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是谁决定了凤姐的两个决定?

几天来,凤姐事件逐渐升级,从20万的打赏热议到凤姐的“两个决定”声明,从凤凰网中止合作的告示到凤姐自发微博杯葛团队篡改本意,一时间我羽某应接不暇,脑袋也搞大了,真不知道该如何论定这峰回急转的是是非非。就这么个小人物一比一划一举一动能掀起如此滔天巨浪,这其中一定充斥了诸多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无论是凤姐单兵作战,还是凤姐团队演绎,但从公号文字看,我总体上的感观是:亲切、朴实、既能接中国传统地气,也不失美国现代元素。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过去惊悚征婚的凤姐,还是现在引领话题的凤姐,她字字句句都在苦苦挣扎或下意识呼唤一种声音:“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天地之神的形象”的普世情愫。凤姐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急欲逃离丛林而渴望奔向人类的标志性事件,她在美国这么多年并没有挤入主流秩序,还是在我们看来属于夹缝中求生存的主,但她觉得很有安全感和尊严感,她反复强调她非常愿意留在美国做一个混球日报所称的“下里巴人”。这就够了,这就是自由的魅力,这就是人性的人类,这就是普世文明可以容下任何一个弱者的浩瀚空间。那里不会有人对凤姐亮剑。

中国人特别奇怪,严格说是特别坏。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放过对身边弱势展开欺凌的机会,尤其在有利益冲突时,弱者都是菜头,并且,还不会希望弱者有翻身做主的机会。当凤姐在上海突然狮子大张口惊悚征婚时,全国人民都愤怒了,如潮的揶揄、讽刺、谩骂几乎是排山倒海,你就知道中国人对一个弱者所持的国民态度,与政府态度是合二为一的,你们看看凤姐在某节目遭遇现场嘉宾的嘲讽,就知道这国整体有多坏。幸运的是,凤姐逃到了美国,并有幸存留了下来,她开始热爱上了写公众号,无论是凤姐本人所写抑或是团队共同操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目前为止,我没发现凤姐的文章有何不妥,尽管其在意识形态认知上仅仅停留在凤姐这个小人物的格局,但远远比国内任何一家主流媒体的任何畅行的文字更加贴近人文气息。自从征婚开始到现在为止,凤姐抑或凤姐团队没有具体伤害任何一个中国人,你们说是吧?我相信凤姐也不可能去伤害美国人。对于这样一个典型的弱势可怜妹,我们凭什么不为之祝福?凭什么不从她身上去追悔我们一如既往的猥琐和苟且?作为一个小女子能如此与命运较劲,我认为凤姐已经拼尽了全力。

问题就出在《求祝福求鼓励》,焦点在额度超过20万近三万人的打赏。委实说,前前后后我最多只看过凤姐三篇文章,但恰好这篇求鼓励的文章没有打开看,也不知文中是否有求赞赏求捐助的词句或暗示,如果有,那么团队操刀确实伤害凤迷的感情,如果没有,即便是代笔也不应该对所谓的凤姐团队有激烈反应。这是因为,(1)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公众号文章而已,无论写得多么感天动地,也仅仅是一个符号作者的劳动成果;(2)打赏功能也不是这个符号作者独家独用,而是微信公众号授权统一设置的互动工具,打赏纯属读者自愿。也就是说,有没有打赏功能,凤姐这个符号作者都会写这篇文章出来发表,她根本就不是像卖书一样在卖她的文章,这就与韩寒代笔门事件有本质区别。因为韩寒事件,是代笔在前出名在后,这就叫瞒天过海,但凤姐是出名在前代笔在后,只要不完全背离凤姐本意或人物中心脉络,这就不算欺诈。秘书给领导代写发言稿,你说是领导在欺诈吗?凤姐事件更不能与罗尔骗捐事件相提并论,因为罗尔用女儿患血癌作为求捐的悲情因子,罗尔是在滥用大众的同情心,而凤姐文章丝毫没有求捐求赏的引导元素。既然如此,作为这篇文章意外得到读者高额打赏,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也不应该有愤愤不平的苛责。当然这个问题是见仁见智,羽某不是想为凤姐辩解什么,这个问题还真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最关心什么呢?

《求祝福求鼓励》也就一篇文章而已,文章下面打赏功能上清清楚楚显示着打赏人数,读者也能根据打赏人数可以大致推测打赏额度。那么试问,一篇文章超过三万人数20万额度的打赏究竟是谁的问题?真的就是凤姐或其团队的问题吗?如果论知名度的话,马云凑一篇文章也开启打赏功能的话呢?如果麻麻也写文章开启打赏功能的话呢?那也许就不是日进斗金能形容了,而是秒进斗金啦,你们说是吧?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肃但中国人从来没有反思的问题,这个问题恰好就出在打赏读者自己身上,而不是一篇破文的符号作者有什么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中国人对金钱或财富极不尊重的表现。

你说国人不尊重金钱财富,很多人都会跳起来,嗜钱如命已经是今天国人的唯一排他价值观,不可能还有第二了。但是,国人的嗜钱如命,可不是对金钱财富本身的敬畏珍惜,而是特别在乎财富数量的多寡。国人称赚钱分别为挣钱和捞钱,一部分人捞钱容易,必然就有另一部分人挣钱非常艰难。正因为如此,挣钱的人都在盼望有捞钱的机会,捞钱的人都在盼望有捞更多钱的机会,这样,都在一门心思捞钱,几乎没有一个国人在思量每一分钱的珍贵价值。我相信不少读友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西方经济学,“每一分钱用在刀口上”,这是所有西方经济学科产生的普世动力,为了实现这一资源配置目标,经济学大师们根据牛顿数学发现了“边际价值递减”规律。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任何一项投资品来说,随着投资额度递增,其投资价值将会逐渐递减,直到投资最后一元钱的价值为零时,前面所有投资之和就是这项投资品的最佳投资额度,这个投资额度就实现了“每一分钱用在了刀口上”的最佳原则,再多投一元钱就是浪费。边际价值递减原则告诉每一个投资者:谨慎投资饱和项目,鼓励投资稀缺项目。

一篇具有赞赏功能的文章就相当于一项投资品,所有赞赏人就相当于投资人,一篇文章究竟值得多少人总计赞赏多少额度是属于最佳投资额度呢?虽然不能准确估计,但无论如何,凤姐那篇《求祝福求鼓励》超过3万人20万额度绝对是非理性的狂热投资,也就是说,凤姐文章已经属于投资严重饱和过剩状态,这怪谁?当然不能怪凤姐,是读者自个儿蜂拥投资过剩的,这就是读者的非理性赞赏。读者这种非理性赞赏是怎么产生的?因为读者并非依据文章价值在赞赏,而是依据凤姐这个网红名人在下注。所以,当凤凰网告示已经终止与凤姐团队合作时,读者才发现自己赞赏的并非是凤姐本人而是凤姐背后的团队,觉得受欺骗了,大伙儿就不干了。后来发生的一切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凤姐不得不做出“两个决定”的根本原因。

读友们读到这里会奇怪,读者给凤姐打赏能得到什么收益?你以为读者打赏就是单单打给凤姐吗?不,读者更多的是打赏给自己,打赏给自己内心的某种共鸣,打赏给自己的某种向往,甚至是在打赏给自己的某种意淫和自慰。幸好凤姐长得不漂亮,如果稍有姿色,哇塞,那可不得了,打一赏就好像打一炮。唉,千万不能低估国人内心深处呼之欲出的渴望。渴望什么?渴望君临天下,渴望东山再起,渴望咸鱼翻身,渴望绝地逆袭,渴望美女如云,渴望妻妾成群,凡是等级社会的炫耀品都是所有国人内心欲火难耐的欲求。所以,一看见《求祝福求鼓励》一把辛酸一把泪,就好像看见了自己的过去、现在或未来也像凤姐一样,从谷底深渊一个筋斗就漫步云端,赏,这文比传销讲座都能勾连起如醉如痴的疯狂。这就叫非理性疯狂。

是谁决定了凤姐的两个决定?答案已经不言自明,始作俑者绝不是凤姐和凤姐团队,恰好就是自个儿癫狂的国民,过去用恶言恶语将凤姐推向世俗旋涡,中途用冷嘲热讽将凤姐逼出国门,现在又用锦上添花将凤姐卡得左右为难。钱不敢要,赏不敢开,赔不完的道歉,诉不完的心烦,凤姐依然还是那个凤姐,但遇到这群中国人就会永远没完。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