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共青团巨变,习近平棋高一着?

中共中央办公厅本星期公布了团中央改革方案,彻底改变共青团职能。继习近平去年批评团中央“高位截瘫”脱离基层,今年中纪委巡视组批评其“贵族化,娱乐化”之后,中共对共青团的整顿和转型终于达到了高潮。分析人士认为,带有强烈习近平个人印记的共青团改革方案标志着共青团作为“干部快车道”的职能将消失,在中国政坛一度叱咤风云的团派也将退出历史舞台。习近平为什么如此在意共青团的改革与变身?十八大以来不断被削弱的团中央与中共高层权力斗争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加今天讨论的嘉宾是:中天新闻华盛顿特派员臧国华先生;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先生;普林斯顿社会学博士,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先生;政论作家,时事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

程晓农说,共青团改革方案的最大看点是切断团干部“低龄提拔、到龄转政(政务官)”的升官绿色通道,把共青团的功能从“升官后备军”重新变成“娃娃头儿”,迫使多年来形成的团干部眼睛向上的习惯变成眼睛向下、回归“儿童团长”的角色。这个改革方案要求两个结构性改变:一是对团中央里清一色的大学生团干部出身的职业团干部官僚“掺沙子”,大大增加基层工农兵里的团干部;二是要求共青团恢复以群众工作为主的功能,要求团干部“知青少年、懂青少年、爱青少年”。这两条决定了今后整个共青团系统要面向青少年、少先队,当好“娃娃头”,而职业“娃娃头”并非政务官,今后显然升官无望。

程晓农表示,在十八大前后的高层权力斗争当中,共青团系统出身的干部并非权力斗争中的一方,他们也未形成抱团抢权的帮伙。共青团干部们唯一可依托的就是胡耀邦以来形成的干部政策惯例。文革后重用团干部,一方面是邓小平、陈云等元老应付文革后老干部重掌权力、但人老力衰的局面,培养第三梯队的结果,一方面是胡耀邦这个原团中央第一书记培养重用团干部的产物。历史条件早已变化,这个惯例已经过时;而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团干部群体“爬得快、能力弱”,也是有目共睹。现在高层推翻了这个重用团干部的惯例,团干部的前途也就改变了。现任的省部级团系高官今后年龄方面的优势不重要了,他们能否保住官位,只能看各自的能力和政绩。在经济景气的时候他们没有突出的能力,到了经济萧条的岁月,他们恐怕多半束手无策,这样,他们升官也就升到头了。可以说,讨论未来中共高层人事,“团派论”可以休矣。

杨建利认为,共青团系统三十多年的“干部升迁快车道”的功能,使得全国各地布满团系统背景的官员,造成习近平的四大不快:一是,给他接班造成威胁的李源潮和令计划是团派出身,二是,与他争权——不管主动还是被动——的李克强是团派出身,三是,安插亲信的空间被团派挤压,四是,隔代为他培养的接班人是团系统出身,他不愿意接受。因此,他身边围绕着团派出身的“废太子”和“准太子”,宫廷政治必然围绕着“团”展开。

臧国华表示,共青团本来是中共联系、组织、教育、团结、管控青年的工具与管道,后来却慢慢异化成“提干快车道”,连中共的最高层都不乏这种“快速通关”的团干。这种团干,经常是坐机关坐出来的,脱离基层,也缺乏实干经验,特别是缺乏逐级提拔的历练和经验,所以到了最高层,就像书生为官,拘谨有余,魄力不够,看在习近平这样从最底层逐级干上来的官员眼中,通通不该重用。习近平关注的共青团改革方案,目的要让共青团回归它本来的轨道,成为中共联系青年、教育青年、管控青年的工具,让共青团目光向下,面对基层,而不是目光向上,整天盘算升官发财。目前已在高位的团派高官如李克强、刘云山、李源潮、汪洋、刘延东等等应该不至于丢官或被边缘化,但是共青团很难再成为储备高官的基地。

陈破空表示,共青团改革方案,所谓改革,实为整肃。一切出发点都是权力斗争,假改革之名而已。这是习近平整肃团派的继续,围绕十九大权力部署的关键战役。这个方案的关键,是“减上补下”,意思就是要把共青团赶走赶远,离最高权力更远。说共青团的问题是离青年比较远,这是当然,但也试问,共产党离人民远不远?习近平要求团中央,不要做青年的官,而要做青年的友。这个要求,同样适合党中央,不要做人民的官,要做人民的友。很显然,无论是共青团还是共产党,无论是团中央还是党中央,都做不到这一点。所谓共青团改革方案,一箭数雕。一箭射中中共高层中的重量级团派人物,诸如李克强、汪洋、李克强,削弱他们的权力;一箭射中新生代团派人物,如胡春华、周强、陆昊,阻扰他们的上升之路;一箭射中共青团体系,让他们成为面向基层的工具,不再是面向权力的接班人,就此阻断共青团的晋升通道。重组共青团,就像重组军队一样,是习近平集权的又一“高招”。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