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个被收回奥运奖牌的中国选手

东方灵鹿!董芳霄,这是一个似乎只有上了年纪的体育迷才记得名字,但是在2000年左右,她却是中国体操队的一颗闪亮的明星,可惜,由于深陷年龄造假丑闻,董芳霄的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体操团体铜牌被收回,这也是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被收回奖牌的运动员,而多年的训练也让她得了股骨头坏死的重病,退役后,董芳霄没有了收入来源,一个月1000元左右的临工让昔日的东方灵鹿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难。

董方霄、凌洁和杨云,她们曾是‌‌“璇美人‌‌”刘璇、‌‌“小董文华‌‌”白春月相继退役后,当时中国体操女队的3位‌‌“顶梁柱‌‌”,其中,董方霄还被看作是中国体操女队备战雅典奥运会自由体操和全能项目的重点队员。但是在当时的金牌至上的想法下,董芳霄成为了牺牲品,因为她的年龄被改动了,这也是今后董芳霄所有苦难的导火线。

4岁的时候,董芳霄就接触到了体操,并且有着不错的表现,家庭困难的董芳霄从小就学会了吃苦,因为她的家庭从小就几乎处于赤贫状态,父亲在唐山的一个矿山工作,从小的贫穷让董芳霄很小就懂得自强自立,‌‌“妈妈告诉我,无论多疼,都要笑!‌‌”董芳霄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笑着表示。

而坚强的性格也让董芳霄很快脱颖而出,1996年,董芳霄入选了体操国家队,到了国家队,董芳霄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简单枯燥的训练动作让不少队员叫苦不迭,可董芳霄从来不叫苦,因为她知道只有吃苦才能够改善家里的生活,1998年,董芳霄在训练中感到髋部疼痛,为了不影响训练,队医给她打了一针封闭针,这让董芳霄开始了受苦之旅,因为封闭针虽然能够让人暂时感受不到疼痛,可是副作用极大,现在运动队已经基本不再使用封闭针,但是在1998年,‌‌“轻伤不下火线‌‌”是那是的主旋律,在几年内,董芳霄又打了几次封闭针,如此多的封闭针让她今后的股骨头坏死症在某个时刻爆发,悲惨的人生就此开始。

2000年悉尼运动会,董芳霄代表中国队获得了女子体操团队的铜牌,随后的东亚运动会,董芳霄获得5枚金牌,被国外媒体称为‌‌“东方灵鹿。‌‌”可是伤病问题也开始困扰着她,髋部的疼痛每天都在折磨着她,而在金牌至上论的全运会,董芳霄只能打更多的封闭,以缓解髋部的疼痛,在全运会之前,董芳霄甚至连路都走不了,可是地方体育局为了全运会金牌,还是让董芳霄打了封闭针,拿回了全运会两枚金牌,可是在颁奖典礼上,董芳霄倒在了领奖台上。

随后董芳霄被确诊股骨头坏死晚期,医生表示如果不是坚持训练,董芳霄完全在早期就可以治好,现在她不仅无法继续体操事业,甚至连走路都很困难,搞不好还会终身坐轮椅,‌‌“就是在九运会后的一次检查中被查出左侧股骨头坏死的‌‌”,董方霄毫不避讳地说,‌‌“事实上在九运会时,我就感觉到不舒服了。‌‌”她说,‌‌“当时查出这个病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对于我意味着什么,以为像其他运动性损伤一样,接受治疗后依然可以继续训练和比赛。‌‌”不仅是董方霄自己这么认为,周边所有关心她的人都这么想,但医生的话让董方霄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难过,‌‌“当医生告诉我从此将告别训练场、告别体操时,我真的是非常难过。‌‌”

此后,董芳霄做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勉强保住了行走的能力,可是双腿大小不一样,每次走路和站立只能几分钟,但坚强的她还是挺了过来,能让她坚持下来的,还有自己在医院里的所见,‌‌“我楼下住的就是伤残截肢的病人,每次看到他们我都感觉自己心里好恐慌,告诉自己,你绝对不能成为那样的人。‌‌”眼看已经没有了什么利用价值,无论是体育局还是体操队,都已经不再关心董芳霄,2002年,董芳霄拿着几万块的退役补贴,离开了国家队和体制内。

退役之后的董芳霄没有了收入,只能到业余体校担任教练,月薪只有1000元,家里需要花钱,董芳霄也因为身体伤病的原因,不能干重活,时任河北体操队总教练黄健看董芳霄很可怜,经常为了省钱,连肉都不敢买,答应董芳霄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给她在河北体操队找个工作,可惜黄健之后因为车祸去世,当初的承诺无人兑现,董芳霄再次陷入了极度困难之中。

随后,更大的冲击到来了,国际体联着手调查董芳霄的年龄问题,她的身份证上写的是出生于1985年,她的妈妈说是1983年,但是国际体联和国际奥委会却认为董芳霄出生于1986年,董芳霄只能选择沉默,因为一个旷工家庭是没有可能和背景去修改自己的年龄的,最终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奖牌被国际奥委会收回,国家体操队表示修改年龄是董芳霄自己的个人行为,与她彻底撇清了关系。

目前,董芳霄和她的丈夫定居于新西兰北岛一个小镇亨特利,董芳霄最初是到新西兰学习,在当地的亨特利体操俱乐部,董芳霄正给新西兰孩子执教,可是已经没有人记得她,昔日的荣光与梦想早已经远去,昔日被刻薄对待的日子也已经不再回想,只是那些当初为了金牌给董芳霄打封闭的领导们现在是否还睡的踏实?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