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关于莎士比亚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镇,冰淇淋车也要会点十四行诗: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我怎么能够把你比作夏天……)

江湖有言,说故乡不了解故乡,念亲情不了解亲人,知名著不读名著。听着略显尴尬的实际状况,不知莎士比亚的作品算不算?昨天一早,就被文章《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这些微信公众号们会如何撞在一起》刷屏。得,那干脆顶风相撞。我们煞费苦心,根据伯吉斯的著作《莎士比亚》(豆瓣评价9.1分,108人评价),整理出关于莎士比亚的十件事。

安东尼•伯吉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小说《发条橙》闻名于世,他说:‌‌“莎士比亚就是我们自己,是忍受煎熬的凡人俗士,为不大不小的抱负激励,关心钱财,受欲念之害,太平庸了。他的背像个驼峰,驮着一种神奇而又未知何故显得不相干的天才……我们都是威尔。莎士比亚是我们众多救赎者中一位救赎者的名字。‌‌”

1.423日是莎士比亚的生日吗

一般的说法是这样的:莎士比亚,这位伟大‌‌“诗圣‌‌”的诞生日和辞世日同为4月23日,于是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宣传活动。

莎士比亚死在4月23日(西欧旧历),这是确定无疑的,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人知道他的诞辰。在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福镇的教区记事录里有这样的记载:威廉,约翰之子,1564年4月26日受洗。

考虑到那时的婴儿出世后会尽早接受洗礼,既然威廉死于1616 年4月23日,人们就顺便把他的生日定为4月23日。这一天也是英国的守护圣人,圣乔治的纪念日,这样做显然有助于加强莎士比亚作为英格兰民族荣耀的作用。18世纪以来,莎士比亚崇高地位的建立跟英帝国的崛起也有很大关系。

2.空前绝后的语录帝

我们都知道莎士比亚为英语增加了大约3000个单词。他不仅是造词高手,也同样善于炼句。如果伊丽莎白和詹姆斯朝有微博,莎士比亚也许会是社交网络上无人能及的神段手。在迄今已有65年历史的《牛津名人名言大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中,有十分之一的英语语录出自莎士比亚。而根据《文学百科全书》(Literary Encyclopaedia)的说法,莎士比亚是全世界被引用第二多的英语作家,排第一的是……詹姆斯王钦定版《圣经》的作者(们)。

3.莎士比亚曾深受盗版之苦

莎士比亚的时代没有关于版权的法律,所以盗版事业欣欣向荣。这很好理解。既然德雷克在海上那种更大规模的盗劫使他赢得了爵位,那么人们就难以在道德上找到依据谴责文字上的盗印了。你没有什么办法阻止一个进取心强的出版商出版他能弄到手的任何东西,他无需向作者致歉,也无需支付稿酬。

所以,出版商要么会设法偷走防范甚严的稿本,要么派人去剧场把演出速记下来。速记的结果往往是令人遗憾的。漫不经心的速记者将速记稿带回家时,可能记住他听到的一部分台词,但不可能记住全部。‌‌“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台词可能会整理成:‌‌“活着还是去死——哎哟,那是个要害。‌‌”)意思相当明确,然而诗意与魅力荡然无存。

1603年盗印出版了一部四开本《哈姆莱特》,其中充斥着速记者令人无法容忍地化神奇为平庸的词句。挤走坏版本的唯一办法就是发表好的版本。于是,莎士比亚的原本《哈姆莱特》在1604年问世了。莎士比亚在生前发表他的剧本,不是出于诗人的自豪感或虚荣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防止盗印。人们若能买到原本通常就不会去买赝本,这样就可以消灭赝本。

直到1623年,莎士比亚逝世7年之后,他的两位朋友海明琪和康德尔给他出了全集,这就是著名的‌‌“第一对开本‌‌”,收入了莎士比亚作为唯一或主要作者的几乎全部剧本。对开本是大页对折的形式,一般都是给诗人出的,属于严肃著作。剧本用对开本来出版,在英国剧作家中,莎士比亚是第一个。正是在第一对开本中,琼生献诗作序,评价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在此之前,给过他好评的并不多。就连这本书卷首的肖像画也没有特别招人喜欢,科学家布雷恩勋爵说它‌‌“长了两只右眼‌‌”,《成衣匠与裁剪师》杂志则认为莎士比亚那件外衣有‌‌“两片左襟‌‌”,活像一个推销员。

4.莎士比亚作为轻松跨界的复合型人才

莎士比亚在戏中说了许多反对追逐功名利禄的话,但这只是戏,只是供人们打发三两个无聊时辰的娱乐。关于这个手套工匠、剧作家、诗人、演员和乡绅的人品,我们所知甚微;但我们确实知道的一点就是:这个金牛座男人热衷于功名利禄!

除了是38部剧作、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的作者,莎士比亚还是一位专业演员,他不仅粉墨登场扮演自己创作的角色,也出演同时代其他剧作家(比如本·琼生)的作品。莎士比亚是他所在剧团的主要股东,他还在生意兴隆的‌‌“环球剧场‌‌”拥有十分之一的股份,后来又有‌‌“黑僧戏院‌‌”的红利。

不同于大多数同时代作家,莎士比亚是个理财能手,死的时候非常非常非常地有钱。他喜欢购买房地产,包括斯特拉福镇上的120英亩土地和两片果园(他甚至专门买了间房给看园人住)。1597年,莎士比亚购置了斯特拉福最好的房子‌‌“新宅‌‌”,房子正面宽六十英尺,进深七十英尺,室内共有十只壁炉,就是说至少有十间房间!即便用现在的标准也是豪宅,但莎士比亚一家仍然收了一户房客收点租。

作为一位成功的生意人,莎士比亚深知买卖就是买卖。1597年是饥荒之年,这年2月斯特拉福的一份史料中说莎士比亚囤积了‌‌“十夸脱麦芽‌‌”。对于自己在大饥之年囤粮牟利,莎士比亚似乎并不感到羞愧。但他也深知人们对于哄抬粮价的态度。《科利奥兰纳斯》一开场就有‌‌“一群暴动的市民‌‌”要杀卡厄斯·马歇斯,把他视为那些‌‌“让我们忍受饥寒,他们的仓库里却堆满谷粒‌‌”的家伙中最坏的一个。在莎士比亚身上可以看到科利奥兰纳斯的一点影子——他是一个鄙视暴民的乡绅,然而那些逛戏院的暴民却在填满他的腰包。

5.莎士比亚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其中最难懂的必须是

克林贡语(Klingon)——《星际迷航》中虚构的外星类族的语言!克林贡曾一度是地球所在的星际联邦的敌手,但后来跟地球化敌为朋。本着这种友谊精神,克林贡语言协会组织翻译了《哈姆莱特》和《无事生非》,作为该协会的莎士比亚复兴计划(Klingon Shakespeare Restoration Project)的一部分。

6.关于莎士比亚作品的第一份评论

虽然莎士比亚如今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但他的大多数同时代人并不这么想。有史料记载的关于莎士比亚的最早评论,来自莎士比亚的同行,同时也是戏剧批评家的‌‌“大学才子派‌‌”诗人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1592年,格林在一封致他的才子同行们的公开信中,才华横溢地发泄了对莎士比亚的怨恨,称他是‌‌“一只暴发户似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装点自己‌‌”,‌‌“用演员的皮,包藏起虎狼的心‌‌”,十足是个‌‌“打杂的‌‌”。

7.莎士比亚曾大量借鉴甚至改写前人旧剧

作为一个基本靠自学成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还是一位改写大师,善于从前人作品汲取精华,甚至直接从中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再创作,取得令人惊异的效果。

莎士比亚根据高尔《爱的忏悔》中阿波洛涅斯的故事写成了《泰尔亲王配利克里斯》,以薄伽丘《十日谈》中吉尔内瓦的情节为基础写成《辛白林》(但故事背景取自霍林斯赫德《编年史》的古不列颠),根据格林的《潘多斯托》写成了《冬天的故事》。罗马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大量依据了普鲁塔克《名人传》的诺思译本,而《错误的喜剧》改写自普劳图斯的《孪生子》……

就连《哈姆莱特》之前也有部老《哈姆莱特》,作者是汤姆•基德。莎士比亚用这个丹麦王子装疯卖傻为父复仇的老故事,编了一部奇巧复杂的现代戏。这出新《哈姆莱特》其实是两出戏:一出是基德写的古老的复仇悲剧,有真正的地狱,复仇者可以将他杀死的恶棍投入其中;另一出则深入地探索了一个现代不可知论者的思想——或许当时有的观众更喜欢原来的《哈姆莱特》。

8.詹姆斯王钦定本《圣经》诗篇的第46篇,从头数第46个字是shake,倒数第46个字是spear,连起来正好是莎士比亚的姓氏。

纯属巧合吗?

这要说到詹姆斯王钦定本《圣经》,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圣经版本。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苏格兰的詹姆斯王继位,对英格兰使用圣经的状况表示非常不满,因为当时老百姓用的是日内瓦版的圣经,版本非常糟糕。国王谕示:统一的新圣经必须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没有难字!

1611年新圣经正式出版。这项伟大的工程始于1604年,一共有54名翻译人员分为六组。英国作家、资深‌‌“莎粉‌‌”安东尼·伯吉斯如此推断:1610年,有一群人正在对新译本做最后的润色,因为译者遇到具体困难就会请教大学里的博学之士,而《旧约》的诗歌部分,比如《诗篇》与《雅歌》,则请熟谙语言音韵的人审核是否和谐悦耳。吉卜林在短篇小说《圣经校样》中,描写过莎士比亚和琼生二人讨论一位译者向他们提出的一个语言问题。人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他们是当时最伟大的诗人;圣经不仅应该是敬神之作,它也应是文学作品。

人们会乐于认为以下几段蔚为大观的文字是出自莎士比亚之手: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

帮助。

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

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

细拉。

有一道河。这河的分议,使神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

住的圣所。

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

到天一亮,神必帮助这城。

外邦喧嚷,列国动摇。神发声,地便熔化。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

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

上也被尊崇。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无论莎士比亚是否参与这件事,他本人已经身在诗中了。这是《诗篇》第46篇。从头数到第46个词是shake;不算收尾的‌‌“细拉‌‌”,倒数第46个词是spear。1610年莎士比亚正好46岁。

假如这纯属巧合,那么我们也可以异想天开地认为,它是绝妙的巧合。属于所有世纪的最伟大散文巨著,巧妙地收入了属于所有世纪的最伟大诗人的英名。

9.莎士比亚的姓氏Shakespeare,我们也许拼错了

但他自己也常常拼错。

Shakespeare是一个令人十分称心如意的姓氏,因为它意味着进攻和情欲——Shakespeare,就是‌‌“挥舞长枪‌‌”的意思。但从现存的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离奇的拼法,比如Shogspar,Choxper。

1582年11月28日,沃里克郡有记载两个人为威廉·莎戈比亚(Shagspere)和安妮·海瑟薇(不是那个女演员……)结婚作保。Shagspere这种拼法颇带粗俗味,Shag有交配的意思,而spere是spear的古体,意为枪矛。

这都因为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英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印象拼写的,学会英文字母就可以缀字成文,不用学拼音规则。像symmetry和cemetery,harass和embarrass等发音相近的词,也不用去管它们拼写的不同。等到1755年萨缪尔·约翰逊博士的《英语大词典》问世,英语拼法才逐渐规范化。总之,在当时谁都不会怪你拼错了什么字,因为根本就没有缀字法,上自伊丽莎白女王陛下,下至平头百姓,什么拼法都有,想想学习英文是多么轻松愉快。

10.莎士比亚究竟是不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作者

在有关莎士比亚的书籍中有一个难以回避的争论:莎士比亚究竟是谁?19世纪,有一种观点异军突起,归纳起来就是:莎士比亚在剧本中所显示的学识,与他所受的教育大相径庭。只有学识非凡、受过大学教育、精于法律与科学、毕业前曾去欧洲大陆作广泛见习旅行的人,才能写出被归到那个沃里克乡下小子名下的作品。

他们提出的所谓‌‌“真正的作者‌‌”人选挺多,从培根爵士、牛津伯爵到伊丽莎白一世本人。其中最似是而非的是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说他曾为躲避仇家迫害而装死,然后在逃亡期间为莎士比亚代笔捉刀。

但这个观念到今天似乎不再那么重要,安东尼·伯吉斯就认为:高深的艺术必须有高深的学识,这是无稽之谈。任何一个农民都可以自学写作,并且可以写得很出色。只要阅读适当的书籍,随时细心体察周围的事物,就可以给人以博学多才的假象。尽管艺术家的任务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朝臣、旅行家或学者,但他本人并不一定非是这些人物不可。

‌‌“一个专门注意人家不留心的零碎东西的小偷‌‌”,这是《冬天的故事》中的奥托里古斯,也是指莎士比亚以及一切戏剧或小说的作家。初学写作的人无论在学校接受多少训练,都无法获得语言的天赋。进学校可以增加他的词汇量,但不能教会他那种缀字成文的根本技艺,奇迹般地反映某些从未被人悟到的人生真谛。莎士比亚驾驭本国语言的盖世才华源于天赋,这种才华只有通过使用、观察和热爱英语才能得到培养,而学校是不教这门课程的。

所以,有时间千方百计想否定莎士比亚是剧本的作者,把他的作品归到某某人名下,不如去重读莎士比亚的剧本,从中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吧。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