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保障房沦赚钱工具

据报道,内地有房地产经纪公司网站和相关门店,因违规发布涉及某自住房的交易资讯,已被启动立案调查程式。据悉,数日前,在该公司官网上,一套名为该自住房的房源,出现在二手房挂牌房源中。

作为本市首个交付使用的自住房项目,该自住房社区交房仅3个月,社区业主尚未拿到房本。据相关政策规定,自住房专案属政策性住房,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5年内不允许转让。该自住房房源目前根本无法进行交易,惟交付仅1个多月后,该自住房社区就有逾300套新房对外出租,粗略估算占房源数两成。

为何交房后,居民即将之出售或出租?其目的就在于赢利,因居民购保障房时,并没有想到自用,想到的反而是如何能以更低成本购房用于赚钱,故他们收房后,即冀把住房出售或出租。

这有别于任何一个发达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在香港或新加坡,居民享用保障房待遇后,是不会用于出租或出售。在香港,公屋比例占50%,在新加坡,居屋比重占80%以上,但香港及新加坡居民是不会把保障房出售或出租。因为,法律对这些住房交易有严格界定,且没有交易市场,保障房是无法出租或出售。

房策多年鼓励炒作

惟中国居民享受保障房待遇后,为何在购买时没有想到自用,而是想到如何出售或出租?这并非仅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如何物欲横流,为买卖住房赢利可结婚或离婚、为住房利益可六亲不认等,而是这些年来,政府有关的房策全面鼓励居民购房用于赚钱。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初期,政府房策设计了一种经济适用房或当时的保障房,如北京天通苑社区、回龙观社区等,当时购买保障房有相关条件限制,得凭不同关系才能入市,不是北京市居民是无法购买。惟保障房最后成了暴利工具,这些社区的房价也涨10倍以上。

后来,北京市任何保障房,成为北京市居民的一种重要福利,只要有保障房,北京居民都会设法入市。保障房与非户藉人口无关,政府会把其指标分配到各单位,同样没有相应条件与关系也不可入市。

在如此分配条件下,保障房是否落到真正有居住困难的居民并不确定,故很多能获保障房的居民,并非住房困难者,故住房交房后,获得住房的居民当然更多的是想到出售或出租赚钱,而不是自住。当前中国的保障房在分配时,就存在居民获房后强烈的赢利政策倾向,他们购房后岂能不会出售或出租?

中国居民购买保障房的目的是为出售或出租,不仅在于保障房政策及分配过程,有鼓励居民出售或出租的倾向,更在于整个中国的房策或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目标,就是如何让居民把住房的赚钱功能发挥到极致。

楼市宏调形同虚设

住房投机炒作之所以如此疯狂(早年有温州炒房团),房地产市场价格十几年来之所以会炒得如此高,炒作者、开发商、相关政府官员等财富增长会如此快,最重要原因就在于,十几年来看,中国房策鼓励居民过度炒房,鼓励居民把炒房作为赚钱工具发挥到极致,否则房地产炒作岂会如此疯狂,居民炒房从南炒到北、从沿海炒到内地、从国内炒到国外等,就是房策倾向的结果。

这不仅在于政府的银行信贷政策鼓励居民过度炒房,谁先炒房,谁就先成为财富持有者,且政府住房税收政策也鼓励居民炒房。这些年来,政府年年出台所谓房地产宏调,但宏调政策从不由房地产税收政策入手(香港为遏制房地产短炒,全面增加两年以内住房持有交易税,以及国外居民购买住房交易税),又采用所谓限购,政府让房地产交易税降得愈来愈低,愈来愈有利炒作者。在这种税收政策下,岂能不鼓励居民入市炒作?

推物业税采拖字诀

至于居民住房持有的物业税,这种税收本来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也是遏制住房过度投机炒作的最好、最重要经济杠杆,但这种税收制度已研究十几年,一种公平、公正的住房物业税何时推出,政府根本没有时间表,只是一拖再拖,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鼓励居民对住房投机炒作,鼓励少数居民持有更多住房。

在住房交易税、住房交易所得税极低,住房持有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住房必然成为一种赚钱炒作的工具。这时,对住房持有愈多和财富持有愈多的居民最有利,也更有利鼓励居民入市炒作,把房价炒高。这样对政府也更有利,因房价快速推高,GDP增长快,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上升,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设租空间就大,否则政府怎会放弃稳定财政收入来源物业税呢?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