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入世15年究竟谁赢谁输?

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周年的日子。15年前,铁腕总理力排众议,终于撕开了世贸组织对中国紧闭的大门,短短15年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0.51万亿美元,2015年这一数字为3.96万亿美元,为入世前的8倍。2001年,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为0.53%,2015年,这一数字为24.8%;对全球实际GDP增长率的拉动度也从0.03升至0.6个百分点。

入世15年,中国成为这个世界最大的赢家,而输家是昔日的主要经济体美日欧。今年五月,欧洲议会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指出中国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近日,美国商务部长普利兹克表示“向中国赋予市场经济地位的时机仍不成熟”。上周,日本又紧跟欧美,正式对外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016年12月11日零时起,中国入世15年保护性过渡期正式结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于这一天终止,这将大幅降低中国商品在全球被征收的反倾销税,但美日欧同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使得各会员国有权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以“反倾销”的名义对中国商品加征高税。难怪各大媒体在细数中国入世15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都在集中火力猛攻美日欧耍无赖,选择性失明。

之前欧盟给中国开出了5个标准,认为中国均不达标,包括企业决策明显受政府干预,没有一套按国际通用准则建立的会计账簿,生产成本、财务状况受非市场经济体系的显著影响,企业受政府干预成立或关闭,货币汇率变化不由市场决定等等。

更重要的是,美日欧认为,当年中国为加入WTO曾做出过一系列承诺,15年之后,几乎没有多少真正兑现。包括取消电信与通讯垄断,取消绝大部分关税保护,取消80%以上的汽车关税,对外资全面开放银行金融行业,落实双休日与有偿加班制度,对外资开放传媒产业与影音产业等等。

美国更是认定,中囯入世15年,是美国付出代价的15年。据美国官方统计,201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3426亿美元,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累计高达3万多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外汇储备那个眩目的数字,基本上都是对美贸易顺差所形成的。

除此以外,美国更认为中国采取各种保护主义措施,排挤外国企业,盗窃商业机密,山寨和伪冒外国产品,偷盗各类音乐、影视、电脑软件等产品的版权.....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无形中支撑了中国国力的强盛,难怪美国总有政客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知识产权保护耿耿于怀甚至说三道四。

今年以来,有关中国是否应该获得“市场经济”的地位成为一个争议的热点。中国坚持认为中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但是美国、日本和欧盟都认为中国经济属性为“非市场经济”。美日欧认为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特别是一些上游企业,大部分属于国营企业,这些企业受政府控制,在市场上拥有垄断地位…… 由于这些企业不受市场力量制约,在政府支持下产能过剩,造成产品对国外市场的倾销。

显然,国企“产能过剩”也是中国政府最头痛的问题,“去产能”“去库存”至今无法有效解决,使得国际社会找到借口,强烈呼吁取消给予中国的关税优惠。另外,中国货币政策也还受制于政府,人民币至今不能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自由浮动。

美日欧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给中国开了特别小灶,允许中国有15年的市场经济过渡期。现在,15年的过渡期已满,美日欧认为只有中囯成了大赢家,而西方经济体几乎全是输家,因而美日欧一致拒绝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是美日欧集体违约还是中国没有信守承诺?恐怕彼此还要争炒下去。

15年搭便车的好日子是否走到尽头?西方国家会不会一致决定取消过去15年来给中国的关税优惠?这将直接影响价廉物美的Made in China还能不能在全世界畅通无阻,其实,中国公民深有同感:除了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等涉及民生的领域彻底市场化之外,其他行业还远没有市场化,而是有计划、有预谋地权贵垄断经营掠夺敛财。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