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洋面包、土包子和民间外交

原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六月十八日凌晨在武汉车祸不幸逝世,闻者无不唏嘘可惜,因为吴大使是在外交界长期工作积累了良好声誉而近年来极力呼吁和平外交的人,是当今中国难得的头脑清醒说话在理的人。他和军界的主战派罗援、戴旭等的辩论,被视为中国对外政策鸽派和鹰派的辩论。军事和外交,从来就是最高层的决策。公开的辩论,都只在民间层面上,最多影响了民众的情绪和认知,对高层决策的影响微乎其微。吴建民以公知姿态出现,是在他卸去职务之后。罗援、戴旭等虽然是现役军人,但都不是军中具有决策影响力的人。他们都不能代表中国外交界和军界,他们的鸽派和鹰派标签,也只有民间情绪标识的意义。

“洋面包”和“土包子”之争

中共是在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策动领导下以暴力方式夺取国家政权的,所谓“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及在此过程中以暴力“土改”为动员和组织的方式,使得中共必然地成为一种仇视文明的群体,“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就是中共要为这种“土包子”政治基因正名,以一切粗鄙、野蛮、残忍、不讲人情、反人道的做法为荣。“土包子”是中共群体的主流,毛泽东从不讳言他不喜欢文明和文雅的生活方式,而提倡“土包子”作风。

中共执政前的对外联络仅限于接受来自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令与资助,一切听命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可是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延安时期结识的国际友人,能够称得上友谊的,却几乎都来自讲英语的西方人。毛泽东本人对俄国人并无好感,却曾坦言对美国友人有好感。后来编入《历史的先声》的中共对美国的赞扬,没有理由说是新华日报的中共笔杆子们故意装出来的假话。

中共执政以后,立即有了外交工作的需要。外交是一种对外心战,暴力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虽然第一代主管外交的周恩来、陈毅也吃过几天洋面包,但是他们自己知道本质上还是“土包子”,搞外交必须依靠真正吃洋面包的人,必须启用出生于较“高”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教会学校,或者留洋甚至是国外长大的“洋面包”。于是,中共外交形成了“土包子”作主,“洋面包”跑腿的外交体系。但是中共从毛泽东开始,就是见外于“洋面包”的,这种对“洋面包”的不屑、贬低,出自于“土包子”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对文明的敌视。这种基本格局和心理,延续到现在。

中共执政史有一个至今没有解的谜,中共执政后为什么固执地倾向于采纳亲俄反美政策?早期亲俄或许可以用中共作为共产国际世界革命一部分来解释,但是共产国际解体之后,中俄矛盾在斯大林死后就公开化了,文革中苏联更是成为中共的头号敌人。而中共内的“洋面包”们,几乎都对美国为首的西方有好感。特别是最近三十年,中美的来往更是中俄关系所不能比的。但是,在中共内部,反美情绪和亲俄情绪是主流,习近平对普京的欣赏,仍然带有“同志加兄弟”的色彩,即使明知那是一厢情愿,还是乐此不疲,他们从心底里亲近俄罗斯而敌视美利坚。

“土包子”心理,“土包子”对“洋面包”的敌视,是中共半个世纪来亲俄反美的一个心理学因素。在精神上,中共依然是一个“土包子”党。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方针,你能从中听到咬牙切齿声。那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另一种说法。文革后的历任外长,一个比一个形神皆备“土包子”风格,不是因为二十一世纪的偌大一个中国找不出“洋面包”,而是因为中共从根子上不信任“洋面包”。

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的吴建民大使,可以说是中共自己培养的“洋面包”。从他去世后人们的回忆评价看,他是一个够格的外交专业人才。但是这样的人不可能得到李肇星王毅般的重用。他只能在退休以后,发挥余热,做起了“民间外交”。

中国特色的“民间外交”

吴建民大使是在由他主编的《中国民间外交报告(二〇一六)》新书发布会前一天去世的。然而“民间外交”这个术语,却非常地怪异,唯中国所有。

所谓“外交”,那是来自西方的一套安排和规范,指的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由政府进行的交往。外交本来就是官方的,本无什么“民间”的外交。中共执政后,由于采纳了亲俄反美的国策,在国际舞台上十分孤僻。国家只要不建交,政府之间就没来往。但是中共又有一个强项,那就是统战工作。执政初期就提出了“民间外交”的说法,其实就是在国际上搞统战,无法以政府的名义进行,就以非政府的组织和个人的名义进行,反正一切都是党领导。

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民间外交”呢?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民众多少有一些接触外人的自由,国与国之间民众的交往,是民众的自由往来,和政府之间的“外交”是没有关系的。人家是民间有往来,不需要沾“外交”的光,中国是民间不能自由对外往来,于是由政府组织,安排人以“民间”的名义来对外交通,挂羊头卖狗肉也。

在如期召开的新书发布会上,资中筠说得更明白:那时所谓“民间外交”,其实并不是真的“民间”,实际上就是以民间的名义为政府的政策做宣传,推行政府的政策,是装门面的。就像中国的NGO,很多不是真正的民间组织,所以外国人叫它GONGOS,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

现在中国的对外交往,非三十年前可比。那么现在为什么仍然要有“民间外交”呢?“民间外交”都干些什么?我没有读过吴大使主编的中国民间外交报告,但是我在美国到处可以看到不是以中国政府出面,却一定是中国政府一手做的事情。比如“孔子学院”,比如追着捣乱法轮功的“华侨组织”,比如一家一家被收购的媒体,受资助的学术会议,冠冕堂皇的“大外宣”,等等,这些带有明显统战特点的动作,大概都是中国的“民间”“外交”。

这一切的背后,仍然是当年的“土包子”心理,那是把任何异己当敌人的思路,一种“战胜”和“占领”的动机,而“洋面包”们,一如既往,只是为党所用而已。

《动向》2016年7月号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