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巴菲特、比尔·盖茨等大佬们成功的秘诀:大量阅读

如果你要问,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这些极其成功的人有什么共性?

毫无疑问,第一就是有钱。第二、他们大量阅读。

所谓“大量阅读”,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有次被人问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随手一指一摞书:每天读500页书。知识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它会逐渐累积,就像复利一样。所有人都可以这么做,但我敢保证,很多人并不会这么做。

事实上,“股神”的阅读量可不止500页。自从他步入职业生涯以来,他每天要读600到1000页,虽然现在已85岁高龄、且事务繁忙,但他每天依然有80%的时间都在阅读。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一句鸡汤文:世上最可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勤奋。

聪明又勤奋阅读的大佬们还有很多:比尔·盖茨(Bill Gates)每年阅读50本书,大致每周一本。

Mark Cuban每天要阅读3个小时以上。What?你问Mark Cuban是谁?——NBA达拉斯小牛队的现任大BOSS。

Elon Musk也酷爱阅读,甚至可以说,正是阅读才真正地帮助他成就了研发特斯拉汽车和发射火箭的伟大梦想。Elon Musk的传记连载《Elon Musk的太空梦差点毁了特斯拉》,他当年就是靠着在咖啡馆阅读破旧不堪且晦涩难懂的苏联火箭手册,才最终实现了太空梦。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去年每两周读完一本书。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每个月为她的读书俱乐部成员挑选一本书,用作阅读和讨论。

这些都只是个案。Steve Siebold过去三年采访了世界上最富有的1200多个人,他注意到,富人们共同的消遣方式就是阅读。走进一个有钱人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书架上一摞摞的书。他们用自我教育来引导自己变得更加成功。

不过,成功的人可不是什么都读。Steve Siebold的研究发现:中产阶级阅读小说、看小报、读时尚杂志,但富人们更愿意读知识类书籍来完成自我教育,而不是娱乐消遣。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有钱人和渴望变有钱人的人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Tom Corley在他的书《富裕人士的日常生活习惯》(The Daily Success Habits of Wealthy Individuals)中写道:“年均收入在16万美元及以上、净资产在320万美元及以上的人,通常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提升、知识教育和事业成功。年均收入在3.5万美元及以下、净资产在5000美元及以下的人,通常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休闲。”

特别的一点是,富有的人更喜欢阅读其他成功人士的传记和自传,作为人生指引并鼓舞自己。

的确,有很多成功人士有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途退学的例子,比如比尔·盖茨和Elon Musk,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此停止了学习。

当然,变得极其有钱并非易事,阅读无法保证人们一定获得“黄金屋”。不过,阅读还有其他很多益处,比如,阅读已被证明有助于减轻压力甚至阻挡压力,减少患上抑郁症的机会,还会帮助人们避开受到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困扰。此外,阅读还能增强信心、增加同情心、帮助人们作出决策,提高生活满意度。

值得重读的商业经典----英国《金融时报》多位专栏作家推荐

只有少数商业书籍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它们研究的公司会消逝,它们分析的经济环境会变化,它们推崇的人物会被证明有致命缺陷。

一本书的洞见能不能历久弥新,是英国《金融时报》/麦肯锡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奖(FT and McKinsey Business Book of the Year)的评选标准之一。2016年的评奖从4月11日起开始提交候选图书。为了拉开序幕,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们各自挑选了一本他们认为值得重读的商业图书。

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首席经济评论员:《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The Pursuit of Progress),西里尔•诺思科特•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著,1958年

企业为何会倒闭?部分答案是,它们是官僚机构。的确,它们理应是官僚机构。就如已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所指出的,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命令和控制体系常常比市场更有效率。大体上,在市场带来的交易成本高于命令和控制体系固有的控制成本的情况下,确实是这样。

帕金森定律基于“工作会不断扩充直至占满完成这项工作可用的时间”的理念,解释了为何科斯正确指出的解决方案会产生其自身的困难。官僚体制有恶变的倾向:尤其是正如帕金森所言,“一个官员想要增加下属而不是对手”以及“官员们会给彼此制造工作”。

此外还应该加上一点:所有成功的组织都有趋向保守的自然倾向。

这些都是官僚体制的“硬道理”。管理者应该阅读——并且铭记心中。

约翰•桑希尔(John Thornhill),创新编辑:《安德鲁•卡内基传》(Andrew Carnegie),戴维•纳索(David Nasaw)著,2006年

有两个理由阅读戴维•纳索逾800页的传世之作《安德鲁•卡内基传》。

首先,本书精彩地表现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商业天才之一的商业实践。不论是好是坏,每个高管都能从卡内基在早期投资有希望的技术、开创和发掘新市场以及粉碎竞争的那种冷酷无情的方式中学到一些东西。

第二,纳索驾轻就熟地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人物故事:一个苏格兰移民小子如何成为世界首富,然后捐出自己的巨额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开创了现代慈善事业。这样鸿篇巨制的商业史难觅敌手。

吉莲•邰蒂(Gillian Tett),美国执行主编:《赌金者: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升腾与陨落》,罗杰•洛温斯坦(Roger Lowenstein)著,2000年

15年前,正在尝试写一本商业著作的我花了数小时搜寻经典商业图书,寻找有关哪些要素会让一本好的商业图书“管用”的灵感。

有一本著作脱颖而出。《赌金者》依靠艰苦的研究,扣人心弦地叙述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倾覆。把一个原本可能干巴巴的有关衍生品的故事变成了一部人物形象丰满的戏剧。但是,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洛温斯坦能够深入浅出地叙述对世界极为重要(但往往因为其专业性而遭到忽视)的复杂话题,使其易于理解。

更好的是,本书还是最早阐明困扰着当今市场的一个关键真相的书籍之一:看似毫无关联的资产类别,如果所有者是同一群人,那么它们可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你理解这一点,你就会理解LTCM的倾覆——以及当今许多巨大的市场谜团。

安德鲁•希尔(Andrew Hill),管理编辑:《群体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Why the Many are Smarter than the Few),詹姆斯•苏罗维奇(James Surowecki)著,2004年

战略应该在一位强势首席执行官或者变革型领导人的执掌下,由少数人进行顶层设计——这种理念在世纪之交主宰了有关组织的思考,而且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此。

苏罗维奇经过深思熟虑和发人深思的著作挑战了这种安排。依据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大众文化方面的例子,他向我们展示了,综合许多相互独立、多种多样的人的意见所形成的观点,常常比共识型的专家小组的判断更准确,更有效。

众筹和众包的出现突显出这本书的先见之明。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动向能够被衡量和调动。作为一份呼吁提高决策多元化和协作程度的宣言,这本书依然极具可读性。

萨拉•戈登(Sarah Gordon),商业编辑:《金融之王》(Lords of Finance),亚卡特•艾哈迈德(Liaquat Ahamed)著

作为一名财经记者,我发现,历史传记往往是解读重大事件的最好视角。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为创建了华宝银行(S.G. Warburg &Co)的西格蒙德•瓦尔堡(Siegmund Warburg)撰写的传记《大金融家》(High Financier)生动地阐述了美国银行业如何发展成今天的样子。

但我认为,要理解从2008-12年的金融危机,最有帮助的一本书的内容其实与这段时间无关。这本书就是亚卡特•艾哈迈德的著作《金融之王》。这本书是对在1929年华尔街股灾以及之后的1930年代大萧条之前和期间任职的4名央行高官(他们分别效力于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央行)的传记。酿成金融危机的不是银行或者政府,而是人。如果你需要提醒自己,正是个人、他们的个性,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塑造了历史,这就是一本合适的书。这还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