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钱得花在刀刃上:给女朋友买礼物

因为钱要花在刀刃上。这句话不仅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古老智慧,也是现代西方行为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心理账户的意思是说,我们会对不同的消费任务,在心理上进行独立的记账、编码、估价、预算等经济决策过程,就好像是我们的钱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消费所带来的心理效用也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你兜里揣着一张50 元钱的电影票,高高兴兴地去电影院看电影,走到影院门口,一摸兜,发现电影票丢了。这个时候你有两个选择:再花50 元买一张票,或者回家。你会怎么选?

换一种情况,你兜里没揣电影票,想去看电影,电影票还是50 元。走到电影院门口,一摸兜,发现哎呀妈呀,少了50 元钱,这个时候你有两个选择:掏钱买票看电影,或者回家。你会怎么选?

研究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选择回家,而第二种情况下,则有很多人选择掏钱买票看电影。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明明两种情况下你都丢了50 元钱不是么?

因为在第一种情况下,你的50 元钱已经买成了电影票,这就记在了电影票的账户里,如果再花50 元补这张电影票,那电影账户的花费就达到了100 元,这已经超出了这一账户的预算,而你不愿意为一张电影票花费100 元,所以就会打道回府。而第二种情况中,你的50 元还储存在现金的账户中,虽然丢了,但是并不影响到电影票账户的预算,所以你愿意继续花50 块钱看电影。

具体到这个问题上,题主送礼物的花费和自己的开销也是保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上的。所以虽然花的钱,买的东西是相同的,但带来心理上的感受是不同的。

具体来讲,通常我们在考虑自己开销的时候,更在意这个物品的使用价值,这个东西我花了多少钱,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如果作用相同的话,肯定会去选那个更便宜的商品,也就是性价比为导向的消费。在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不太会去选贵的东西,而是买‌‌“好‌‌”的,实用的。

但送礼物则不一样,送礼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我们送礼物的时候,更在意这个物品的交换价值,所谓交换价值,就是这个礼物中我投入了多少钱和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投入的钱和时间越多,礼物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也越多,说明我们对对方越重视。所以我们在选择礼物时,常常不太考虑使用价值,而是会去挑选一些‌‌“贵‌‌”的、纯粹装饰性的东西,比如鲜花,首饰。

自己消费的预算即使砍掉了,还是能买到勉强能替代的东西,但礼物的预算如果砍掉了,那礼物就一文不值了。所以说,现阶段,把钱用在女朋友身上,就是用在了刀刃儿上,这钱花得值。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