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3个比努力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最近很多人跟我说‌‌“觉得你很努力,很勤奋。‌‌”,其实我特别懒,能偷懒就偷懒,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自己总结,我比大多数同龄人的显的‌‌“努力‌‌”的原因,是我的生活方式。有人问我用自己的爱好赚钱会不会太累,我觉得不会,他们问秘诀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是因为我总是让我的能力高于我赚的钱,有些人又说‌‌“咱俩同岁,我还没你挣的多,这是为什么?‌‌”我个人觉得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好方法,举个例子,今天我去产检,接班护士想带塑胶手套,试了很多次都没戴上,这个时候另外一个护士从盒子里抽出一双塑胶手套吹了一口气,顺利的戴上了手套。

我总是随时随地的保持学习习惯,很多人说好不容易从学校毕业了,还要学习呀?!你累不累。《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的作者斋藤孝说‌‌“正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才更需要轻松、高效、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一旦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迅速强大起来。‌‌”

我的学习秘诀有三点: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你能掌握这三个技巧学习,始终坚持学习,让你有机会把爱好变成技能,给自己带来财富。

这三个秘诀的关键是‌‌“自我认知‌‌”。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课程没有‌‌“自我认知‌‌”,外国权威书籍《沟通的艺术》《内在革命》《认识商业》《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都把‌‌“自我认知‌‌”放在前面最重要的章节里。

思考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仅是写作与马拉松,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在了解自己性格、身体特点的前提下不断进行锻炼,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我们使用的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问题。《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中,斋藤孝萃取了16个名人的读书学习技巧精华,分篇整理,提供了包罗万象的学习方法。容易找借口的人就要学学斯蒂芬‧金的‌‌“外界隔绝学习法‌‌”;烦恼自己无法坚持到底的人,就来学学村上春树‌‌“为强健大脑而锻炼身体‌‌”的学习法;如果你天生反骨,老是不按牌理出牌,就要学习香奈儿的‌‌“照镜子学习法‌‌”……总而言之,不论你是任何性格、年龄、学历,都能找到突破自我学习瓶颈的关键。

搞清楚为何而学、如何去学更为关键,先决定好要学什么,再开始行动。比起想马上见到效果,要保证自己能游刃有余地坚持下去,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并且了解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把大的目标,拆分成无数小的目标。比如你要写一本书,30万字,每个月要写2.5万字,每天写800字。是不是就不难了?!只要在学习中能认清自己的武器,并有效加以利用,就能实现目标。

我的前任领导总跟我说‌‌“你不需要模仿任何人,你只需要把你擅长的发挥到极致。‌‌”这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非常关键。你需要按照自己节奏设定你的学习计划。不是让你放弃你不擅长的,而是要你学会取舍,明确做什么,不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效率最高,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的学习。要保证自己能在一天的某个时段中,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学习。我把每天早上5点到8点孩子还在睡觉的时间用读书,这三个小时我阅读速度和效率最高。晚上丈夫给女儿洗澡的一小时用来写作,白天我把早上阅读的内容已经思考了一天,把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内容和思考进行归纳总结。

人生在世无非,读书、见人、行路、历事。读书是最廉价,提高最快的学习方式。可是选择参考书是个非常个性化的事。很多人觉得《如何阅读一本书》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可是让我阅读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的却是《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第12章增进阅读速度和第13章提高阅读效率中的练习题,选择参考书和练习册就好比是相亲,必须不断尝试才能找到与你最般配的那一个。

我的公众号‌‌“人生补习班‌‌”长期组织写书评活动,这个每日阅读的松散组织让很多人成为了撰稿人、作家、书评人、影评人。在读书群大家总是习惯把自己写的书评分享出来,通过点评来提高,这无形中就有阅读量、点赞数、打赏的比较,这种比较就有竞争,竞争的目的不在于打败对方,而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这种方式让大家一起坚持了下来,并且不断提高。

不要觉得你做到这些就能坚持学习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会让你更有效率,我们的兴趣会随着时间转变,我在中学时大量的阅读小说、大学时大量的阅读金融商业书、工作后又改为阅读工具书、怀孕有孩子以后开始涉猎儿童发展教育类。始终保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把学到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知识就变成了自己的。

当你意识到爱情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种感觉的时候,你就会很容易找到伴侣。同理,当你意识到拓宽事业、丰富人生的关键在于学习,学习态度反映着你的生活态度时,你会发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让你有机会把爱好变成技能,带来财富的事。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