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南海仲裁案给中国的惨重教训

历时三年的南海仲裁案终于在7月12日结束。菲律宾获得空前的胜利:中国的九段线被裁定无效;位于菲律宾经济专属区内的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的岛礁均被裁定没有获得专属经济区的效力;中国在南海的活动,包括阻止菲律宾捕鱼和和探测石油、建造人工岛、以及妨碍菲律宾海警执法,均属违法;菲律宾渔民在黄岩岛有传统捕鱼权利。中国唯一的胜利大概只有亦被承认在黄岩岛有传统捕鱼权。

毫无疑问,在这个仲裁案中,中国得到意料之中几乎最坏的惨败结果。尽管中国一直坚持不承认、不参与、不接受、不执行的“四不”政策,甚至形容仲裁结果为“一张废纸”,但无可否认,仲裁庭的判决不但合法,而且这个判例还对以后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它不仅对南海局势产生深远的直接影响,更会影响以后海洋法在其他场合的应用。

中国不应诉是惨败的主要原因。中国首先错过了最佳的狙击时刻——有关管辖权的审判。近几个月,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华裔)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学者意识到,从一开始,中国坚持不参与就是一个错误。如果中国参与了管辖权的审理程序,那么中国可做的事就很多。比如,中国可以有机会挑选自己满意的法官,以及自己满意的代表自己的仲裁员。比如,中国能通过技术手段拖延审判的进程,如果能把仲裁案拖到杜特尔特上任之后才审判,那么就可能游说他撤诉。中国甚至有一定机会说服法官,阻止仲裁进入正式审理程序。

无视国际法程序颜面尽失

可惜,中国强调不承认不参与,仅仅出台了立场文件。这份文件运用国际法而非政治语言进行阐述,与以前中国的同类文件相比是一个进步,仲裁庭也接纳它为中国方面的材料,但面对同样甚至更有说服力的菲律宾诉讼文件,没有庭上的答辩,也就不出意料地无法阻止进入正式审理阶段,也无法阻止其最终的失利。可笑的是,前两天,中国又反过来指摘仲裁庭接收立场文件为中国方面的材料“居心可疑”,真不知道如何才能合中国的心意。

直到去年年底审判程序结束后,中国海南渔业协会、台湾和香港的学者才以法庭之友的身份投递意见书。台湾意见书焦点集中在太平岛是岛不是礁的问题上,还比较有力。香港意见书的焦点还停留在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之上,在法庭早已宣布拥有管辖权并已经完成审判的情况下,它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在场外,中国除了沿用报纸社论和专家发文“文攻武卫”外,还利用智库在各国搞民间外交。它们不可能影响法庭的判决。令人遗憾的是,民间外交本来是近年中国的进步,惟在最近鹰派路线支配之下,只带来戴秉国的“一张废纸”论。原本应该走柔性亲善路线的民间外交,变成“外交部发言人在海外”,完全失去了民间外交的意义,令人加倍怀念刚刚车祸去世的吴建民。

平心而论,即便在实体审判中,中国在至少几个问题上仍有机会赢。但在庭审阶段,菲律宾方面准备充份,发挥精彩。在“独角戏”之下,现场四张空凳的中国的失利也就不可避免了。

中国为无视国际法程序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后的诉讼可能还会接踵而来。可是,这个判决几乎剥去了中国的一切颜面,势必加剧中国与国际法的对抗,为通过国际法解决南海问题带来更悲观的前景。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