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金融时报》:中国限制对外投资治标不治本

中国通过限制购汇来控制对外投资,或许有助缓解资本流出、减轻中企收购受到的怀疑,但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

外国直接投资(FDI)在新兴经济体中应该发挥大致如下的作用: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新兴经济体引进FDI以及随之而来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当这些国家变得更富裕,它们会发展有能力投资海外的国内公司。

中国数十年来处在第一阶段,如今似乎在第二阶段驻足不前。当局正计划通过限制购汇,更严格地限制对外直接投资。

从短期来看,这有利于解决中国面临的两个问题。其一是资本快速外流导致的破坏稳定的风险。其二是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日益遭到外国政府阻挠、从而加剧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紧张关系,这种威胁越来越严重。习近平的政府不得不诉诸这种手段,凸显出中国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针上的自相矛盾和低效。

今年中国的资本净流出和与之相关的人民币疲软受到的国际关注不及2015年,当时人民币突然下挫震惊了整个金融市场,那之后中国央行(PBoC)加强了有关外汇机制方面的沟通,减少了不确定性。但今年人民币已下跌了5.8%,即将成为历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目前资本正通过热钱和对外直接投资离开中国:中国的FDI流动净额首次出现负值。最近美元的强势扩大了人民币汇率下跌可能演变为崩盘的危险。中国在目前使用一些资本控制手段是不可避免的。另一种选择,即放任人民币暴跌,可能导致不稳定,因为这会使中国的贸易伙伴国失去竞争力。然而,这些控制措施的确会产生一些漏洞,比如虚开进口发票,在贸易的幌子下将资金转移出境,这就意味着当局需要持续封堵恼人的漏洞。

新限制措施想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面临怀疑的问题。即使是德国这样过去持欢迎态度的国家,也在考虑阻止中国人对其国内资产的收购。虽然它们给出的理由通常是国家安全问题,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对中国企业行为和政府参与投资决定的警惕。中国政府似乎已决定通过出台限制措施,自己先阻止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在对外贸易关系中,避开迎面而来的打击是一种常见的中国战术。

不过,上策应该是通过为FDI流入营造更好、而不是更坏的环境,鼓励资金双向流动。但是,这么做不符合习近平政府的常见思路——加强官方控制而不是自由化。中国政府目前的态度似乎是将国际贸易和投资视为零和游戏。

控制购汇以阻止对外投资的做法是中国根本问题的表象而不是原因,无疑也不是中国问题的药方。债务负担沉重而又不稳定的经济,再加上有经济民族主义倾向的哲学,令中国陷入了困境。通过限制投资流向境外来缓解短期紧张局面,或许能够暂时缓解病症,却是放着更深层次的疾病不管。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