,只能向西沿着原来的陇海铁路沿线,撤退到洛阳去。

但关键在于,日军马上就要发动洛阳战役,日军不但会很快占领洛阳,还在洛阳侧后渡过黄河登陆了1万多人,切断洛阳守军的退路。

目前汤恩伯集团正在嵩山的群山里面,撤退到洛阳必须走山路,速度不快。而日军坦克部队是沿着公路推进,速度是汤恩伯集团的几倍。

汤恩伯不太可能赶在日军攻打洛阳之前,先让自己主力撤退成功,这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汤恩伯现在要做的是,尽量守住临汝,然后掩护主力从临汝附近越过公路撤退,这样直线距离最近,一旦突破公路撤退到长度高达500公里的伏牛山区,汤部就很安全了。

别说10多万日军,就算50万日军也不可能彻底包围伏牛山。

所以,一切的关键在于临汝保卫战。

遗憾的是,临汝却基本守不住,也根本没法守住。

临汝,也就是今天的汝州市,是这一线防御的一个重镇。该县北靠嵩山,南依伏牛山,西临洛阳,东望黄淮平原,是交通的枢纽,非常重要。

如果临汝丢失,不但豫西洛阳的门户大开,侧翼登封也会有很大危险,更重要的是从嵩山撤退到伏牛山的公路,就会被日军封锁大半,汤恩伯集团就危险了。

汤恩伯深知临汝的重要性,在这里重点防御。

防守部队在临汝城外围,筑有反坦克壕,并利用就近的山地,构筑了防御工事,在通向登封的交叉路口,筑有半永久性的防御阵地,在阵地前沿和道路,以及敌人可能通过的地区,均埋设了地雷。

不过,豫中会战打响后,因一线黄河沿线和许昌太吃紧,而临汝属于国军的大后方,汤恩伯为了救援一线,将临汝的部队陆续东进北上。

许昌会战期间,汤恩伯发现后方临汝可能有危险,下令驻守郏县的12军81师立即回防,由其他部队接手郏县。

没想到,日军的前进速度比国军贺粹之81师撤退还快,81师根本没有来得及撤退,增援部队也没有赶到,日军就杀到郏县城下。

郏县沦陷后,汤恩伯命令81师突围后,立即赶赴临汝,侧击日军背后,协同临汝防御。

但第3坦克师团行军速度太快,它们轻松抢在81师之前,冲到了临汝城下。

郏县战斗中,汤恩伯发现日军竟然使用了1个坦克师团的兵力,知道临汝会有很大危险。

他紧急调动暂编第4军47师开入临汝增援,调动登封附近的精锐第13军和85军各一部增援临汝。

但坦克第3师团实在过于强大,绝非第47师一个师可以对付的。

为了占领临汝,坦克第3师团调动了直辖挺进队(搜索队长福岛甚三郎中佐指挥)和左翼突击队(旅团长佐武胜司指挥)两支主力进攻。

第47师是中央军主力,原本属于郝梦龄军长的第9军,但没有参加忻口会战。

第9军在忻口会战中表现出色,但伤亡也巨大,郝梦龄军长殉国。

第47师之前一直在山西和日军鏖战,1942年才归属第一战区汤恩伯麾下,作为直辖部队,用于救火。

该师属于中央军一流部队,比较受重视,训练严格,轻武器较好。但即便如此,该师重武器也是很烂,只有1个残缺不全的小炮连(装备俄制37毫米反坦克炮数门)。

豫中会战中,第47师作为机动部队暂时驻扎宜阳,准备随时增援各条战线。接到紧急增援临汝的命令后,该师冒着阴雨急行军迅速赶赴临汝。

途径洛阳时,日军先锋已经在攻打郏县,临汝和洛阳都受到严重威胁。

坐镇洛阳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认为,郏县、临汝都太小,肯定不能支持多久。看来务必要将主力集中防御洛阳,掩护第一战区主力撤退。

所以,蒋鼎文除了部署部队撤退以外,还下令地头蛇,也就是河南地方军阀武庭麟的15军防御洛阳,由张世光的第14军进行配合。

由于洛阳是豫西防御核心,比临汝还要重要,加上洛阳这里修筑比较完整的防御阵地,还有专门的反坦克阵地,所以蒋鼎文下令将少量反坦克武器留在洛阳。

于是,第47师出发的时候,蒋鼎文命令他们将仅有的小炮连留在洛阳,不允许带着赶赴临汝。

这区区几门反坦克炮成为宝贝,后来在洛阳保卫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击毁不少日军坦克装甲车。

但第47师就没有反坦克武器了,该师官兵严重不满。

47师师长杨蔚将军多年后,仍然愤愤的写到:我奉命自宜阳白杨镇率139团及宜阳的141团驰援临汝时,本师的小炮连(37毫米口径平射炮)及140团尚留在洛阳郊区守防,但该团第二营则随师部行动,全部兵力仅为7个步兵营,1个特务连,一个通信连。火力连,师小炮连留在军部,仅各团迫炮连及各营的重机枪连。我因听说敌人攻许昌及颖桥已使用坦克,就请求军长谢辅三将军让师小炮连归还建制,以为防坦克之用,但他没答应(需要防御更重要的洛阳外围伊河防线),部队就匆匆出发。3日下午9时,我们以急行军由白杨镇经伊川上洛叶公路走了一夜一天,141团于3日下午赶到临汝,其余于3日下午陆续到达,行程180华里。师属工兵连尚未成立,没有防坦克的地雷,对敌人装甲部队没有应付的武器。3日下午协同47师作战的85军23师联络官前来联络时(85军是汤恩伯麾下精锐部队,装备最好),我迫不及待地问那联络参谋:贵师配属反坦克炮没有?那个参谋不无遗憾地说:“我们军部同三个师部都没有这种炮。”联络参谋想了想说:“只有最精锐的13军有个反坦克炮连,去年31集团军总部办了一个训练示范团,当时我曾奉派受训,团长还把他们的1门37反坦克炮拆开来,用几匹骡马来驮载示范,以便于道路状况不好时,可以随步兵行动,参加作战”。

大家看看,国军都穷到什么地步。整个第一战区20多万大军,才有这几门反坦克炮。

85军是汤恩伯的精锐部队,也没有装备,只剩下最最精锐的13军才有。

这还怎么打仗?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