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如何克服你的“社交恐惧症”

群里有几个小伙伴,说起自己性格上的问题,眼泪汪汪的,尤其在与人交流上,貌似自己就是那个把天聊死的人,更不要说在公开场合讲话,更是话都扯不圆,糟糕地是说了上句忘下句,脑袋里一片空白,只希望地上有个洞让自己钻进去藏起来谁也见不到。

我说,嗨,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交恐惧症‌‌‌‌”嘛,我中学时期也是非常严重的‌‌‌‌“社交恐惧症‌‌‌‌”者,严重到什么地步,正常的课堂上课提问,就算我知道正确答案,站起来那瞬间整个人就浸冰水一样,冻得话都说不完整,整个大脑就一个意识,完了,我又丢脸了,立马又有股火冲天灵盖,整个人脸红脑胀,觉得所有人都在看我出丑。

坐下来的时候,一口气回过来才又活了过来,马上又会被自责和难受所包围,觉得自己简直不能再差劲了。

整个高中除了我周边坐的三四个同学,我和班上其他几十个人就没有超过三句话的接触。

这和纯粹的内向不喜欢和人过多接触的性格有所不同,有过‌‌‌‌“社交恐惧症‌‌‌‌”的朋友就懂,我们的内心就像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小黑屋,通过屋子上面小小的窗户我们能够看到其他的人在我们身边欢声笑语,我们的内心充满着渴望,想和他们一样笑一样跳一样闹,可是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在控制着我们的舌头,我们的嘴无法表达我们的心。

与很安静很自我很孤傲的人又不一样,有着‌‌‌‌“社交恐惧症‌‌‌‌”的朋友们内心是汹涌澎湃的大海,在外人面前却是一汪无波无谰死气沉沉的湖,只有在极个别的朋友面前,我们才能表现出还是挺活泼开朗的本性,在死党面前我们的语言表达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还可以妙语连珠。

古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到极处,痛定思变。‌‌‌‌”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在自己生活和个人性格上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是习惯就是一种惯性,要改变惯性除了自己强烈的愿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加速度,而加速度则需要一定外力的施加。

高中的最后一个新年,向来作为乖乖女的我,意外地接到班上唯一一个朋友的邀约,去参加元旦PARTY,可想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得鼓足多大的勇气才能迈出这一步,应该是太渴望有所改变而努力想做出的第一步。

无论你想克服‌‌‌‌“社交恐惧症‌‌‌‌”,还是其他的什么心理上的难关,首要的第一步,就是你要有足够强烈的改变愿望,如果自己都没觉得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后面我们说的都是毫无意义的。

任何的事情,都必须先过自己那一关。

可是,光是有强烈的改变愿望,不足以摧毁多年来的壁垒,我们把自己藏在小黑屋里太久了,门上的钥匙都找不到了,想克服自己‌‌‌‌“社交恐惧症‌‌‌‌”的朋友在这个阶段会特别心急,可是越心急事态会越严重。

我们会发现有那么一句话在喉咙里舌头上转来转去,憋红了脸就是说不出来,哦,MY GOD,救救我!

可是没有神,没有谁能来当我们的救世主,这个时候的我们就是被全世界所抛弃的可怜人。

我在元旦PARTY上当了一晚上的壁花,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干,可是我真要这样想就好了,我很想与我有关啊,我也想红尘有伴,潇潇洒洒。

于是,我决定自己把自己扳过来,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当时的我有多么的明智和果断,因为很多人受家庭和个人性格的影响,在为人处事上面很难转化自己,因为没有意识,所以不会想有改变,却在以后的人生中自怨自艾。

上了大学,我硬让自己参加所有能参加的社团活动,没做过的就到处去问人,从最开始的强迫,感觉心都要跳出来,慢慢地感觉能表达清楚自己的一些想法了,到最后,能站到台子上进行学生会的竞选,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辩论赛歌唱比赛。

这些事情,在别人看来轻轻松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里面有多少泪和汗水,以及不能为外人道的苦涩和强咬着牙过来随时都想打退堂鼓的痛苦。

我们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

要克服‌‌‌‌“社交恐惧症‌‌‌‌”,第二步就是不要怕丢脸。

在原有的环境一时是没有办法做到了,所以在更换环境的时候,因为后来周边的人不知道你以前是怎么样的,比较容易改变,就像我从高中到大学,这是一个质的阶段性改变,相对来说更容易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表现地与原来不一样。

对于一时没有办法到新环境发展的朋友,会难一些,因为人们有种思维惯性,习惯性地用原来的眼光看待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首因效应‌‌‌‌”

而身边人对我们的看法对于有着‌‌‌‌“社交恐惧症‌‌‌‌”的人们来说,尤其是座很难搬开的大山,有‌‌‌‌“社交恐惧症‌‌‌‌”的朋友们尤其看重周边人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因为太看重了想表现的完美,越是不知道该怎么表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就是社交恐惧症的根源。

当然,‌‌‌‌“社交恐惧症‌‌‌‌”还有着家庭和社会文化的深层次缘由,我们这里这种讲如何去克服‌‌‌‌“社交恐惧症‌‌‌‌”,至于家庭社会缘由我们就不深入探索过多。

想要克服‌‌‌‌“社交恐惧症‌‌‌‌”就是允许自己犯错,不要怕在公众场合丢脸。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