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拟放松就业保障法规

中国准备缩减部分针对劳动者的就业保障措施,目的是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帮助企业维持经营。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的官员已经在征求学者、律师和商界代表的意见,希望找到改善劳动力市场灵活度的办法。

这意味着中国将对一项全面提高了就业标准的法律进行修改,该法律在2008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期间生效,在此之前,各方曾就如何让劳动者更好地分享国家不断积累的财富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如今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共领导人暗示,为保持整体就业水平,现在是重新考虑该法律利弊的时候了,这一次劳动者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

中国正尝试从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依赖于中产阶层消费群体的更高质量的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但人们担心,在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之前,传统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就会消失。

就业保障措施的缩减还将帮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推进削减国有工业领域过剩产能的计划,该计划的实施将导致未来几年至少减少180万个工作岗位。

不过,就业保障的减弱可能加剧社会的不稳定状况——随着工厂关闭,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任何调整都可能会使外来务工人员首先受到冲击,他们已经因工资低和日益打短工而受到挤压。

上述知情人士称,在由政府牵头进行的协商中,修改上述法律中有关无固定期限(而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经济补偿金的条款是争议最大的地方。以低端制造商为代表的企业称,这些规定削弱了它们相对于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竞争力。中国低端制造商曾被指抢走了美国的蓝领工作岗位。

中国政府官员认同这种观点,认为现行《劳动合同法》造成工资上涨并打击雇主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的积极性。包括一些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在内的逾300位人大代表支持修改该法,他们表示,这部法律忽视了企业的权利和利益。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本月敦促人社部加快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预计这一过程将延续至2017年。

《劳动合同法》是中国10年来对职场监管规定所做的最重大改革。企业和劳动者都争相对这一法律施加影响,政府在征求公众意见时收到了近20万份回复。

劳工维权人士表示,这项法律的执行是不均衡的。企业一直都在批评这部法律更适合西方发达经济体而不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规模较大的企业和跨国公司表示它们奉公守法的行为受到了成本更高的惩罚,而很多规模较小的公司违反了规定却几乎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雇主尤其不喜欢其中一项条款,该条款规定,如果一个员工连续两次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那么下一次必须签无固定期限合同。

放宽这类规定可能会让雇主更容易使用非正式和临时的劳动协议,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及科技初创企业以及面临需求波动较大问题的制造业企业中,这类劳动协议已经非常普遍。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中国劳动法规的副教授阎天称,从长远来看,这应会对中国劳动者产生积极影响,因为降低企业成本会确保稳定增长,而稳定增长进而又能维持就业。

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劳动关系的教授常凯认为,降低劳动者权益可能会让经济问题变成社会问题,政府不能仅仅为了降低成本和扶持经济而剥夺劳动者利益。

人社部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本月的一份报告,人社部已承认,《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围绕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经济补偿金等内容存在一些争议。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