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微历史〗四类分子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1. 1918年,X光室医务人员的着装。

2. 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镜头里的中国:上海1938-1940卖报纸的小男孩。

3. @江南老头:1939,一些贫困地区穷人家用面袋给孩子做衣裳,企业特地用花布做面袋。

4. @邓相超:大多数年青朋友不清楚“四类分子”是何物。从1949年到1984年,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活生生存在了35年的特殊社会阶层。“四类分子”指的是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其实在1957年到1979年的22年间,再加上右派分子,被简称为“五类分子”。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人口超过一亿人……

5. @YE5MQ5Vtp2jlWX7:毛左说毛时代没有强拆。孔庙都砸了,祖坟都挖了,民族传统和文化拆成一片废墟,这叫没有强拆?今日不过是强拆的延续,拆完文化之后拆民居。

6. @严锋:戚本禹思想顽固,但对史实的回忆可信度相当高,且有干货,比如这篇与阎长贵的对谈:“说实话,主席在‘文革’前一直到他发动‘文革’的时候,组织部门都被刘少奇掌握了,当时刘说话,比主席还管用,我在办公厅工作有亲身体会。凡是刘少奇批的文件,那要马上办,而有的主席批的,就可以放一放。为什么?因为刘掌握组织部,省委书记的任命,组织部说了算,主席是不管具体的。但军队是主席掌握的。”(1949年3月下旬刘少奇在北平西苑机场检阅军队)

7. @忘却纪念:【文革中打人的道理】我们不提倡打人,但打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嘛!……好人打坏人,活该;坏人打好人,好人光荣;好人打好人,是误会,不打不相识。(江青,1966年7月28日)

8. @山高路远N: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问安徽饿死多少人,第一次报40万,问紧了报到400万。实际上约有500万人。时为凤阳县委书记的马维民说:“死亡率达到17.7%,很多村子已没人了。还规定死人后四不准:一不准浅埋,要深埋三尺,上面种上庄稼;二不准哭;三不准埋在路旁;四不准戴孝。”

9. 李劼:在纷纭复杂的中国晚近文化历史格局里,其主要的历史线索在于三个不同的文化群落,或者说三种不同的人文景观。一者是从《红楼梦》到王国维再到陈寅恪的人文精神标高;一者是从曾国藩到变法维新、到清末民初的革命志士、再到“五四”文化领袖及其早期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或者精励图治或者赴汤蹈火;再有一者便是从洪秀全到孙中山、最后到毛泽东的江湖草莽们为江山美人竞折腰的历史循环。(节选自论毛泽东现象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成因)

10. 27年后,希尔斯堡惨案遇难者终于沉冤昭雪,陪审团26日作出裁定,1989年在希尔斯堡遇难的96名球迷并非意外身亡,而是不合法杀害。惨案发生(1989年4月15日)的原因是警方对当时局面控制不利,希尔斯堡球场的设计也是导致惨案发生的因素,惨案并非是球迷本身行为造成的。利物浦的圣乔治大厅外也高高悬挂着“真相和正义”的标语,以及96名死者的名字。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