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常见的军事类错误?

1,不是什么武器在军队里都是分配一个人操作的,班用机枪,中型机枪,迫击炮,甚至日军掷弹筒都需要至少1名副射手,供应弹药,辅助操作或者携带备辅件,这个随便找几张战斗照片就可以明白,但国内几乎没有影视剧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个细节问题,早期的大决战倒是描述过国造三十节式和二四式重机枪带副射手辅助弹链供弹,但从未见过表现副射手协助更换捷克式和布伦式弹夹的场景,甚至操作92式重机枪的射手很多场景里也没人给他们供30发弹板;

2,非水冷的机枪,不管是班用机枪,中型机枪,都需要在一定射击次数之后更换枪管以避免枪管过热(有经验的射手会通过点射来缓解这个过程,但无法彻底避免),不管是捷克式,布伦式,1919式,备用枪管一般是副射手携带,即使今天,王师的M240副射手也需要携带备用枪管。这个截止目前只看我的团长我的团体现过换管子的细节(豆饼跑去给迷龙换布伦式的管子)。如果是水冷机枪,则需要带水箱连接水套,而且也不能一直打,射击一定次数之后,要重新加满水套;

3,在越战之前或者小口径浪潮之前,全威力的步枪弹射击后坐力很大,这个跟战后的中间威力步枪弹和现在流行的小口径步枪弹完全不是一回事,大概类似于满载渣土车和家用紧凑型SUV的区别。所以一般步枪射击40-60发之后,很容易引起新兵的恐枪症,当时的步枪有同型号次口径的训练枪来训练新兵,电影电视剧里面很多都是空包弹或者枪口焰特效(所以抛壳的细节也就没了),很难体现出来后坐力,也会让你觉得射击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实际上你没点肌肉块,射击的时候枪都抓不稳。全民公敌里面单手持BAR射击绝对是不可能的。国产影视剧里面那些没块儿的主角随便抓起捷克或者布伦式全自动射击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4,开枪杀人不光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儿,你要学会使用表尺,学会估算距离,时刻保养你的枪械,调节归零甚至射击时的呼吸。而且枪也是需要日常保养校调的,不是你平时丢地上,想起来的时候捡起来就能打中人的,不然西方人也不会一直强调时时刻刻要把枪舔光光。所以国产剧里面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随便捡把枪就杀人绝对是扯淡,你不经过训练,不熟悉你的枪械,25米外打静止目标都难;

5,只有最蹩脚的射手,最嫩瓜的菜鸟才会动不动就全自动射击,训练有素有经验的射手一般都是点射,因为弹药不是无限的,枪管是会过热的,精度是要保证的,所以国产剧里的高颜值英雄不应该随时都全自动射击,不光是因为弹夹里子弹只能支撑很短时间的全自动射击;

6,受限于镜头的广度和距离,影视剧里的交战距离都偏短,实际上除非是手枪交火,或者巷战,二战及以前的野战条件下的交战距离都是几百米以外(现在的步枪弹不是中间威力就是小口径,枪管长度也大大缩短,机械化和火力支援设备也让步兵交战距离变近了,王师很多步枪也就300-400米表尺,再远就交给雷明顿等专业狙击步枪),但在二战及以前的时代,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手动枪栓式步枪的表尺距离就在1500-2000米,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用机械瞄准具就可以在500米开外打中你,法国人在北非用莱贝尔步枪搞过750米外机械瞄准具打死人的记录,张桃芳在韩战中用1944年式水连珠不带光学瞄准具800米外干死过王师的人,只有抗战中缺少训练的国军和我党士兵才对百米外的动目标束手无策,所以要是穿越回去了,千万不要轻易在正规军步枪手面前露头,不然还没开始拯救世界就被翘辫子了,虽然不是每个士兵都是神枪手,但你心里的4-500米绝对不是安全距离,;

7,接上一条,狙击是在更远距离上实施的作战方式,国产神剧里面那些几十米甚至几米之外的狙击是不存在的,那个距离上视场太窄了,射手很难稳定地捕捉到目标。另外,不管是手动还是半自动狙击枪,打一发之后都要重新调节视场,除非是玩具枪,否则射击的后坐力和拉枪机的动作很容易就让射手偏离视界,这就是为什么要有个拿望远镜的副射手观测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就是绝大部分国产影视剧的狙击镜安装都有问题,纯摆设,也很少考虑枪机操作对瞄准具的影响。实际上,狙击是个高精尖的手艺,涉及测距,隐蔽,精密的光学设备,严格挑选的枪械(二战期间)和弹药等,不是导演或者明星想的那样,枪上用胶布缠个瞄准镜就行了,基线重合吗?在哪个距离上归零?距离远了怎么调节?射击的时候不怕震动吗?蒋总统跟德国进行军事合作的时候进口过少量的狙击步枪,抗战军兴很快就消耗光了,中国战区的狙击作战在历史上并不普遍甚至稀有,倒是日本人受此启发,开始大力发展狙击手作战,在太平洋战场给王师找了不少的麻烦;

8,自从自动武器发明之后,现场上的火力密度就大大加强了,人的密度就必须大大下降才行,否则就太便宜射手了,影视剧里出现的排山倒海的那种密集冲锋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方面大决战的散兵线冲锋还原度高很多;

9,重机枪,其实是中型机枪,大部分时候是在做概略射击,也就是按照预先划定的区域和距离,进行远距离抛射,并不是像影视剧里面那样经常做直瞄式射击。这里补充一下,二战期间的中型机枪和班用机枪都是发射全威力步枪弹,两者在射速和初速上都大同小异,在1500米外都还有杀伤力,但是中型机枪采用弹链供弹,火力持续性好很多,而且三脚架也比两脚架更适合稳定射击,所以中型机枪往往是营连一级的火力支柱,用于远距离上的火力压制,把中距离留给班用机枪和步枪。但是射击的时候,枪身依旧会有抖动,尤其是它们大多采用管退式原理,所以弹丸在远距离上会有较大散布,基本上也就是对某个区域进行抛射式的压制,具体距离取决于战场环境,比如西线的平原可以在800-1500米远,而太平洋植被密布的岛屿就要近不少,更何况王师是把1917水冷勃朗宁配到了班一级;;

10,开枪射击是个技术活,拼刺刀更是个手艺活儿,日本人这方面独步天下,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枪长体力比中国军人好讲究武士道,更是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刺杀训练(我党我军今日之刺杀训练颇受日军昔日之影响),所以影视剧里面觉得开枪打不过鬼子就拿大刀刺刀肉搏,基本上都是扯淡,肉搏更吃亏,台儿庄大捷在这个问题上刻画得比较准确,画外音报伤亡数字的时候也体现了这一点(差不多三比一的交换比)。顺便说一句,除了抗战早期作为新武器给日军带来冲击,大刀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对三八/九九步枪+30年式刺刀时没有优势,搭配什么牛逼的中国武术都没有优势,所以大刀在抗战初期之后就迅速退出主要战场了,当然不排除刺刀都没有的我党军队和国府地方军仍然使用大刀长矛进行肉搏,但是国军有条件的都会使用刺刀(然全面抗战八年,高质量刺刀皆赖进口,自制刺刀多因钢质问题品质不佳)!

11,抗战中,中国军队,即使是中央军土木系精华,与日军的战术素养和装备差距也是很大的,基本上类似于现代化军队和近代化军队的差异,日军有完备的兵种合成和严格的训练,甲种师团从步枪到坦克汽车榴弹炮都有,战场机动能力比咱强不是一星半点,掷弹筒和机枪都可以加强到班一级,步枪手射术精湛,甚至对百米内的目标可以做到不贴腮射击,而国军能把自动武器配到班排一级就很奢侈了,师属炮兵绝对是个稀有概念。中央军是这样,各地方军就更参差不齐了,像出川抗日的某些部队装备连土匪都不如,老兵多言一个连人手不足一枪,五六十条打不响,甚至我党干部见过川军以草绳捆扎固定枪栓之举(川贵两地军队装备低劣在抗战前就闻名全国,其装备红军缴获之后都多以烧毁处理)。我党的军队那就更差,复接的子弹大概在100米后就没有杀伤力了,绝大部分士兵入伍时表尺上的数字都不会认,弹丸奇缺也不足以对他们进行完备的射击训练,甚至在很多战斗中不能支撑时间稍长的对射,所以这种装备和训练上的差异是不能!通过爱国热情!和政工工作!来弥补的。所以!绝大部分情况下,中国军队不具备和同等规模和级别的日军正面对抗的能力和火力,万家岭虎仔薛将军数倍军力,不乏国军虎贲精锐,包饺子一日军乙种师团竟未能全功(虽然把人家番号打没了)。黄土岭我党几乎是7比1的兵力优势并力毙敌酋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旅团长,也未能全歼其麾下两个大队(差不多一半人跑了),自其后我党一般要做到十比一的兵力优势才敢开搞,就更遑论我党培养的地方武装了,所以影视剧里我党游击队甚至武工队动不动就敢于正面对抗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情况,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太行山上刻画林总敢去伏击板垣师团作战大部队,也是夸张了!

12,钢盔,是很多影视剧忽视的细节,尤其是抗战剧。作为师从西方,条令严格的日本军队,上战场戴钢盔是个基本保命常识和原则,即使是官佐将校也不例外,几乎所有的战斗照片都可以看出来,但是很多影视剧只让士兵戴钢盔,军官都是戴普通军帽上战场,这个日本人一定是不会同意的!

13,日军步兵操典和战术条令,没有上刺刀退子弹的要求!!!没有这样的要求!没有这样的要求!即使为了避免友坂弹的误伤,关保险或者直接从弹仓底板(友坂三八步兵铳的弹仓结构非常类似于毛瑟步枪,弹仓底板可以打开一次性退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非常非常大力大力大力推荐火器堂堂主史宗宾先生编著的《抗战中国军队轻武器史料》,堪称类似题材中的神品!就是下面贴图的这本)一次性退子弹也要快的多,除非脑子烧了,没人会一直拉枪机来一发发的退子弹!

14,根据地或者边区的兵工厂确实创造奇迹,生产了很多不可能造出来的武器,但是受限于材料,工艺和熟练技工,实际上大部分敌后兵工厂的武器质量是很难符合工业化军备标准的,比如子弹只能用旧弹壳复接弹头和底火,生产的步枪射程精度和牢固程度都不高,最重要的是边区手榴弹做不到影视剧里面那种威力,我党有文件和回忆录记录抗战中每场战斗消耗手榴弹以万计,但是战场上大量遗留哑弹或者一炸两半的手榴弹。国府仿制的德式手榴弹威力质量好很多,但是块头比建国后生产的木柄手榴弹大不少,由于国产抗战影视剧多直接使用建国后生产的木柄手榴弹作为道具,所以这个基本上没见过国产影视剧正确表现过差异,即使是台儿庄大捷这样的抗战电影巅峰之作也刻画错了。另外,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就是现在大多数抗战剧都使用中正式或者直接使用毛瑟枪作为中方士兵标准用枪,甚至部分抗战神剧里日军也使用该枪,但实际上由于工业体系能力的限制,中正式在整个抗战中的产量远远做不到人手一支,大概只有中央军轮得到,地方军和我党武装使用的是各种五花八门,门类齐全,从古到今的各种乱七八糟枪支,有说得出来的也有很多说不出来的,这方面请参考火器堂堂主史宗宾先生编著的《抗战中国军队轻武器史料》。比如建党大业里朱老总拿去打狙的老套筒,到抗战时还在大量使用,虽然由于缺乏养护和更换,很多膛线都磨平了。所以像红高粱里爱国土匪也拿着中正式去PK日军正规军,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虽然预埋了个线索说那个星眉剑目的我党地下干部变卖家产买了30支汉阳造(实际上道具是中正式);

15,不同的枪,作用不同,不同的子弹,威力也不同,不是你随便拿个带管子的东西就可以往敌人喷子弹!二战期间手枪基本就是自卫的,绝大部分杀伤都在25米以内,带枪托的盒子炮也不能当狙击步枪用。冲锋枪发射手枪弹,有效作用距离只有100米,再远就要靠步枪或者班用机枪了,大口径机枪出来基本上就可以当小炮用了(我党曾用捡来的.50机枪打伪军土炮楼)。所以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距离用不同的枪,国产影视剧里面英雄随便拎把小手枪或者盒子炮,就敢在开阔地形跟三八大盖甚至大正十一年机枪对射,基本就跟作死没区别,他们不死都是因为剧组傻逼没常识!

16,一般来说,除非你运气特别好,被打中极其不要害的部位或者擦伤,亦或是弹丸力竭无法深穿,否则一旦被命中,绝大部分情况下基本上就立刻失去战斗力了,不死也要抬下去送野战急救,绝对不是导演编剧认为的,就跟石头砸着了一样,咬咬牙,主角还能活蹦乱跳,精神十足,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他们大概不知道中弹是个多么疼痛苦难受无助恐惧的事情!真正的子弹打中之后弹头会在人体内翻滚制造空腔,撕裂组织,切断血管,打碎骨头,破坏器官,即使是被过稳的友坂步枪弹贯穿(这个已经被考证为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事实上友坂6.5步枪弹只在特定距离和作用部位会发生上述现象,高初速和短缠距并不显著影响该枪弹杀伤力,二战论坛曾经贴过美国陆军军医部的报告《弹道杀伤》,友坂步枪弹弹头不均匀的被甲在射入人体之后容易脱落,和铅质弹芯分离造成二次伤害,其细长弹头亦容易剧烈形变造成对人体组织更惨烈的杀伤),也跟蚊子咬截然不同!不想死就赶紧抬下去。而且战场急救也绝对不是国产影视剧里面找个年轻漂亮的女护士直接拿个绷带给你裹成木乃伊就行了,你不清洗伤口?不消毒?不取出弹丸或碎片?你当什么伤口都可以拿绷带裹住?被切断的血管滋滋的往外喷血,不止血你就直接拿绷带堵?你当绷带是护舒宝吗?

17,这条不一定是军事常识,国产影视剧,尤其是抗战剧,现在大多都是选颜值很高又白又嫩的演员以吸引眼球,连群演都是白白净净的,衣冠齐整,这个其实跟史实差距比较大(当然也不一定好复现)。抗战中不论国府还是我党,维持军队的正常后勤补给都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吃。军事行动是非常消耗体力的,扛着全副枪炮装备给养野外跑一公里比你逛一天mall都累,而人的进食量是有限的,所以吃的好的军队要提供足够的肉食和脂肪以补充能量,比如王师以把士兵吃出三高为己任的战地伙食以及寒带伙食中脂肪不低于30%!相比之下,国府和我党的糙米饭棒子面野菜粥窝窝头这种东西是很难提供足够的能量,更何况抗战艰难,物资紧缺,交通不便,国府打淞沪的时候,美国记者和武官也就看见挑夫送米饭和蔬菜,到中后期就更惨,当兵的能喝饱稀饭都是奢望了,这方面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原著有比较好的描述。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战地照片都显示当时中国士兵都是面有菜色瘦骨嶙峋,衣物质地差,很多国府正规军士兵也是打草鞋,美军在中国训练中国士兵时候一大难题就是维持士兵足够的体力。这方面,作为打我们农业国的工业化国家军队,日军,尤其是抗战中早期,比咱们强太多,天皇陛下从日俄战争开始就要求后勤部门每顿饭给自家两足犬马吃肉,还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另外还要让海外的忠魂吃出家乡味。日军来咱们地头,当兵的都怀揣着勇者大和煮肉罐头和加了牛肉粉的饼干(二两一块)作为携行食,军官兜里有巧克力或者兵粮精丸子都不奇怪,连军犬每天都有4两定量肉搭配其他米面蔬菜一起吃,而日军的后勤体系在抗战早中期也足够保障把酱油梅干千切大根福神渍口取罐头这样的家乡风味送到一线。这个差距其实比枪炮差距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更大。所以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衣衫褴褛须发浩然黑瘦黑瘦的丘八比较符合史实,抗战神剧里白里透红打过粉底的那种,基本都是凭空捏造的。另外有个细节就是,迟至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牙护理或者说刷牙对于劳动阶层来说都是不普及的,所以不应该出现随便一个中国大头兵咧嘴一笑,嘿嘿的满嘴白牙;

18,补充一点,士兵双手持枪,枪口斜向下,双臂随奔跑摆动的跃进姿势,是英美尤其是美国人的操练方式,在我国出现很晚,据小道消息是改革开放之后,跟希伯来人学的。我国,包括国府和我党,长期使用的是单手拎枪的跃进姿势(为苏德方式),即使今天这种方式也部分的出现于新闻联播中,包括日军在战斗照片中也是采取的类似姿势,所以国产影视剧里面,我军甚至日军双手持枪行进的姿势,是不存在的!
 


1、霰弹枪没法把人打飞,不会在地上炸出一个坑,更不会一枪打爆一栋房(后两样经常出现在8、90年代的香港枪战片中)

2、桌椅、房门(钢质防盗门除外)、砖墙(承重墙除外)、车门根本挡不住子弹(砖墙可防手枪子弹,但在步枪面前无能为力)

3、手雷拉环无法用牙咬开(如果真跟影视剧里那样能轻松拉开这些手雷早在运输途中就全爆了)

4、沙漠之鹰只是靶场的玩具,从来不存在什么‌‌‘世界顶级特种兵标配武器‌’

5、AR/AK这类突击步枪及MP5这样的冲锋枪在连发状态下只能持续射击几秒钟(使用大容量弹鼓除外),且绝大部分子弹都会朝天发射

6、MP5K/MP7/乌兹这类单手持有的连发武器在现实中很少单手操作,因为无法保证精度,不过捷克的蝎子因为使用的是后座减弱的.32ACP弹所以可单手连发

7、分解的狙击步枪重新组装后必须经过归零试射才能保证一定的精度,电影中的职业杀手们组装完步枪后除非潜伏渗透到目标面前才能保证首发命中

8、狙击步枪的归零涉及到数学运算,同时还要依靠射手本身的经验与训练,并不是说只要把任意距离上的目标纳入十字瞄准线正中就能命中(真正的军用瞄准镜都不是简单的十字瞄准)

9、狙击手对决时击中对手瞄准镜中央其实并不能保证击穿,更别说打爆对方眼珠再爆头了。瞄准镜内部有大量部件,这些都是阻挡子弹前行的障碍(苏联二战时配备的结构简单的PU镜是极少数例外)

10、海拔、温度、湿度、地理环境都是影响射手发挥及子弹飞行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再强悍的射手都无法保证在任何环境下一枪命中,一枪一命只是美好的遐想

11、狙击手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枪法,而是观察与隐蔽,现实中狙击手忍冻挨饿憋尿多日持续向后方报告目标行踪,最后一颗精确制导炸弹抢功的事不是没发生过

12、影视剧看重的是视觉冲击力而不是实用性,米尼冈转管机枪/AA12霰弹枪/沙漠之鹰手枪都不是轻步兵部队会装备的武器。米尼冈需要靠电力驱动,所以我们只能在电影中看到肌肉男扛着米尼冈耍帅

13、特种部队无法正面对抗正规部队,特种部队只是经过特别训练、能执行特别任务的成建制精锐部队,并不代表他们是超人

14、特种部队中不存在兰博和州长这样的筋肉怪,过于壮硕的肌肉是行军时的负担,一般来说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那样小块型的肌肉才是轻步兵需要的

搭车推荐两部剧集,英剧《极限武力》和美剧《The Unit》,都是较受军迷认可的军事剧集。片中SAS和Delta两支王牌部队成员都有一些脱衣镜头,可以看到都是普通中年男子会有的身材,不存在什么八块腹肌人鱼线之类

15、真正的定时炸弹不会用颜色区分线路,甚至不会按个时钟告诉你时间(这点存疑,因为我也没见过真的定时炸弹)

16、消音器能有效降低子弹发射药的噪音,却无法消除枪械本身部件运动发出的声响,而且很多时候还要配合专用微声子弹才能生效。消音器的作用在于改变枪弹声音特征以及消除枪口焰,后者在夜间射击时对射手的干扰才是最致命的(分贝值那个记错了,感谢@CHENXUAN SHAN指正)

17、子弹、哪怕是手枪子弹也是具有极强穿透性的,影视剧中看到男女神即将中枪千钧一发之际冲上去挡在男女神面前唯一的后果就是两人一起中枪,而且因为已经贯穿了挡枪备胎的身体所以反而会在男女神肉体上制造出更大的贯通口

18、匪徒挟持人质站在窗前时即使露出整个脑袋也别轻易射击,子弹穿透玻璃时会产生变向极有可能打中人质,而打中玻璃时产生的碎片也会先打中人质造成伤害。几年前南京的公交车人质劫持案中特警狙击手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贸然开枪伤及人质,不同品牌和材质的玻璃的折射率也是不同的,需要在训练时通过大量实弹射击进行归纳

19、同一口径、不同品牌的子弹因为弹头质量、发射药的不同在飞行轨迹上也是有差别的,射击训练就是通过大量实弹射击掌握这些弹道资料,现实中的射手对于枪、镜、弹的选择都是极为慎重的

20、Zippo、诺基亚、酒壶、银元、怀表、勋章甚至空弹匣等都不防弹,流言终结者和国内的男人装、好奇心实验室(好像是叫这个名字)都做过类似的实验,好奇心使用的还是5.6毫米运动步枪弹,结果所有物品都一枪贯穿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