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在大学里你会遇到的老师和学生

把校园当作名利场、把学生当作免费劳动力、把招生当作牟利工具……大学老师本应有职业操守、有责任心、对学生心存善意。但频发的负面新闻,使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正面临信任危机。

剽窃成风

学术剽窃在大学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诸多剽窃丑闻也多有被媒体揭露,但内部却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无论是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学府,还是一般地方院校,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教学、行政‌‌“双肩挑‌‌”的官员,概莫能外。

校园学术剽窃不仅量大,而且奇招迭出,所谓‌‌“向上剽窃‌‌”、‌‌“平行剽窃‌‌”、‌‌“连环剽窃‌‌”,简直无奇不有,更有甚者,有些做老师的甚至连学生论文也拿来‌‌“整合‌‌”发表。用‌‌“师德沦丧‌‌”来予以谴责已经没有意义了,而真正可怕的是,助长这一歪风的体制漏洞和监管措施缺失却完全没有让人看到改进的希望。

师道渐丧

对本科生,则常年让研究生来顶班代课应付,而对研究生则半年难得露一次脸,弟子见面需提前预约……在大学的知识生产过程中,很多教师是不合格的生产方。青岛大学杨越教授消失两年不见,学生被迫发帖上网寻找,是其中最荒诞的例子。

中国大学里教师的自由度越来越高,搞副业创收、开公司挣钱并非不可,但如果这种做法发展到了背离职业道德、牺牲学生的受教育权为代价的地步,为人师者的最基本的教养都经不起考量,我们还在这里奢谈什么‌‌“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啊。

潜规则盛行

每隔一两年,媒体都会曝出一些教授利用招收研究生之便对考生施以潜规则的丑闻,以至于‌‌“白天是教授,夜里变叫兽‌‌”的各类段子在坊间盛传不绝。潜规则一直是大学里秘而不宣的真相,唯有潜规则双方因利益破裂而撕破脸皮后,人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高校老师利用公权为自己欲望买单的手段中,潜规则可能是最具伤害性的一种,毁掉的不仅是一颗年轻健康的心、一个家庭,还有一种职业的尊严。后果严重的,当事人甚至会像程春明那样搭上性命。

名利爆棚

当老师的不把精力放在教书上,而是热衷于费尽心机捞经费、跑项目,这算得上是中国高等教育见怪不怪的常态了。这么做既能让教师的职称评比、职务晋升及考核过关等方面直接受益,同时也能为其个人带来更为实际的经济效益,而一线教学所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则微乎其微。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做过对比:从事一般教学的教授年薪是7万元左右,而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60万元。

招生受贿

别以为贪污受贿只是衙门里的事,也别认为校园里的腐败只是后勤行政官员的特权。对于考生来说,高考是‌‌“鲤鱼跳龙门‌‌”,而对于掌控着这些考生命运的高校来说,招生在一些不法之徒那里则无形中变成了摇钱树和印钞机。

原本依赖公平程序的游戏规则惨遭破坏,其恶果已不仅仅是某一两所学校的声誉被破坏,它所危及的是本已日益稀缺化的教育公平。

暴打学生

因学生不愿上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与学生发生肢体冲突。云南艺术学院戴老师因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直接给予两记老拳。当教师把学生当成敌人,教师这个高尚的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可以想象的结果是,老师被千夫所指后很受伤,学生被打后也很受伤,两败俱伤不是双方想要的结果。

伪造学历

今天的大学老师仍然在前赴后继地上演着当年‌‌“克莱登大学‌‌”的闹剧。

被一所大学清退的学生,在另一所大学教书20年,并晋升为副教授——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教授吴征的成功秘诀是花6000元购买的中山大学本科证书。因假履历上标‌‌“1999—2004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外科研究中心主任‌‌”,‌‌“海归‌‌”刘辉获得清华大学教授职称。

当学历取代能力成为职业选择标准时,频频曝出的学历丑闻很容易理解。个人固然难辞其咎,但高校对学历的过度重视,同样脱不了干系。

别说大学和老师可怕,中国的大学生也很可怕

如今的大学生是个很奇怪的综合体,他们是90后、00后奋斗的年轻人,同时也是弱势群体、未来的蚁族和蜗居者。

他们的形象被归纳为:勤奋、创新、责任、理想、爱国等;而另一方面则和享乐主义、爱慕虚荣、势利功利、沉迷网络、恋爱成风、不求上进、不讲诚信、心理素质差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

享受不劳而获

这一代大学生在没学会生存之前先学会了生活。他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社会和媒体所告知的美好生活,却忽略了这种生活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在原本应该学习生存技能的大学里,却急不可耐地用父母的钱透支未来的生活。

为了考试而学习

大学里很让人怀疑的一点是,你究竟是来学习知识的,还是来干体力活的。写论文的时候拼命地复制、粘贴;而在考试的前几周,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褪了毛的叫化鸡,被人强行塞进去无数作料,然后放在火上烤啊烤。

学生政客当道

精力旺盛的人会加入学生会或者各种社团,在那里他们围着长桌子开会,领导坐最头上,依次是部长、副部长、组员。而他们的活动就是开会、开会再开会。因为兴趣而参加的社团,有的时候却不得不被卷入无休止的勾心斗角和相互诋毁中,最后疲惫不堪地退出游戏。

为恋爱而恋爱

目前的校园仿佛推行强制恋爱制度,不谈风月的人会觉得脸上无光,时间久了更会有人怀疑你有龙阳断袖之癖。这种恋爱高度模式化,双方都在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战战兢兢上演三流偶像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偏僻的大学城周围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美食街、小旅馆、KTV、影吧、药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贪慕虚荣

校园里,多数人对以后想做什么工作一脸茫然,却清楚地知道未来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多个女生表示,什么工作无所谓,最好是活不累,拿钱多,不用坐班,闲的时候拿小勺子搅咖啡,寂寞了写写情感博客,每年能有几次公费旅游,然后拍点照片往校内网上传。

与电脑形影不离

当完美生活近在咫尺、唾手可得时,流光虚掷、年华空度便不是什么问题。男生把电脑当游戏机用,左手微操,右手鼠标;女生把电脑当电视机用,脸上是面膜,嘴里是零食。然后通过QQ、SNS、校园BBS实现了整个校园的大联欢,他们最容易辨认的特征就是熊猫眼、鼠标手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热衷社会实践

你以为老师教的那一套在社会上行不通,不屑于上课。拼命托关系找实习单位,或者参加发传单、当家教等社会实践。忙活4年之后才发现,这些根本无法成为有用的资历,而社会对你的评价则是眼高手低、不懂礼貌、心理素质差、难当大任。在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你就已经上了战场。在这个中年人全面掌控的世界,你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去夺权篡位。

实用主义至上

一部分人费尽心思地争夺奖学金、保研名额、学生会干部和各种荣誉称号。我有一个同学,已经考了包括导游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不下十种证书,他最近的目标是拿下驾照和雅思考试,因为据说他考研和公务员都没有过,准备出国了。

不求上进

大学毕业可以先找个工作,起薪一千没关系,大学生就是要学会摆正心态的;掏粪也没关系,大学生掏粪会使中国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掏粪;买不起房子更没关系,你看人家外国人都是租房子住的。最后你拿着一千元的月薪给一栋别墅疏通下水管道,国家感谢你,人民感谢你。

但求金饭碗

专业技能的缺失和过早地享受生活使原本牙就不锋利的狮子连最后的勇气都丧失了,大学毕业生纷纷奔向公务员和大型国有垄断企业。

有机构做过统计,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了80后、90后大学生最想去的工作单位,选择率20.3%。其他就业意向从高到低分别是大专院校(14.8%)、科研单位(11.2%)、私营企业(9.4%)、党政机关(8.9%)。很显然的,稳定压倒了一切。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