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人们只知道她的绯闻,她却有一个完美人生

她本是老一代的女演员,年轻人知道她的很少了,很多还是缘于她和金庸的绯闻,使她戴上金庸‌‌“梦中情人‌‌”的名头。

说来这算是名声的反转,1950年代初期的夏梦已是红遍香港的大明星,而那时的金庸还不是金庸,他只是林欢。

这段情,似有似无,亦真亦假,不得不感慨人类捕风捉影的能力,但金庸确实不吝于赞美夏梦的美,自古‌‌“才子佳人‌‌”又是中国人幻想的爱之理想型——难免会使人多想。

金庸与夏梦

当形容一人的美貌,总稍显词语不够用,还是图片来得直接,画面中的夏梦常是端庄典雅的,一副大家闺秀样态,身高一米七的她真当得起‌‌“亭亭玉立‌‌”的形容。韦庄诗曰: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想来,便是此之谓。

亦舒曾经称赞夏梦道:‌‌“比她无论时装古装,俱美得咚的一声‌‌”。

1955年9月,夏梦出演曹禺名剧《日出》中的陈白露,虽然妓女这一角色对她而言是一个很大挑战,她也坦诚自己演得不够好,但剧中人对陈白露的恭维——‌‌“上帝的杰作‌‌”——却成了夏梦的代名词。

她又被称为‌‌“标准美女‌‌”,她的古装扮相则被称为‌‌“标准古美人‌‌”——这是她出演的第一部古装剧《孽海花》时已获赠的雅号,人称她的古典扮相‌‌“如月下沁芳之幽昙‌‌”,柔美到了极致。

夏梦之为典型美女,其标准在于:身材细长,面容姣好,而又声音甜美。

她本籍苏州,生长于上海,是典型的南方女人。李碧华评论不再年轻的夏梦道:‌‌“一袭黑色的旗袍,依旧雍容艳丽。‌‌”

旗袍是标准美女夏梦的标配。夏梦自己曾说:‌‌“谈起旗袍,那是我最常穿的服饰,我觉得红果女子还是穿起中国特有的服装显得妩媚些。‌‌”

夏梦生于1932年的上海,原名杨濛濛,据说因其命中五行缺水,故取名‌‌“濛‌‌”,后来香港读书,觉得‌‌“濛濛‌‌”连读过于嗲,于是去掉一个字,以‌‌“杨濛‌‌”之名行世。

杨家乃苏州名门望族,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杨家富甲一方,祖父开办有布厂和银行。父亲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从事金融业,母亲乃中西女塾的学生。不过他们婚姻并不幸福。夏梦妹妹杨洁回忆:‌‌“我父亲忙,没时间陪她(母亲),她离开了我们‌‌”。

1945年,夏梦和妹妹一同考入上海中西女中。这所学校就是她母亲曾就读的中西女塾的后身。夏梦在校期间,爱莎士比亚戏剧,爱看话剧,也爱看电影。杨家与京剧的缘分也不浅,至于夏梦本人,则主要学的是青衣,这为她以后在越剧电影中崭露头角不无积淀作用。越剧电影是夏梦电影作品中重要一部分,是她古装扮相之集中展示。

1947年,夏梦一家搬到了香港,入住九龙城嘉林边道中间一栋双层洋房。此地乃当时的香港豪宅地带,因其地僻静。1949年之后,香港逐渐取代上海,成为华语电影生产基地,而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地段,就毗邻夏梦住家,在嘉林边道以北,狮子山脚下。

到香港后,夏梦就读于马里诺修院学校,这所学校也是后来的影星关之琳的母校,乃香港著名女子学校,仿欧西中世纪风格,至今依然如故。

在校期间,1949年平安夜,夏梦出演了话剧《圣女贞德》,在其中反串男角,但不知道她演的什么角色,据说,角色只有一句台词。那一年夏梦18岁。

夏梦的同学中有一名袁毛妹,他的父亲叫袁仰安。其时,袁仰安正和张善琨共同主持长城影业公司。据说,夏梦是毛妹推荐给父亲,并作为新演员培养和包装的。因为当时长城的女演员李丽华已与‌‌“邵氏‌‌”签约,下几部戏都缺女演员。

夏梦的电影人生从一次试镜开始,之后,她得到了一份长城的拍片合同。1950年9月,她正式从杨濛变成了夏梦,而这个名字,也伴随她一生,直至辞世。

夏梦在长城的第一部戏是《禁婚》。这是她人生第一部影片,获得巨大成功。1998年,夏梦曾回忆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第一部戏《禁婚记》搭配的都是一流的人才……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以后我的电影生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我真的很幸运。‌‌”

绝不仅仅是幸运。导演程步高评价出演第一部戏的夏梦时说:‌‌“她有希望,有前途,因为她不仅有天才,而且肯下功夫研究。‌‌”

夏梦—《新寡》剧照

电影对夏梦而言,用著名思想家韦伯的话来说,乃是一种‌‌“志业‌‌”。实际上,她可能并不计较薪水,因为她当时签约的第一年,待遇才两百块钱,只相当于一个小学教员的薪水。她对于电影本身有一种真挚之爱,这种爱意,使得她即便息影,貌似远离电影事业,但仍然有一种注目。

从1950年到1951年,夏梦接连拍摄了四部电影,都是以少妇为题材,在这方面她的表演游刃有余。这为她赢得肯定、成长为明星,奠定了基础。之后,则是她的大明星时光,一直持续到文革爆发后的1967年,她奔赴加拿大,夏梦此后再也没有在电影中出现过——即使后来回归影坛。

她将最好的自己留在了大银幕上,并只留下最好的那个自己。

夏梦评价自己:‌‌“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演员,我只是自然,不作状,可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好演员。好演员嘛,要能演所有的角色,我嘛,根本是很局限的。所以我说年纪大了不能拍,好演员的话,是不应该受年龄限制的,可以拍到几十岁,当了老太太还可以拍戏。像我这种,是等于歌星的偶像派。偶像派绝对受年龄限制的,到三十岁就要退下来了。‌‌”

她说:‌‌“我很羡慕李香琴,她的生活经验丰富,演技又好,什么角色都能演,演什么像什么。‌‌”

作为演员,夏梦的戏路确实不够宽广,而这绝对不是不可突破的障碍。她之所以在1967年选择息影,远走加拿大,金庸写道:‌‌“一定是加拿大草原的空气更加新鲜,能使她过着更恬静的生活……‌‌”

正是‌‌“去也终须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但并非如此。她之所以选择在事业巅峰期,能够毅然抛去一切,有政治方面的原因,而且是主要原因。从某种角度来说,来自上海的夏梦,对于祖国大陆的事业总有一种热心,她算得上是某种程度上的左派,包括她就职的长城影业公司,本是左派阵营。但文革爆发之后,当时的香港出现了一批极左人士。这些人大有在香港引入‌‌“文化大革命‌‌”之势,一个例证就是,1967年曾经爆发了五月风暴,金庸因为在社论上发表社论谴责,导致其本人上了暗杀名单。

夏梦亦曾感到岌岌可危,因为她在国内所接触的那些电影行业的领导人一个个被打倒,如夏衍,如廖承志,她说:‌‌“我是很不赞成文革的,因为文革时,国内很多欣赏我的人像夏衍都给抓去了,我想迟早会轮到我,只好一走了之。‌‌”

1957年,夏梦主演电影《绝代佳人》获得了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荣誉奖,她去北京领奖,第一次感受了京城之美,并受到了周恩来的接见——她一生都回味这次接见。她对那时北京的印象很好。而当1966年9月,她随同费彝民领导的港澳各界国庆观礼团再次到达北京的时候,已经红红火火运动狂热的北京使得她只能强颜欢笑。在途径广州时,夏梦见到了被称为‌‌“黑线‌‌”并被剃了阴阳头的红线女,红线女戴上了一定帽子,为避尴尬,却更形尴尬。

临别时,红线女道:‌‌“我很相信命运的……‌‌”夏梦惟哽咽不语。

到了加拿大的夏梦(这时候她已经不再用这个名字了),和朋友搞了一个制衣厂,做男人恤衫,夏梦说‌‌“一直做到一万九千多尺的厂房‌‌”,其夫林堡诚亦表敬佩。加拿大虽然平静,但夏梦说不如香港,她总是记挂在香港的一切,朋友,和事业。

再次回到祖国,已是1979年。那一年,廖承志派专人找到了她,劝她回电影界来。夏梦很感动:‌‌“我原以为他老人家已经把我忘记了,已经把我当作‌‌‘星外’人了……‌‌”

但夏梦没有再出演角色。其实,她本有导演的梦想(来自其妹杨洁口述),如果她一路演戏,不独戏路能够拓宽,也许可以进身导演行列,但她毕竟离开电影圈长达十二年。不管怎样,她总算回归影坛了,对她来说,这就好像是回家一样。她称电影界为‌‌“家‌‌”,说她虽然离岗了,但‌‌“并没有迷路‌‌”。一种说不出所以然的缘分和情谊,她说:‌‌“我还是很愿意同年轻人在一起的,可以说就是因为这种对电影纠缠不清的‌‌‘迷’,或者说,由于这种异乎寻常的爱好吧,‌‌”重回影坛的夏梦,成了独立制片人。

她担任制片的第一个电影是许鞍华的《投奔怒海》。这部电影,获得了1983年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12项题名,并最终获得了5项大奖。这部电影捧红了日后的华语电影巨星刘德华。刘德华曾说:‌‌“真正能够令观众认识我是自从拍了《投奔怒海》之后才开始的,所以夏梦和许鞍华,都是我的恩师……‌‌”

严浩导演的《似水流年》是她担任制片的另外一部电影。严浩说:‌‌“我十分感谢夏梦小姐,她给我机会拍这部电影……像她这样的制作人,目光远大,并非只看到香港或东南亚的传统思想,也不局限于经济价值,而是作为东方人和中国人,怎样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到西方……‌‌”这部电影获得了1985年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获得11项提名最终获奖6项。

但作为制片人,只投拍了三部影片,后来夏梦以年事过高,将公司卖掉,从此含饴弄孙,钻研京剧程派艺术,并时有各类社会性活动。

84岁的夏梦,走完了自己银蓝色的电影之旅和金色的完美人生,留给我们许多永恒的银幕形象。人们纪念这位上帝的杰作,首先是因为她的美貌,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她对于事业的热诚、为人的善良、以及对于中国文化本身的那种看守精神。

(参考资料:[马来西亚]子宇《梦回仲夏:夏梦的电影和人生》;傅国涌《金庸传》;刘澍编著《绝代佳人夏梦》;特别感谢子宇《梦回仲夏》一书。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