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美国耐压教育:十二岁孩子的七年篮球路

八年级校际联赛,丫丫学校主场,主队落后两分,还剩8.6秒,对方球权。眼看大势已去,却见丫丫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窜出,截断了对方发出的球,趁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瞬间,带球突破中场,在离三分球弧线还有两步的地方,起跳投篮一气呵成,终场哨响,球应声入篮。一分险胜,全场顿时沸腾,队员和观众们一起涌向尚在发愣的丫丫。

到此,这个虽只有六年级就已经入选八年级校队首发阵容的孩子,为了报在客场输掉18分的‌‌‌‌“耻辱‌‌‌‌”,已暗自努力了一个月。

到此,为了练好终场哨声前的这一长投,丫丫已经努力了一年多。这一年多来,每次训练完后她从不急得离开,而是独自默默地捡起篮球,倒计时跑过中场投中五个后才会离开。

到此,年仅12岁的丫丫不仅已是学校14岁球队的第一得分手,而且承担美国业余篮球俱乐部(Amateur Athletic Union)地区球队的主力组织后卫,为走到这一天,小小年龄的她已经努力了七年。

1、一个‌‌‌‌“兴趣才是最好的动力‌‌‌‌”的范例

丫丫两三岁的时候,我们和典型的美国父母一样,送孩子去参加各种体育和艺术活动,五岁前是游泳、足球、舞蹈、绘画、合唱和啦啦队,五岁后开始涉猎篮球、排球、垒球、制陶等,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每年不超过两项运动,而且项目交给丫丫自己选,我们只给建议但不做强求。

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5岁之前让丫丫自己选活动时,她每年都会换新的,但自从5岁开始打篮球后,这项就成了每年雷打不动必选的运动,而另一项依旧每年都在变新的。我问她为什么,她总是简单的两个字‌‌‌‌“喜欢‌‌‌‌”篮球。到十岁时,丫丫在地区儿童年龄组的篮球业余联赛中已是绝对冒尖儿的球员了,她决定停掉另一项运动而专攻篮球,当时正小学五年级的她还建议我们中学选私校时把‌‌‌‌“能越级打校队‌‌‌‌”作为一个参考因素,我们也开始在随队训练之外依她的要求请了私人教练对她进行单独辅导。

从五岁到十二岁,不管训练多么枯燥和艰苦,能坚持七年全因为她自己喜欢,这是一个‌‌‌‌“兴趣才是动力‌‌‌‌”的绝对翻版。

2、一个‌‌‌‌“成功来自坚持‌‌‌‌”的样板

刚打美国业余篮球俱乐部(AAU)联赛时,丫丫10岁,是队里的替补队员。每场比赛(30分钟)的上场时间在10分钟以下,这对要强的丫丫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一场惨败的比赛之后,丫丫再也忍不住了,在回程的车里哭着对我大倒苦水,有对教练的不满,也有对裁判不公的控诉,有对首发阵容充满‌‌‌‌“政治‌‌‌‌”的指责,也有对自己水平不差却坐‌‌‌‌“板凳‌‌‌‌”的抱怨。

我沉默地倾听着,不作任何评论,直到丫丫气愤地说,‌‌‌‌“妈妈你给我换队吧,我受够了这些不公和坐硬板凳的滋味了‌‌‌‌”,我看到了切入这件事情的机会,于是我平静地回答,‌‌‌‌“你是在说遇到了困难你要选择逃避吧,是的我可以给你换队,但你进入了新的队伍就敢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吗?即使新的队里万事如意,难道将来加入的其它队就会一切都如你所愿吗?如果你每遇到不顺就选择逃避的话,你终究有一天会无处可逃‌‌‌‌”。

看丫丫似有所悟,我于是要她自己分析一下坐硬板凳的可能原因。她想了一下说自己在此之前一直被教练安排打前锋,因为她在同龄人中是高个子,而目前的队里有两位比丫丫高的前锋,还一个是教练的女儿一个是外甥女,这个位置的竞争很激烈。其次是自己的长处是投篮准,但是打前锋全靠后卫传球,如果后卫不能及时传球的话经常就显示不出优势。还有从自身条件看是一个得分后卫的材料,但一直没有向教练争取去打这个位置。

我及时地鼓励了她的分析,并建议她加强控球和运球技术的训练,那年歇赛的整个暑假,丫丫每天都坚持自己练球一个小时以上,有时看电视都是一边在看一边运球,大球、重球、双球、盲运等等,丫丫都一一坚持掌握。到了去年秋天赛季开始的时候,丫丫的运球控球技术已明显达到高中球员的水平,再加上投篮长处,她如愿成为了所在的两个球队的首发后卫,也是两个队的主要得分手。

3、一个‌‌‌‌“机会最垂青有准备的人‌‌‌‌”的故事

绰号‌‌‌‌“白巧克力‌‌‌‌”、NBA水准的原著名职业运动员、教头兰迪·吉尔搬到城里来住了,更好的消息是他要招收小运动员进入他的篮球训练营,而不好的消息是他只招收男孩子不招女运动员,这让崇拜兰迪超人的组织后卫技术的丫丫很沮丧。

私立中学开学的第一天,丫丫意外地发现兰迪的小儿子也在自己的班上,对篮球的共同喜欢让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因此当丫丫说起想看看兰迪篮球营的训练时,她理所应当地收到了兰迪小儿子的邀请。

去观摩前,丫丫做了全面的准备,她把兰迪研究了个‌‌‌‌“底朝天‌‌‌‌”,甚至还观看了他在电视MTV真人秀中获得最佳球员的所有录像,因为丫丫也打组织后卫,知道常见的训练套数,去时特意随身带了两个女篮用球。

那天的训练是各种双手运球,这是丫丫的长项,很多她蒙着眼睛都练过,于是一时忍不住手痒,拿出自己带的篮球在场边做起了同样的动作。双手同时运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基本功,需要专门训练才能很好掌握,尤其是对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多数都没有接触过。场上不少的男孩子手忙脚乱满场丢球,这边的丫丫动作标准轻松娴熟,一下子便吸引了兰迪的目光。他走过来,要丫丫连续做了几个双手运球的不同组合,最后问丫丫是否想加入训练,久藏的心愿被意外恩准,丫丫蹦蹦跳跳地加入了训练的队伍,成了一群男孩子中的唯一一个‌‌‌‌“娘子军‌‌‌‌”。

4、为什么要丫丫打篮球?

这些年来一说到丫丫在美国打篮球,国内读者问的最多的是,‌‌‌‌“你们难道是在培养她将来打专业?‌‌‌‌”

答案是‌‌‌‌“不是‌‌‌‌”,我和其他美国家长一样,送孩子加入各种体育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对孩子进行耐压训练。美国的家长和孩子们对体育是非常热衷的,投入程度令国人难以想象,主要因为美国人不仅把体育当成健身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譬如游泳这类个人项目可以磨练心智,更好地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而团队类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橄榄球等则能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体育运动在无声中教给孩子的重要人生课程。

我陪丫丫从五岁起练篮球,如今已打了七年,七年间她坐过板凳、受过伤、经历过不顺、遇到过难缠的对手、有过队友间纠纷、遭遇过裁判不公、见识过严厉甚至凶狠的教练,每次被‌‌‌‌“打倒‌‌‌‌”,她都要想方设法学会自己‌‌‌‌“爬‌‌‌‌”起来,开始时需要我心理疏导和鼓励,慢慢地她学会了自己应对,如今十二岁的丫丫心理素质已奇佳,赢球不自满,输球不输风度,遇到强对手更不惧怕,而是能冷静分析对方的缺点来出奇制胜,开篇提到的两分落后、只剩8秒、她断球后长投制胜就是最好的诠释。

美国著名精神病专家、作家、美国联邦调查局前人质劫持谈判教练马克·谷勒斯托(Mark Goulsto)曾在自己的书中对耐压品质的重要性做过系统的论述,‌‌‌‌“能善于应付困难表明了一个人具备良好的自立、判断和使用资源的能力,越是主动积极思维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越会理智判断局面,越能做出正确决断,从而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机会,成功因此随之而来‌‌‌‌”。谷勒斯托博士如今专门为通用电气、IBM、高盛等这样大公司的高管做生意顾问,帮助这些公司编撰雇人面试时用来测试困难应付能力的试题,以筛选掉那些遇到问题逃避或丢给上司的候选人。

读到此,你应该理解我们为什么帮助并支持丫丫打篮球了吧,体育是耐压训练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只是丫丫对篮球特别有兴趣,走得更远了一点而已。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