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的坏账为何不会轻易消除?

作为吸收国内坏账的最大机构之一,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 Co.,2799.HK,简称:中国华融)上周五称,计划在上海通过公开募股筹资逾10亿美元。而就在不到一年之前,该公司在香港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筹资了25亿美元。

承认事实是朝着接受事实迈出的第一步。在中国,这意味着认识到清理金融体系坏账需要的不仅仅是借入更多新债,还需依靠发行大量股票。

中国政府在将近20年前设立了中国华融等多家“坏账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来接管不断增多的坏账。这些机构自那时起演变成略倾向于更商业化的企业,在中国不良贷款再次激增时作为反周期操作者而存在。这些机构以折让价买入坏账,重组并出售,进行债转股或将资产证券化。他们还拥有其他业务,例如资产管理和经纪服务。

中国华融可能在上海上市,无疑是承认资本受侵蚀的速度将快于预期。表面上看,中国华融似乎资本充足。该公司去年的资本充足率降至接近监管机构设定的12.5%下限,但在香港发股筹资后其资本充足率上升至14.75%。杰富瑞投资银行(Jefferies)的分析师称,在上海发股筹资可能会使华融的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高4至6个百分点。

为何需要这么多资本缓冲?华融肩负实现资产大幅增长的任务(过去三年年均增长40%),所以相当数量的资本缓冲是必要的。而且华融一直在摆脱银行提供融资的批发模式,这意味着融资来自债务本身的比例将越来越大。比如,本月早些时候华融发债筹资逾10亿美元以提供运营资金。

随着中国的坏账规模日益清晰,更多“消化不良”的迹象不断涌现。华融的不良资产增长了40%多,但资产减值甚至增加得更多,增幅近70%。随着不良资产减值、债券之类金融资产价格飙升及回报下降,华融的利润增长越来越不稳定。利差正不断萎缩。这意味着补充资本以跟上资产增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须现有股东付出代价。

华融下一步就是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既能赚钱又能清理掉坏账的工作可不那么容易。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