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风雨中山舰(2/6)

性能世界一流的中山舰

中山舰的原型为大名鼎鼎的嵯峨号浅水炮舰。

嵯峨号浅水炮舰,是日本扬子江舰队的第一代浅水炮舰改进型。

第一代最初的伏见号除了吃水浅以外,无论防御力还是攻击力都太弱。它的排水量仅为150吨,没有装甲,火炮仅为2门60毫米火炮。

这种炮舰对付不了列强在长江上的炮舰,对于满清陆地部队的野炮也没有任何优势(长江炮舰有可能遭遇陆地火炮的袭击)。

1909年,日本海军提出新一代军舰要求,1910年新式炮舰完成设计工作,这就是嵯峨号。

嵯峨号的战力相比伏见号,增加了一倍有余,让日本军方非常满意。

因为嵯峨号是1910年刚刚诞生的最先进的浅水炮舰,所以深受萨镇冰他们的青睐,一下子就订购了2艘,这就是中山舰和永翔号。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另外还有数万公里的内河航线,都需要大量先进的浅水炮舰。而满清之前的浅水炮舰,如江元级,楚泰级炮舰,大多是1905年之前从国外零散购买,性能比较低劣。

既然现在重整海军,那么也要购买一批先进的浅水炮舰,中山舰自然是可以购买到的最优秀军舰。

中山舰的主要性能很不错。

它的排水量从伏见号浅水炮舰的150多吨猛增到800多吨,属于炮舰级别,不再是炮艇了。

排水量虽然很大,但吃水仍然保持在2.5米以下,可以有效在长江中下游航行。

中山舰使用了最先进的蒸汽机和锅炉,功率为1400马力,航速为16节。这种航速在长江中已经是非常高了。如果航速再高,在江中航行就会有危险。

以它的排水量来说,中山舰的火力相当强大。

它的前主炮为英国阿姆斯特朗式105毫米火炮。

这种火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海军炮,精度很高,炮弹11公斤,射速每分钟15发,穿甲厚度为0.3米,一般轻型军舰根本抵抗不住。

英国火炮技术是世界第一,远远超过那时候的日本。所以虽然日本同类军舰普遍装120毫米火炮,但就性能上来说和英国105毫米火炮基本一样,不存在什么差距。

尾炮,则是一门75毫米阿姆斯特朗火炮。这种火炮在同类军舰中,性能也属于最好的,强于日本同类火炮。

除此以外,中山舰两舷还有4门法国哈奇开斯47毫米机关炮,射速为每分钟30发,这也是当时最好的速射炮。

可见,中山舰的火力非常强大,1门100毫米火炮和1门75毫米火炮都可以在远距离对敌人大中型军舰造成致命损伤。而4门47毫米机关炮则可以在中距离有效压制、摧毁敌人中型军舰。

而原尊嵯峨号,仅有1门120毫米1门76毫米火炮,其他全无。

简单来说,如果是单挑,中山舰比原尊嵯峨号厉害得多,绝对能打垮它。尤其是侧舷相对位置海战,中山舰火力比敌人强大一倍还多。

没想到,就算这样,中国人还不满足。在萨镇冰的要求下,中山舰又额外安装了2门维克斯37毫米机关炮(兵乓炮)。这种每分钟射速高达100发的机关炮,主要对付近距离的目标,比如敌人小型军舰,鱼雷艇之类。自然,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付当时刚刚出现的飞机。

由于是最早期的防空火炮,它的性能不佳,火炮的转向和仰俯全部依靠水兵手工旋转,操作迟缓,反应很慢,仅能对付那个时代时速100多公里的飞机。

这样一来,仅仅800多吨的中山舰,共装备大小火炮8门之多,远远超过同类炮舰的火力。

火力比较强,防御力却弱。

中山舰是一艘800吨的小型炮舰,装备大量武器以后,自然难以安装什么装甲。其实就算是排水量近3000吨的海容号巡洋舰,也只能安装轻型装甲而已。

所以中山舰只有船壳为软钢制造,舰体除了驾驶台等少数部位有薄装甲以外,全舰并没有什么装甲保护。

在当年,日本浅水炮舰也都是这样。因为内河的军舰都很小,攻击力有限,没有必要安装什么装甲,也没有办法安装。安装厚重装甲,会让军舰吃水至少超过3米,扬子江舰队旗舰出云号装甲巡洋舰,吃水深达7米多。这样就根本无法在长江有效航行,等同于废物了。

况且大家都没有装甲,也就等于都有装甲了。

两艘军舰下单以后,1912年6月,中山舰首先在三菱长崎船厂下水,当时它叫做永丰号。

负责监制的中国官员对中山舰非常满意,该舰制造精良,性能出色。实际测试时候发现航速达到16节,超出了设计的13节。

满意归满意,问题来了。

1912年1月满清政府垮台,北洋政府接手统治中国。海军大臣载洵王爷,瞬间成为一个中华民国的普通公民了。别说去日本不会再有优待,现在就算跪在法国领事馆门口,法国人也不会授予他之前所不屑的勋章了。

满清已经支付了两艘军舰的大部分费用,还有68万日元的余款没有支付。

北洋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难,是没钱交给日本人的。但北洋政府的海军力量又特别薄弱,实在不忍心放弃这2艘新式军舰,最终打了白条,许诺1年内支付余款和利息。

日本方面表示同意,在中国支付了1万6000日元的运输费用以后,他们将两艘军舰开赴中国交付给中国海军,欠款慢慢付清。

军舰于1913年赶赴上海,由日方人员移交给中国人。

其中有个小插曲。

1913年1月11日,日本方面52名船员驾驶中山舰从长崎出港,但没有几个小时就遭遇恶劣的暴风雨天气。

中山舰设计为浅水炮舰,最多只能在近海活动,难以承受较大的风暴,只得返回港口。

到了14日,中山舰才再次出港,第二天就顺利抵达上海。

实际上,这并不是第一次。后来孙中山虽然一度把中山舰当做座舰,不过真正远洋航行时候还是换乘其他军舰。

有些朋友认为中山舰很烂,连风暴都承受不了,算什么海军军舰。

其实中山舰本来就是在长江和近海中使用,并非远洋军舰。所有浅水炮舰为了在长江航行,都必须吃水浅,干舷低,经不起海上的大风浪。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一点缺陷是它固有的问题,还是可以接受的。

在崭新的军舰交付之时,北洋政府非常高兴,命令该舰立即升起北洋海军的五色旗,并且任命湖鹗号鱼雷艇的艇长林霆亮为第一任中山舰舰长。

稍后,中山舰的姐妹舰永翔号交付完成,第一任舰长为列字号鱼雷艇的艇长薛启华。

这两艘军舰都编入第一舰队里面,成为中国当时最厉害的浅水炮舰。

中山舰在建造的1913年,堪称世界一流。但这仅仅是针对长江的炮舰来说的。浅水炮舰本身属于海军的异端,相比远洋军舰来说,浅水炮舰各方面都要大大逊色一筹。

中山舰排水量仅仅700、800吨,属于炮舰级别,远不如敌人最轻型的驱逐舰。

如果在长江中,中山舰是比较厉害的,但如果进入海洋作战,中山舰就算不了什么。以二战中日本海军最落后的睦月级驱逐舰来说,20年代制造的它们排水量也超过1700吨,装备4门120毫米火炮,2门77毫米高炮,还有鱼雷发射器,航速高达37节。自然,它们远强于中山舰。

就算是长江中,中山舰也很快被新式日本军舰所赶超。

以1923年服役的日本新一代浅水炮舰安宅号来说,虽然排水量和中山舰类似,但航速更快,武器装备也变为2门120毫米舰炮和2门80毫米高射炮,6挺高射机枪。船身也安装了一些装甲,各方面性能都强于中山舰了。

参加护法

同其他海军军舰一样,中山舰也参加了民国初年无数的混战。期间左摇右摆,一会属于这个阵营,一会属于另外一个阵营。

1912年,孙中山为了国家免于内战,原意放弃武力对抗,采用和平宪政手段,完成南北统一。袁世凯出于现实的原因,勉为其难的同意,愿意遵从《临时约法》。

孙中山认为袁世凯还是有和平解决问题的意愿,最终放弃权力,自己担任铁路督办,准备实业兴国去了。老袁由此成为大总统,成为中国的一号人物。

没想到,随后老袁却变了卦。孙中山走后,国民党实际领袖为宋教仁。宋相对天真,认为只需要通过和平手段就可以完成国家的民主改革,实现《临时约法》。而《临时约法》的核心在于实现类似于法国的内阁制度,也就是政府制度,由国会的参议院掌握国家实际权力,这样就大大削弱了袁世凯这个总统的实权。

《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而大总统的权力为: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换句话说,国家核心权力是在参议院手中。总统虽然有很大的权力,但仍然受参议院的制约,甚至可以被参议院弹劾废除。

同时,约法又坚持三权分立,尤其司法必须独立,更削弱了大总统手中现有的权力

在宋教仁看来,这是有效打击军阀的手段。只要继续深入民主进程,很快就会实现三权分立,西方的内阁制度,完成类似于日本那种君主立宪的改制。

当然,宋教仁也知道老袁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他认为对袁世凯权力虽然有所限制,袁却仍然有很大权力,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遗憾的是,中国独裁者,绝对不可能允许有任何限制他权力的行为。所有的权力的唯一目的是利益,独裁者肯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不可能主动让出任何权力。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