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牛津专家指中国基建逾半成本超支“无经济效益”

中国推出多项基建项目希望提升经济增长路透社照片/Wong Campion

根据牛津大学专家的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对大型基建的投资,成本高于效益,超过一半“没有制造或破坏”经济价值。这项发现使得外界对中国凭藉大型基建刺激经济的模式,重新审视其可行性。

基建投资是中国过去35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迁徙到市区投入建设,中国今年又再度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以减缓制造业呆滞所带来的影响。

但金融时报引述一群以牛津大学萨义德商学院导师安沙尔(Atif Ansar)为首的专家论文指出,如此的投资不但浪费资源,而且还导致中国债台高筑。

论文指出:“此类典型的基建投资不但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还不能带来扣除风险之后的回报。缺乏有效的基建投资管理,是中国近年冒起来的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预测,除非中国将高规模的基建投资调整到较低的水平,中国必将面对一个基建所引发的国家金融及经济危机。”

金融时报的报道指,论文上述的观点,是牛津经济学家们“普遍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依赖大规模的基建来刺激经济,对很多发展中的国家颇具吸引力,但安沙尔却警告,巴西、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绝对不应跟随中国的足迹。

中国主席习近平亲自挂帅的“一带一路”外交出击,主旨是中国向沿路的中亚、中东和欧洲国家借提供借贷,兴建连接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公路、铁路和港口工程。

安沙尔说:“中国依靠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刺激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吊诡。而这样子的增长现在已经因为对低水平的基建作出过度的投资而产生影响。”

论文指出,中国目前四分之三的基建工程都受到成本超支的影响,从而加剧债务问题。刊登在牛津经济政策评论的论文估计,中国目前负债28.2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乃基建投资超支所造成的。

牛津也有部分学者不认同安沙尔的观点,例如前世界银行资深中国专家Kuijs认为,过去数十年来,中国大部分的基建投资对全面的经济都有正面的作用。不过他同时承认,中国正面临基建投资收益递减的困境。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