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预测一下北京双城记的未来

为了完成向“北京副中心”——通州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北京双城记,未来几年北京会坚持不懈双管齐下做两件事,一是向城六区之外疏散人口,比如今年的任务就是城六区完成疏散30万人口的目标,办法无非是拆除一些批发市场,用教育管控人,等等。

另一件事是严厉控制城区内的建设用地供应。2016年5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6月17日向社会全文公布。《意见》提出,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格控制增量,坚守产业禁止和限制底线,五环路内严禁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完善支持和激励疏解的政策措施,到2017年存量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

其实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非首都功能”,是不是除了中央办公的都是“非首都功能”?其实,哪个层级政府的办公、接待、礼仪都只是城市功能的一部分。把其它城市功能从上述三大功能中剥离,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格局?我无法想象。这个问题太宏大,且先按下不表。

本文只简单分析疏散人口和严控用地这两条。

疏散人口的目标和方向,是不断拿批发市场、餐饮等“低端人口”开刀,不断拆除和迁移市场。但市场离开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结果一定是市场的毁灭而不是易地重生。就像大树离开了根只能死亡一样。

但市场可以拆除,市场需求还在,通过相应市场谋生的需求也还在。而且,现在有了互联网。因此,实体店的生存方式,有可能在技术的动力和政策的压力双重作用下,更快更好地实现网上生存。

因此,疏解人口的作用要大打折扣。只不过相应的人口由过去的便于统计,变成了现在和今后的“不知所终”,进入统计盲点。

再来看建设用地控制。“严格控制增量,坚守产业禁止和限制底线,五环路内严禁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严格控制增量可以,但是存量盘活有很多政府的内在需求:旧城改造,身兼疏散人口和城市升级、政府财收三重功能。政府一方面想藉此疏散人口,就有减少住宅规划供应的冲动;但是现在拆迁成本昂贵,必须增加写字楼供应才能弥补减少的住宅供应。

这样一来,政府统计数字上减少了城区居住人口,但客观上增加了进入城市上班的人口。而后者,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客观上有利于产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的发展方向。

最后的结果,是城市中心疏解人口和产业的努力,最后变成办公更集聚、居住更分散(往五环外移)。那么,我们几乎可以用脚趾头都想得出它的最终结果:

如果不收拥堵费的话,这座城市会越来越堵,人们耗在上下班路上的生命会越来越多。而五环内的住房,会变得更加稀缺,更受有支付能力的人追捧。

今后,想进入中国北京五环内“首都特区”的人们可能要在各方面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或物质成本。比如需要交纳更高的停车费、拥堵费,北京城市内部的管理成本无疑也要大大增加,尤其是增加在交通成本上。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