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滚回你的大红门

我小学有个班主任,就叫她K老师吧,口头禅是‌‌“滚回你的大红门‌‌”。这句话的对象是班里那些借读生。

我当时十岁,学校在北三环,对北京南城地理没有任何认知,最远也就知道天桥、永定门。大红门是个什么地方?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一个城堡一样的地方,所有的门都是红的,里头住着那些借读生。

一个‌‌“借‌‌”字,让他们成为了K老师的嘲笑对象。

‌‌“滚回你的大红门!‌‌”上课问题回答不上来,会得到这样的建议。

‌‌“滚回你的大红门!‌‌”考试成绩不佳,会得到这样的鼓励。

‌‌“滚回你的大红门!‌‌”卫生值日没做好,会得到这样的指导。

有的人后来真的走了,但听说并没有回大红门,而是回了老家。有的一直留了下来,一直读到小学毕业。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属于后者。他个子不高,圆脸,数学题算的很快。我也喜欢数学,我俩一起去奥赛班,一起做题,自然成了铁哥们儿。他也经常到我家玩。

有一回,我说,别老你来我家啊,我也到你家玩儿玩儿吧。

‌‌“好啊。‌‌”他很高兴。‌‌“还从没有人来我家玩儿呢!我跟我爸说一声,你明天放学来吧。‌‌”

我非常兴奋,不仅是要去好朋友的家里玩,而且是传说中的大红门。

第二天,我跟着他去了和平里。

‌‌“K老师不是老说你家在大红门么?‌‌”

‌‌“她搞错了,她以为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在北京都在大红门呢。‌‌”

那是和平里火车站后面一排建设工地的简易房。我进屋的时候,他爸爸正在屋里唯一的一张床上抽烟,嘴里吐出的烟,在天花板吊下来的灯下扩散,本来灯光很暗,被烟这么一扩散,反而让屋里亮了一些。他爸爸看了我一眼,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对他说了句:‌‌“和你同学好好交朋友啊。‌‌”

我没有在他家待多久,因为也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视,没有漫画书。我俩在废旧的铁道旁不知玩儿了些啥,边玩儿边聊:

‌‌“老师怎么会搞错呢?‌‌”

‌‌“因为她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一类人。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不一样,我们都是外地人。老师不喜欢我爸爸。‌‌”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啊。可能觉得我爸爸有点脏吧。‌‌”

‌‌“对,你爸爸老抽烟,身上有烟味。‌‌”

‌‌“好像还不是因为这个……或者,因为我们是借读生吧?‌‌”

借读生是个很奇怪的词。明明大家都一样,为什么要加个‌‌“借‌‌”字?直到很晚我才明白,没有北京户口,也就没有学籍,就是借读。

但是,借东西是要还的,他们拿什么还呢?尊严么?

这次之后,我再也没去过他家。

但每当K老师冲他喊‌‌“滚回你的大红门‌‌”时,我都有一种站起来反驳的冲动,我想说‌‌“他家不在大红门,他家在和平里!他爸爸不是农民,是建筑工人!‌‌”

我想为他正名。可这又能正名什么呢?住在和平里,就比住在大红门高等么?建筑工人还是农民,这种用出身为一个人正名的做法,和用出身来嘲笑一个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小学毕业时候,那位同学说,可能没法上北京的中学,只能回老家读书了。之后,再也没联系过。

K老师的音容笑貌则始终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我清楚地记得她卸任班主任的时候,大家热烈的掌声。我偷看了那些大红门的孩子,他们的掌声似乎更加热烈一些。

这都是20年前的事情了。今天的民工子弟,应该不会再有老师冲他们喊‌‌“滚回你的大红门‌‌”了。

因为,他们来都来不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