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强硬的态度带动不了高铁出口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之间的高铁招标在中国受到了关注。中日两国将再一次展开激烈交锋。在印度尼西亚高铁项目上,中国赢了日本,但在印度、美国等正在筹划的项目中,中国却落后于日本。在无论如何想要拿下订单的中国,甚至还出现了应该加强军事力量的声音。

吉隆坡至新加坡的高铁项目预计在2017年进行招标。6月26日,中国的和讯网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竞争新马高铁不能局限于价格优势》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不能只在价格低上做文章,而要综合展示竞争力——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配合融资便利、技术转让、本地化生产制造等多方面的优势,找到新马两国关心的“痛点”问题,争取拿下此项目。

所谓痛点,就是戳到对方痛处的意思。在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中,中方提出不需当地政府承受财政负担的方案,从而成功获得了订单。因为中国非常了解印尼政府正为财政赤字苦恼的情况。中国似乎希望通过沿线开发来回收资金。日本则拘泥于让当地政府为债务提供担保而失败。

中国式的战略性布局如果过分地精于算计,恐怕会招致对方的反感。2016年3月,泰国宣布缩减中泰铁路计划。原计划以靠近老挝边境的廊开为起点,横跨整个泰国。泰国最后决定将线路缩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使用自主资金进行建设。

中泰铁路计划之所以受挫,似乎是因为中国向泰方索要沿线开发权。按照原来的计划,铁路铺设的资金由中方提供贷款,但泰国要求中方降低利率。中国则要求获得铁路沿线的开发权以作为交换。如此一来很可能让中国捞尽好处,因此引起了泰国的反对。

印度正在讨论引进日本的新干线技术,而中国高铁在美国也遭遇了挫折。对于连接不断的挫折,中国国内出现了不满的声音。2016年4月,环球论坛上一篇题为《中国高铁外交为何如此尴尬》的文章指出,中国高铁遇挫的原因是亚洲各国在揣摩美国的意愿来行动,得出的结论是“军事手段或许就是当前换来和平最有效的手段。”

该文主张如果没有军事实力做后盾,基础设施出口就难以成功。也许这一主张确实存在一些支持者,该文被多家中国媒体转载。将铁路和军事联系起来的思路在中国并不少见。战事时期通过高铁运兵有多么便利等讨论经常见诸各种报端。

大约100年前,日本也曾有过同样的思想。比如日本的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即“满铁”。在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日本以军事力量取得了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经营权。半国有半民营的满铁不仅在中国建设铁路,还拥有沿线开发权,经营范围包括煤矿、炼铁厂和宾馆等。尽管遭到中国民众的抵制,但日本派出独立守备队常驻,以保护铁路。

以军事力量为背景进行的基础设施开发,不论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帮助,总会招致当地民众的反感。如果铁路周围的开发权被别的国家垄断,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也将掌握到外国人手里。历史上吃过这一苦头的中国对此应当有着更深切的体会。

基础设施出口无论是出口一方还是进口一方,都很容易产生政治上的反应。作为一项商业项目是否成立、能否给当地居民带来便利、能否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本应是更重要的因素。将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出口与政治、外交、军事过分牵扯到一起的做法,包括日本在内,都应当有所收敛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