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经济学人:中国债务危机必爆,应预留弹药应对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发表评论,指中国的债务危机迟早会爆煲,中央应该立时制止债务的急速增长,并保留弹药应付灾难的到来,人民银行应煞停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认为不成熟的资本账开放,将会导致更大的资金撤离及麻烦。评论认为,今次中国债务危机的终局,会比日本的长期积弱,来得急及凶猛。

评论以“即将来临的债务爆煲(The coming debt bust)”为题,指中国过去两年的债务增长,与2008年金融海啸后的两年一样快,债务总额由10年前占GDP的150%,上升至GDP的260%。这种增速一般会以金融危机或突然经济放缓告终,中国也不会例外。

评论指,中国的问题贷款过去两年已倍增,官方数字为占整体银行贷款的5.5%,但实情可能更差,约4成新债只刚好够冚旧债的利息,而在2014年,中国最大一千家企业中的160家,利息支出已超过其税前盈利。中国要借越来越多的钱,但能刺激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少,现在用4元(人民币下同)的新债,只能增加1元的GDP,而金融海啸前只需1元新债。

政府当然还可以容许放肆借债多数年,但无法一直这样做。当债务无可避免要回落时,资产价格及实体经济将会遇到震荡,虽然中国很少外债,但爆煲带来的损害仍然庞大。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银行业更是全球最大,其资产相当于全球GDP的4成;股市即使在股灾后仍然值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股市;其7.5万亿美元的债市也是全球第三大。去年人民币贬值2%,已令全球股市受挫,若出现爆煲情况会更差,令所有受惠中国需求的国家均感痛楚。

乐观者会认为,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央官员持续展现其驾驭经济的能力,而且政府牢牢控制国营银行及借最多钱的国企,为解决问题提供时间及空间。

不过,评论认为,政府已开始落后于形势,单单去年,便花掉2000亿美元去托股市、银行出现650亿美元坏账、金融骗局招致投资者损失200亿美元、走资6000亿美元。为保增长,官员再炮制了一个楼市泡沫,而债务比经济增长快一倍。

同时间,政府开始失去对金融的控制,影子银行下的资产过去3年每年急增3成,令影子银行与正规银行系统的界线异常模糊。这带来两个风险,一是银行可能招致比预期为高的损失,不少银行早已将不良贷款“再分类”为投资,以回避监管及减少资本需求。另一风险是流动性,银行越来越倚赖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其实变相是以短期存款投资于长期资产。多年来中国限制银行贷款要少于存款的75%,以确保有充足的现金储备,但现在银行贷款已达到存款的100%,银行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风险不低,而这往往是爆发银行危机的先兆。勇于扩充的中型银行,是高危一族。

评论认为,今次中国债务危机的终局,未必与以往美国次按危机或97亚洲金融风暴相似,有人认为或会重蹈日本的覆辙,但中国的金融系统更混乱,资金外流的压力更大,所以中国的危机会比日本的长期积弱,来得急及凶猛。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越迟去处理问题,后果越严重,因此当局必须制订方案,与其再花弹药去保证经济增长在6.5%以上,不如保留力量,应付真正的灾难。人民银行应停止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因为不成熟的资本账开放,会导致更大的资金撤离及麻烦。

最最重要的是,中国要开始停止债务的急升,应容忍更多违约,关闭更多失败的公司,让增长放缓。

评论最后认为,这些都不容易,但要无痛已经太迟,现在可以做的,是防止更差的出现。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