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蝴蝶效应:谁是真正的罪人

美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有一次利用电脑程序预测下一刻的气象数据,在输入温度湿度、压力等初始条件时,本能地把小数点第六位以后的零头去掉,没想到与原始模拟出来的数值两相比较,一开始的时候相差无几,但随着时间越拉越长,差异越来越大,最后简直到了完全不相干的地步。因此他发表了一个被后世称之为‌‌“蝴蝶效应‌‌”的演说。内容大意是:‌‌“一只亚马孙河流域的蝴蝶,偶然挥动几下翅膀,几个星期之后,却意外引发了美国得州的一场龙卷风。‌‌”

意思其实就是我们常讲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005年,我在《联合文学》杂志社任职的时候,策划了一个‌‌“文学的蝴蝶效应‌‌”专辑,请小说家用‌‌“蝴蝶效应‌‌”这个概念来创作小说。其中一篇小说令我永生难忘,它证明了‌‌“概念先行‌‌”,同样可以写出不凡的小说。以下是小说家夏佩尔创作出来的蝴蝶效应故事《小事情》:

故事发生在—家电脑软件公司.主人公是一名接机小姐菲菲。这—天,她又接到通变态的电话,是免费电话,所以这一类的骚扰电话,每星期总有两三通。菲菲习惯了,她已经来到这家公司3年了。她本能地就把它直接转到‌‌“044‌‌”分机(咨询部门)这是公司的规定,反正有专人会去对付这些变态。但今天电话上分机的红灯却一直闪个不停,这代表‌‌“咨询部门‌‌”那边没人接电话。

整个早上过去了,红灯还在闪。菲菲心想会不会转错了?于是拿起电话簿一看,不得了了,她真的转错分机了,咨询部门是‌‌“074‌‌”。长久以来她都把‌‌“044‌‌”搞混了。菲菲第一个念头是去‌‌“044‌‌”看看,如果提得起勇气的话,那么就跟对方道个歉。绕了一大圈之后,菲菲终于找到‌‌“044‌‌”分机的座位了。座位上没有人,菲菲一问之下,才知道分机的主人是一个叫杨嘉璋的陌生同事,很不凑巧,她今天没来,原因不明。

菲菲觉得心神不宁,于是要了她家地址,利用午休的时候到她家看看。这一看不得了了,杨嘉璋已经趁小孩去上学的时候跳楼自杀了。菲菲从附近邻居口中拼凑出―个可怕的事实:杨嘉璋是一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两个小孩,一个是8岁就读小学的男孩,一个是5岁就读幼儿园的女孩,自从3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她就莫名其妙地开始接到各种骚扰电话,搞得她神经衰弱,最后还因此患了忧郁症。最近她的病情加剧,没想到今天就发生不幸了。

菲菲听了,震惊不已,她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过,居然害死了一个同事。自责之余,菲菲决定去把已经放学,但母亲再也不会来接他们的两个小孩接回家。

菲菲衡量了一下,应该先去接小女孩。到了幼儿园,菲菲只闻到浓浓的瓦斯味和空荡荡的校园。再往里走.菲菲看到了一个中年流浪汉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流浪汉一看到菲菲就先开口:‌‌“这是你的孩子吗?‌‌”菲菲摇头,中年男子露出诡异的笑容:‌‌“既然不是你的,那就是我的。‌‌”菲菲这听,就知道流浪汉脑子有问题,于是想办法跟流浪汉周旋起来。但结果却是流浪汉引爆瓦斯.他和小女孩当场死亡。

菲菲惊骇极了,她决定退回自己的生活,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当然,这并不可能,从此她活在永恒的自责和恐惧里。

故事到了这里,小说家看似已经完成‌‌“蝴蝶效应‌‌”的任务了:不小心转错分机→害同事患了忧郁症→同事家破人亡。但优秀的小说家知道这还不够,于是小说继续往下走。

日子过了半年之后,菲菲突然想知道分机‌‌“074‌‌”的所在位置(咨询部门)于是她又在公司里找了起来,没想到这—找不得了了,原来公司并没有咨询部门,‌‌“074‌‌”分机不过是公司当初为了应付无聊分子想出来的花招,让他们在永无止境的待机音效中—等再等,最后咒骂两声,挂上电话。

知道公司并没这个部门之后,菲菲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许久都爬不起来。

初看小说,这的确是蝴蝶效应没错,但却是机械的、僵直的、几近公式的蝴蝶效应。但当小说家亮出最后一张底牌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还有比蝴蝶挥动翅膀更细微的事。

表面上,菲菲是唯一的罪人,如今却因为‌‌“不存在‌‌”这个巧妙的情节设计,而悄悄地转移了。至于转移到谁身上?仰起头,我们防佛看见了老天爷那张爱捉弄人的促狭笑脸。

故事到了最后,我们也说不准谁才是真正的罪人了,然而正是‌‌“说不准‌‌”这几个关键字,让小说的意涵丰厚了起来。它让我们跟菲菲一样,瘫坐在椅子上,许久许久都爬不起来。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