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美国学者如何看待菲律宾的转向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有关美菲关系的言论在美国政界引发不解和困惑。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智库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的总裁、前副国防部长何慕礼坦承,他不知道杜特尔特执政下的菲律宾究竟想往哪个方向走。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杜特尔特的弃美投中是一个理性的算计,而奥巴马政府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对中国做出的过于软弱的反应是他这个算计的一部分。

杜特尔特要外国军队撤出菲律宾

尽管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之后从他宣布的要与长期战略伙伴美国分道扬镳的立场上有所后退,说他的“分道扬镳”指的是外交政策上的分离,但是星期三在访问日本期间,他在一个有上千名日本商界人士参加的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他要美军撤出菲律宾,哪怕是不得不废除有关条约。

他说:“也许今后两年,我要我的国家没有外国军队。我要他们都撤离。假如我必须修改,或者废除有关条约,有关行政条约,那么我会这样做。”

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杜特尔特几次威胁要废除与美国的防御条约,但是除了取消与美国的一些海军巡逻演习以外,他并没有采取其他具体的行动。

何慕礼:不知道菲律宾想往哪个方向走

华盛顿最有影响的智库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何幕礼(John Hamre)星期三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不得不坦承,他不知道杜特尔特执政下的菲律宾究竟想要往哪个方向走。

他说:“杜特尔特总统在菲律宾享有很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美国在菲律宾也有很强有力的支持。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菲律宾对美国的拒绝。美国与菲律宾之间有很复杂的历史,我想这是我们非常复杂关系中的一个新维度。我不知道这是否代表了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破裂。”

何慕礼:不会引发多米诺效应

在克林顿总统任内担任过副国防部长的何慕礼不认为,杜特尔特在外交政策上的转向会导致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效仿。

他说:“我不认为这会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我们与菲律宾的关系一直有起伏波动。你知道,杜特尔特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所推动的很多东西将会对菲律宾人有好处,有一些议题不是那么清楚。我认为这是我们关系中的一个新阶段。”

这位在华盛顿政策圈里非常有影响的前官员说,他不确信美菲同盟关系正在瓦解。他说,美国以前也经历了这种情况,即一些国家说它们要做出政策上的重大倾斜,而菲律宾这次的情况与以往的情形并没有质上的区别,只是需要有些耐心,要看情况如何发展。

韩美妮:还要等等看

华盛顿智库美国进步中心中国政策项目主任韩美妮博士(Melanie Hart)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就认为美菲盟友关系开始瓦解还为时过早。

她说:“美国与一些国家有同盟关系,这些国家认为这种同盟关系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随着国家利益发生改变,这种同盟关系也会发生改变。我知道,菲律宾国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而且美国很多政府部门与菲律宾各部门之间有着强劲的关系。美菲同盟关系在比较长远的时间里如何演变,我们还要观望。”

韩美妮说,美菲同盟关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而且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变更也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因此需要灵活应对。她暗示,如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当选总统的话,美国可能与很多国家发展一种“很有趣的”关系。

在菲律宾的外交转向可能引发的地缘政治影响的问题上,美国进步中心的韩美妮的看法比较乐观。

她说:“我们要等一段时间才可以看得出来它对亚洲意味着什么,但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我把它看成是可能成为国际关系上的一个积极趋势的开始。”

这位研究美中关系的学者表示,她非常乐意看到中国与菲律宾就南中国海争端进行和平谈判,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符合国际法的解决途径,因为这只会对亚太地区有好处,对美国有好处。在她看来,亚洲并不是美中进行博弈的一个棋盘。

与这两位学者看法不同的是,在美国国会研究处研究亚洲问题长达43年的尼克什(Larry Niksch)认为,别的国家很可能会效仿菲律宾的做法。

他对美国之音表示:“随着中国的主导权继续加大而且变得日益清晰,其他位于南中国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会开始接受中国对南中国海的主导。”

杜特尔特弃美投中是理性的算计?

尼克什不认为杜特尔特会与美国彻底的分道扬镳,也不会废除美菲防御条约,但是在他看来,杜特尔特与中国靠近是一个理性的算计,而且与奥巴马政府对中国2012年重新控制黄岩岛以及海牙国际仲裁庭有关南中国海的裁决做出的反应有关。

他说:“把奥巴马政府对海牙仲裁庭的裁决作出的反应说成是胆小的,我认为是过于客气的表述。它基本上是零反应。美国可以做得更多,也应当做得更多。杜特尔特把美国的这种无反应看在眼里,心里想着中国今后在南中国海的主导。我认为这是他的算计的一部分。”

杜特尔特在访问日本期间再次重申菲律宾希望与中国友好,但他同时也表示,他与中国谈的只是经济议题,而避免讨论同盟和军事等类问题。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