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时间管理有术有道

如果我们不能精确地进行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注定将在拖延症、注意力分散和堆积成山的工作之中挣扎而一无所获

科幻作家科力·多科克洛(Cory Doctorow)《在注意力分散的时代写作》中写道:‌‌“专注最大的障碍,就是你的电脑上不停打岔的技术以及它们构成的生态系统‌‌”。与做那些真正有用的事情相比,网络上众多充满吸引力的替代品:收邮件、浏览网站以及让人欲罢不能地更新社交网络,这些事情都会拖延你数个小时。

在网络时代集中精力写作都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精确地进行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注定将在拖延症、注意力分散和堆积成山的工作之间挣扎,更谈不上平衡工作、家庭与健康。对于这个现代人的普遍困境,作家、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拯救我们于沼泽之中。在这里介绍八本与时间管理有关的书,或许有助于你对于时间的流逝少些许遗憾。

《智慧之矛盾》

每个人都惧怕衰老,这本书却发现我们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拥有智慧的。埃尔克诺恩·哥尔德伯格提出,遇到前所未见的事物时,感性的右脑会被调动起来尝试解决问题,其中有效的做法会被总结成模式存储在理性的左脑。当再次遇到类似的新问题时,我们会用左脑中的模式来解决。解决问题的模式累积的越多,人就会越有经验,越有智慧。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天然的会减少对新信息的接受度。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像健身一样,刻意使用新事物对大脑进行锻炼。常年坚持,即使年龄不断增长,大脑仍然可以和身体一样保持良好的状态。

《奇特的一生》

这本传记讲述了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是怎样因为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柳比歇夫一生出版了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等方向的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等于12500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的业余爱好是研究地蚤的分类,单是标本就制作了13000件。同时还深入研究过工作涉及到的一切方向,比如数学、哲学、文学、音乐。工作精通、杂学精通,连业余爱好都达到了专业水平。他的方法就是每天把做的事记下来,精确到分钟。然后进行分类和统计,并思考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他这样坚持了56年。

《把时间当作朋友》

柳比歇夫的人生或许会让人敬佩,却无法执行。《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李笑来发现,无法很好的利用时间是所有人的困境。

随心所欲的生活,会让人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却毫无所得。只有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让人生丰富充实有意义。这本书讲的不是时间管理,而是引导我们如何通过管理自我,提升人生质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却没位置,人生就没有未来可言。

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最优先的是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其次是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学会说‌‌“不‌‌”。有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换个说法就是‌‌“没有被排上优先‌‌”。

《80/20法则》

关于二八法则,听过的人很多,它在时间管理中同样关键。如果利用自己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所以,这样一天中头脑最清楚的时候,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是人生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选择。20%的最高效时间是哪个时段因人而异,但是晚睡会伤身,最好安排在早上。学生时代我们早起朗读英语,就是同样的道理。

《本能: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

自我控制的确很难,特里·伯纳姆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身体中的本能导致的。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本能是进化刻到基因里的行为模式。依赖于本能,动物在自然界生存了下来。无论是渴望高热量食物,还是没事就懒洋洋的呆着,绝不做多余的运动,都是动物身上非常有利于生存的本能。

进入现代社会后,这些本能却常常陷我们于危险境地。肥胖、月光族、拖延症、不忠、沉迷赌博都是各种本能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表现。本能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强烈的冲动,超出了单纯的意志力所能控制的范围。

《自控力》

为了帮助我们自控,科学家进行了许多研究,发明了多种方法,《自控力》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不仅可以帮我们弄清楚本能被激活的条件,还可以用理智使一种本能对冲另一种本能,避免失控。

一方面,我们可以事先将条件全部破坏,让本能不被激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试着对冲欲望。比如,我们可以吃甜食前,欣赏身材苗条的照片,就能有效的克制对高热量食物的冲动。

《品格之路》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认为,每个人的天性其实都有两面:追求成功与追求崇高。

前者是指追求财富和地位,比如职位、头衔、名声、成就;后者是指追求精神价值,比如道德、品格、信仰、人生的意义,甚至历史价值。这两种追求的方向不同,难以两全。

成功学认为:人应该先看看自己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以内心的热情为指导去选择一个职业,做事的目的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而这本书却认为,无论你追求什么,都不该如此。人应该在人生中的某一刻,因为一些经历,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某个事业召唤,然后投入这个事业。不是用做事的方法来满足内心,而是为了做成这件事,去不断打磨自己的内心。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