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洗脚的人比看书的人多

2016年7月,开了22年的青岛学苑书店停业关门

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张一鸣最近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被问到有没有一直坚持的东西,张一鸣老师回答得挺老实:‌‌‌‌“每周按摩一次算不算?‌‌‌‌”

当然算,而且张老师不是一个人。中新网从民政部了解到,截至2015年8月,北京有8600家不同规模的足浴养生店铺,从业者20万人,每天服务顾客430万人次。足浴协会预计,2020年北京足浴业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

另一项数据是,2014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销售额为553亿元,2015年电商爆发,也只增长到624亿元。

洗脚的人比看书的人多,开足浴店比开书店挣钱,这就是当下中国的阅读状况。

剖开中国各阶层的阅读秘密,年底各种‌‌‌‌“年度好书榜‌‌‌‌”很少会符合大众阅读的趣味,他们也许更愿意坐在软皮沙发上,享受着足底按摩,缓缓地打开一条来自某新闻APP的推送:

林志玲年过四十身材火辣,

范冰冰肤白貌美娇艳十足,

莱昂纳多狂撩内衣超模难自持

……

首富们:不看书?

很多富豪都有一个特点,爱推荐书。

王健林经常推荐儒家经典,这几年给员工先后推荐了《论语》《礼记》《弟子规》,对‌‌‌‌“规矩‌‌‌‌”的强调越来越重。为了参破中国经济的秘密,王健林还读了不少社科新著,比如《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

马云也看《论语》《道德经》以及佛家经典,他认为这些才是人类真正的智慧。但坊间传闻,马云最爱的其实是金庸武侠小说,他自己的办公室就叫‌‌‌‌“桃花岛‌‌‌‌”。

这是企业家试图用自己的阅读塑造企业文化。史玉柱在这一点上走得更远,他最爱研究的是毛著作,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为座右铭。

在吴晓波看来,这些不算读书,他认为马云和马化腾在社科领域的积累都很低。马云对此是有意见的:

‌‌‌‌“一个企业家要看书才能给公司赚更多钱,那基本要完了。‌‌‌‌

互联网创业家:鸡汤有多少种喝法?

与首富相比,中国互联网大大小小的弄潮儿似乎更爱读书,或者更需要谈论读书。毕竟粉丝就是流量,没事谈点阅读显得更有逼格。

最典型的是罗振宇,一个每天坚持60秒的男人,不但把读书做成生意,还把它做成了宗教,让粉丝都有了‌‌‌‌“光荣与梦想‌‌‌‌”。

创业家们往往对一些宏大的主题特别着迷,出口都是鸡汤。雷军爱读《三体》,他也正在效仿这部著作,用低价的产品对科技行业进行‌‌‌‌“降维攻击‌‌‌‌”。

开过牛博网的罗永浩推荐过不少好书,做手机的罗永浩最终跟着雷布斯搞宏大叙述,大谈振兴国产手机。陈欧除了满大街贴自己的大头照,还著书立传教大家‌‌‌‌“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每周按摩一次的张一鸣更不得了,对他影响较大的书有鸡汤《活法》《少有人走的路》《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还有鸡血《世界因你而动》《你从来没有努力过》。

互联网狗:最需要工具书

站在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上,如果你没能一鸣惊人,很可能已经沦为一枚互联网狗了。

在PC互联网时代,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操持着互联网的是内容狗、产品狗、市场狗、运营狗、公号狗、程序狗……

内容狗不谈‌‌‌‌“内容为王‌‌‌‌”了,追读几个自媒体大号,管自己写的东西叫‌‌‌‌“做传播‌‌‌‌”;产品狗都有成‌‌‌‌“龙‌‌‌‌”的梦想,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之类更解渴的,是张小龙的饭否日记;

程序狗对自己的技能蜜汁自信,他们除了喜欢在知乎上掰扯‌‌‌‌“CTO应不应该写代码‌‌‌‌”,还爱读很多‌‌‌‌“程序员哲学‌‌‌‌”:用《人件》挖掘灵魂,拿《编程人生》喂饱梦想,靠《把妹达人》畅想青春。

以电脑为伴的他们,其实最需要的是一本《颈椎病康复指南》

中产阶级:读书要修身养道

美国中产阶级的标配,是‌‌‌‌“一对夫妻两辆车,三个孩子一条狗‌‌‌‌”;中国中产阶级,他们的名字叫‌‌‌‌“高级打工仔‌‌‌‌”。

高级打工仔需要什么?休闲。有点钱了,可以读读闲书了;但是财富仅能自足,工作依旧苦逼,还需要投资指南和生活鸡汤安慰自己。

在一份名为‌‌‌‌“中国中产阶级必读书TOP20‌‌‌‌”的书单中,典型地代表了中产阶级阅读趣味的有三大类:

首先是商业传奇和投资指南,罗振宇和乔布斯的书必备,吴晓波的财经分析也很吃香;

偶尔文艺一下,听村上春树谈跑步,在安妮宝贝的疼痛中抹一把泪,跟着张嘉佳大啖小龙虾;

然后是修身养道之书,这里面既有马云的诸子百家,也有星云的人生智慧。

最后,他们在《一个人的朝圣》《货币战争》等鸡汤文学的鼓励下,去拉萨躲雾霾,去欧洲买奶粉,去日本抢马桶盖。

屌丝:读书是感官娱乐

屌丝也看中产阶级的那些书,但有些书,屌丝才是最大的读者群体。

网络文学是靠屌丝做起来的,他们在前互联网时代用小屏幕的MP4,甚至是拇指大小的MP3,读完了一部部几十万字的小说。

他们奉献的点击量,养大了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等网络文学网站,打开了IP剧统治电视江湖的时代。

但网络小说的读者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读者‌‌‌‌”,而像后来所说的‌‌‌‌“用户‌‌‌‌”。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寻找的是阅读成本更低的内容。

如果有更快餐的内容形式,比如后来的‌‌‌‌“十万个冷笑话‌‌‌‌”‌‌‌‌“暴走漫画‌‌‌‌”,以及各类网络小说改编剧,他们就直接进入到读图和煲剧的时代。

他们的阅读只是一种满足感官的娱乐。当中产以上阶级柳岩说‌‌‌‌“不读书是可耻的‌‌‌‌”,屌丝们只看到她的胸。

文艺青年:读书要有形式感

文艺青年也爱黄暴,但他们要污得有文化、有创意。他们也看AV,但他们谈的都是AV文化研究,左手捧着台湾‌‌‌‌“一剑浣春秋‌‌‌‌”、香港汤兆祯、日本藤木TDC的AV文化史名著,右手向老司机阑夕求种子,和某避孕套公众号污出新高度。

文艺青年有个毛病,就是特别相信文艺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对一些文艺营销活动特别没有抵抗力。

屈臣氏小姐在伦敦丢了个书,这边也跟得热火朝天,不过扔的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给《红楼梦》换一个‌‌‌‌“现代又不失雅致‌‌‌‌”的粉红色封面,美曰‌‌‌‌“青春版‌‌‌‌”,文艺青年一见便惊呼‌‌‌‌“太粉嫩了‌‌‌‌”,买之;书店的促销活动也‌‌‌‌“罗辑思维‌‌‌‌”化了,某文艺书店搞了一个盲订大礼包活动,不透露任何细节,1000份订单迅速售罄。

简而言之,文艺青年不管看什么书,首先要给他们形式感,然后再给形式以一个诱人的意义。

广州一家书店举办读书活动,让几个读者围起来读一本书,闻着怡人的花香,吃着精致的茶点,读书前做深呼吸练习,读完后进行‌‌‌‌“慢读疗愈‌‌‌‌”,即闭着眼睛作冥想状,据说这能让灵魂离开书籍,到达时间之外的幽静森林,让灵魂坐在草地上,缓释身体的疼痛。那些在家抽烟抠脚读《康德三批判》的糙汉子,只能与‌‌‌‌“文艺青年‌‌‌‌”无缘,被归入‌‌‌‌“文艺屌丝‌‌‌‌”的行列了。

学生们:越长大越不读书

在学校期间,可能是中国人这辈子读书最多的时段,但文学阅读的情况跟国民阅读量一样不乐观。

山东大学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开展的‌‌‌‌“文学阅读与文学生活‌‌‌‌”大型调查显示,小学生的文学阅读状况是最好的,近六成小学生每月平均读2-3本课外书,超过六成小学生看书多过看电视,超过七成小学生自己买书看。

进了初中之后就不一样了,文学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跌。看电视、玩电脑的人,开始超过读书的人,阅读来源也变成了网络,青春畅销书和网络小说开始占据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大学以后,大学生的阅读实现了社会化,而大众阅读在屌丝化。所有经典文学的受欢迎程度加起来,都比不上玄幻、穿越、诡秘等题材的网络小说的万分之一。

公务员:爱研究官场

人在江湖,不得不研究江湖。公务员和官员最爱看的一类书,与他们的职业有关。

昔年南方周末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采访了一些从20到60岁的公务员,发现他们读得最多的是文史类图书,特别是帝王将相的传记,所有年龄段的公务员都喜欢看。

比如《红顶商人胡雪岩》《朱元璋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李鸿章传》这些混杂着历史传记与官场研究的著作,在公务员中特别受欢迎。几年前中央领导推荐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和《大清相国》,几乎是公务员必备图书。

公务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所以国家领导人的著作、法政类图书也是必读书。不过在一位中文系毕业的副处级干部看来,如果想了解政治动态、术语和理念,看《人民日报》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