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抗战中的伊15伊16战斗机(5/9)

伊15战斗机过于老旧,防御能力很差,一旦受伤就很容易坠毁。

此战完全称得上峰回路转:国军先是处于绝对劣势,然后和日军旗鼓相当,最终完全压倒日军,反败为胜。

2月18日凌晨,军统戴笠的情报人员紧急报告,日军准备当日从南京、芜湖两地机场出动飞机27架飞往武汉,包括11架三菱96式战斗机,15架三菱96式轰炸机(实际来了26架96式战斗机,96式轰炸机是12架)。

这个情报迅速传到武汉的航空委员会,国军空军高层立即命令作战飞机高度戒备,并且命令人肉雷达网立即开始侦察。

没想到的是,18日这一天武汉地区到处都是乌云,云层又低,人肉雷达网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却有多次误报。

这样几十名国军飞行员连续几次冲到飞机傍,却又得到解除警报的命令。

这样,直到12点45分,武汉附近的人肉雷达网,才明确听到了日军飞机发动机的巨大噪声。当时日军飞机已经迫近武汉十几公里距离,马上就到达武汉了,战机已失。

就算国军飞机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起飞,等他们升空时,日军飞机已经到达武汉上空了。计划中的以逸待劳,居高临下伏击日军飞机也就无从谈起。

国军控制指挥官立即下令起飞迎战,在武汉地区的国军战斗机第4大队下属3个中队全部起飞。

第4大队战斗机总数有29架,加上苏联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本来数量是在日军护航的26架战斗机之上的。

没想到因为地面预警和指挥工作不力,导致不但没有取得数量的优势,还陷入绝对的劣势。

三个中队分别驻扎二个机场,这二个机场有远有近,三批飞机只能陆续赶到武汉上空。

其中离武汉最近的汉口机场的第23中队11架老式伊15战斗机,在四大金刚的最后一个——李桂丹大队长的指挥下,迅速起飞。

第21中队董明德队长的10架伊16战斗机也在汉口机场,因为机场规模有限,必须等23中队全部起飞完毕以后才能升空,最快也需要等待10到15分钟时间。

最后是孝感机场的吕基淳第22中队的8架伊15战斗机也立即起飞,赶往武汉地区。不过孝感距离武汉还有50公里距离,以最大速度也需要飞10分钟时间。

首先起飞的李桂丹大队长的11架伊15战斗机起飞以后,立即在3分钟内迅速爬升3000米高度,准备迎敌。

没想到在爬升期间,它们却突然遭遇空中4000米高度的26架96式战斗机的俯冲偷袭。李桂丹他们措手不及,一时间阵脚大乱。

大家都知道,对于战斗机来说,占据空中的高位是极为重要的。

照常理来说,国军空军是以逸待劳,守株待兔,应该预先爬到较高位置等待日军飞机到来。

由于国军预警和指挥系统太差,甚至到日军飞机飞到武汉前10分钟才发现敌机,这样导致国军仓促应战,反而被日军反客为主。

如果能够早一点侦察到日军机群,就算是老式的伊15,也是完全可以爬升到和日军相同的而高度。

这种双翼小飞机虽然速度很慢,毕竟比零式战斗机轻差不多1吨,爬升能力却也不错,从起飞上升到5000米只要6分钟。

此时国军第23中队11架飞机,在3000米遭受到4000米上日军性能优越的26架96式战斗机的偷袭,顿时陷入绝对的劣势。

当时参战的第4大队飞行员吴鼎臣回忆:我们在飞机傍边刚刚吃完午饭,空袭警笛再次响起,不一会我们大队飞机全部起飞迎战。当我们刚刚爬升到3000米高度,敌机已经飞到我们上空。敌机高于我们,我们处于劣势地位。

日军战斗机编队判断李桂丹座机是这11架飞机的指挥者,所以首先集中兵力攻击他。

李桂丹是满族人,1913年出生在辽宁新民县。李桂丹的童年是比较不幸的,他7岁丧父,与母亲、姐姐相依为命,生活很艰难。

李桂丹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后天的努力也大大帮助了他。他从小勤奋好学,立志从军,在中学毕业以后,1930年12月他考入了黄埔军校。

在黄埔受训期间,李桂丹努力认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深受教官喜爱。

1932年7月,杭州的中央航校第二期飞行科招生,招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李桂丹出于报国和挑战自己的意愿,毅然报考了中央航校。由于他身体强健,文化水平较好,意志坚定,被录取为第二期飞行学员。

在中央航校第二期众多优秀学员中,李桂丹仍然出类拔萃。他善于学习,能吃苦,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毕业以后,李桂丹被分配到航校飞行见习2个月,以后留校任航校少尉飞行教官,飞行科驱逐组少尉组长。

1936年底,李桂丹参加了绥远对日作战。

期间,他在侦察、轰炸和配合陆军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受到上级嘉奖。在一次任务中,李桂丹身受重伤,返回后方治疗。不久他伤愈归队,因战功升任航校飞行科驱逐机中尉代组长,后任空军第四大队中尉中队长。

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李桂丹和战友们参加了惨烈的上海空中争夺战,以自己出色的能力连续击落8架日机,成为国军的王牌飞行员之一。

国民政府提升李桂丹为空军第四大队上尉代大队长,并且授予二级云麾勋章。

虽然李桂丹能力突出,这次遭受这样的突袭,再好的能力也是无用。李桂丹紧急盘旋,勉强躲过了日机第一次俯冲攻击,随后就被数架飞机紧紧咬住不放。

李桂丹利用自己优异的个人技术和伊15优秀的低速盘旋能力,连续机动。日军飞行员不是这个王牌飞行员的对手,最终全部被甩掉。一同参战的国军飞行员吴鼎臣回忆:李桂丹摆脱日军以后,立即反攻,连续击中3架日机,日机吓得赶快都远远飞走。

李桂丹击中的这3架飞机是否最终被击落,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不过日军飞行员也不是菜鸟,他们都受过严格的训练,驾驶能力相当优秀。用陈纳德将军的话来说:都是操纵机器的能手。

在被偷袭和混战期间,李桂丹座机的机身也被日军击中多次,被迫返航。

李桂丹操纵着伤痕累累的飞机飞回汉口机场,就在试图降落的时候,飞机突然起火,并且引爆了油箱。

这架伊15当空爆炸,国军王牌飞行员李桂丹不幸殉国。

究其原因,还是伊15太过于落后。它的机身根本没有任何装甲,完全是帆布和木制构成,所以极为脆弱。而它的九汽缸星形气冷发动机,也是一种从美国购买仿制的老式发动机,没有任何防止漏油和爆炸的措施(二战期间主力战机基本都加装了油箱的保护装置)。一旦被击中发动机,哪怕只是小伤,伊15战斗机也就非常危险。

如果李桂丹驾驶的是性能比较好的飞机,明明已经摆脱日军飞机追击,必然可以降落成功,自然更不可能殉国了。

战斗的一开始,国军就痛失李桂丹这员悍将。由此,中国空军四大金刚全部殉国,这也可以看到中国空军作战之艰难。

李桂丹殉国时,年仅24岁,击落8架敌机。

在李桂丹和日机缠斗的时候,其它10架伊15战斗机也陷入绝对的劣势。

日军机群第一次俯冲攻击中,巴清正和后来很有名气的郑少愚(他后来继任第4大队大队长,后又担任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在1942年驼峰航线上殉国)猝不及防,先后被击中。

郑少愚技术很好,他拼死将失控的飞机拉平,避免了坠毁的悲剧。

但他的飞机刚刚拉平,就立即遭遇3架日本飞机的围攻。

郑少愚座机带伤,操纵已经不太灵敏,他只能依靠个人技术拼命的机动躲避。在短短几分钟内,3架日军一共向他开火12次之多,子弹像蝗虫一样向他的飞机飞去。

郑少愚见这样迟早还是被击落,一咬牙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大反转动作。他的座机翻了一个360度的圈,不但摆脱了3架日军咬尾,还反而咬住了其中的一架。

郑少愚立即开火,将这架日机击伤,乘着另外2架日军飞机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紧急俯冲脱离战场,随后在汉口机场降落。

落地后,郑少愚跳下飞机,检查飞机的损害情况。

让他震惊的是,整个飞机被打成了马蜂窝一样,事后计算了一下,光是弹孔就有210个之多。

好在日军96式战斗机的机枪是7.7毫米口径,加上射击距离较远,威力不是很大。郑少愚的运气又很好,这么多子弹居然都没有击中要害部位,座机侥幸没有被击落。

飞机被打成这样已经够惊人了,没想到回到宿舍整理降落伞包的时候,郑少愚又大大的吃了一惊。他背负的降落伞包里面,居然发现了3枚弹头。如果没有这个降落伞包,这三枚子弹都会打穿郑少愚的背部了。

相比郑少愚的好运,21岁的巴清正少尉就很悲壮了。

他的座机被日机偷袭的子弹击中飞机要害,根本无法控制飞机。由于飞机高速旋转下坠,巴清正也无法跳伞,最终机毁人亡。

和巴清正少尉一同被击落的,还有王怡少尉的座机。

日军这一波偷袭,就击落国军2架飞机,迫使2架迫降(其中李桂丹的座机还发生爆炸)。

余下7架飞机面对着26架日军飞机的围攻,顿时处于绝对劣势。

飞行员刘志汉的座机也被两架日机咬尾,刘费尽力气始终无法摆脱他们,被迫冒险引诱日机靠近。

两架日机中计,他们加速逼近,准备在近距离将刘彻底击落。刘志汉估算两架日机就要开火的前一瞬间,突然翻了一个筋斗,同日军长机迎头相对。

日军长机大惊之下,顿时慌了手脚,而刘志汉果断开火。日军飞机被击中起火,很快坠落。

刘志汉却仍然被日军僚机开火击中,薄弱的伊15油箱再次爆燃,好在火势还不算很大,刘志汉果断跳伞。

没想到刚刚张开降落伞,就飞过来2架96式战斗机,对着他连续开火。

根据日内瓦公约,对于已经跳伞的飞行员和逃到救生船上的非战斗人员,是不允许开火打击的。

凶暴的日寇却不管这些,他们连续几次射击,子弹在刘志汉身边乱窜。刘志汉眼见就要被击中,无奈之下灵机一动,将四肢垂下装死。日军飞机被骗,摇摇翅膀飞走,继续参加空战了,刘志汉侥幸逃生。

此战刘志汉击落1架日机,自己也被击落。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