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欲盖弥彰的“56朵花”演出

“56朵花”少女合唱团在人民大会堂“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演出,最终演变成一场蹊跷的政治闹剧。迫于舆论的巨大压力,特别是体制内部分红二代对文革复辟、个人崇拜的强烈不满,官方竭力撇清和演出的关系,用违规增加主办单位、演出审批时虚构组织机构作为理由。

但是这样的演出,不仅要看程序,也要看它的主题、内容、出席人员、演出场地、官媒报道等因素。主题再怎么辩解,开场歌曲就是最具文革象征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就像纳粹卐字标志、举手礼,一定具有特定的含义一样,这样的歌曲就是为文革招魂。内容虽然杂乱,但线索清楚,从开始歌曲对毛的个人崇拜,到最后“包子铺”、“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制造的新的个人崇拜。本来个人崇拜是文革最值得吸取的教训,现在却堂而皇之地反复称颂。

演出背景不断打出穿军装戴红袖章的毛泽东头像,红卫兵被检阅,工农兵大团结,完全再现文革的场景。更恶劣的是还出现“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大幅毛语录,不仅彻底反映了文革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输出革命,而且给现在的对外政策添乱。

出席人员在开场时有中宣部几个司局长致辞亮相,启动什么学习平台、惠民工程,能说没有官方参与吗?演出场地在最具政治象征意义的人民大会堂,这不仅是花钱承租、高价卖票的问题,没有相当的级别、重大的选题,轻易也不会承接。特别是在中国,涉及到领袖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各方面都有相当的要求。比如只有八一电影厂才能摄制三大战役,不是哪家出版社都能出版领袖讲话和选集的。像这样的政治演出,从选题到场地,没有上级相当部门的同意和默认,是不会进入下级部门的审批放行的。

最有意思的是新华社等官媒的大幅宣传造势。一般性的商业演出、低级别、纯文艺的演出,国家通讯社不会报道。此次演出,新华社图文并茂,用热情洋溢、高度评价的长篇文字,显著报道。想想后来的乌龙,觉得相当可笑。而且在低级别的官方部门明确指出演出主办的问题时,正部级的新华社并没有在网上撤稿,显然高层不反对这样的报道。当然记者也留了个心眼,害怕挨骂,报道时只署新华社,而没有署记者的名。

除了新华社,还有环球时报以及相当级别的其他媒体网站的报道,可以猜测这可能是由级别更高的媒体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宣传造势。事情发酵后,所有媒体从其网站上撤掉了报道,但又不做解释说明,估计也是接到统一指令,尽快消除影响。

而且就算虚构主办单位之一中宣部社教办的理由成立,还有其他确认的主办单位,如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团中央未来之星全国组委会,以及承办的中国歌剧舞剧院。这些中国、中央字头的机构,可以印证演出的官方背景和意图。最重要的是演出前进行了“中宣部国家学习平台”的启动仪式,这到底是和谁有关?

可以想来的理由是,要么是高层授意、同意这样的演出,以体现一直宣传的向核心看齐意识。要么是下面为了逢迎效忠高层,主动表态称颂。也可能上下都有意思,双方一拍即合。

只是没想到时代不同。文革重现、个人崇拜,不光民众反感,体制内也有力量强烈不满。而且彻底否定文革、反对个人崇拜毕竟明确写进党的决议文件和政治生活准则,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找理由低调处理,消除影响。

这几年从打车报道,到周小平、花千芳的提携重用,文宣策划、政治宣传确实颇费心机,但总是事与愿违,草草收场。打车报道看效果不好,可以借口是外媒的假新闻,而周花得道,反映出无人可用的危机。此次“56朵花”演出的欲盖弥彰,再次说明宣传造势不光形式创新,更要看大势和人心向背。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