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两会”演砸,习负主责

今年的“两会”气氛很紧张,甚至可以说,非常压抑,特别沉闷。主席台上,以习近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脸色阴沉,目光呆滞,正襟危坐,令人望而生畏。代表、委员们也都小心翼翼,不苟言笑,一不肯接受采访,二不敢公开表态。往年总有一些好出风头、爱抢镜头、屡放狂言的代表、委员,今年全都消失不见了。往年总有层出不穷的“雷人雷语”、“奇葩提案”,诸如“惩治汉奸条例”、“公民道德档案”之类,或成舆论箭靶,或为坊间笑料,虽不赏心,却是乐事,堪称“两会”一道特别风景,今年也全都无影无踪了。往年最吸引眼球的明星委员集体噤声、一言不发,就连一向高调“自信”、从来不甘寂寞的红色后裔群体也全都夹起了尾巴,纷纷在媒体面前玩起了“快闪”。这种前所未有的冷场局面甚至逼得某些“姓党”的媒体不得不采用下三滥招数,用伪造、拼接的采访发言来填充媒体版面,烘托会议气氛。

“两会”本来不该开成这样的效果。自从一九九三年江泽民下令“两会”向中外媒体开放,从那时起,“两会”脱颖而出,渐渐与那些完全“姓党”的地下黑会——诸如密不透风的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议,神鬼难测的北戴河会议,花样迭出的“通气会”、“吹风会”、“打招呼会”、“生活会”等等——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成了一个半公开、半透明的走过场会议,因此也就升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头号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按照中共当局的“顶层设计”,“两会”应该是一出政治轻喜剧,主题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妆点门面,粉饰太平,向国人、世人展示“党和政府”的威信之高、能力之强、成就之大、前景之美,顺便摆一摆“参政议政”的姿势,演一演“当家作主”的仪式。中外媒体云集,“长枪短炮”林立,正是“党和政府”晒面子、秀形象的大好时机。领导人放下纷争,放低身段,展露笑容,粉墨登场,扮出一副精明能干、睿智豁达、亲民务实、礼贤下士的开明模样;与会的代表、委员也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何德何能,吃着谁的饭、守着谁的锅,因而只有为党尽忠之意,而无为民请命之心。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代表、委员来说,所谓“两会”,不过是一次亲身体验皇恩浩荡的帝都免费十日游而已。

这出公开演出的政治轻喜剧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反复排练,如同央视春晚一样,操纵者早已驾轻就熟,会场内外注定平淡无奇。如此简单、轻松、不需动脑筋、不必费心思的“两会”,今年怎么就开得那么别扭、那么尴尬、那么紧张、那么沉闷呢?纯属自己人娱乐自己人的“人民民主”、“参政议政”戏码,不识字的文盲代表申纪兰大娘尚且演技纯熟,六十年开会永远只投赞成票,永不出错,且永远幸福,永不烦恼,堂堂“党和国家领导人”怎么就比不上文盲申大娘,如此没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此为今年“两会”常委发言的高频词,还有另两个“意识”是所谓“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居然不顾面子工程的面子、形象工程的形象,板起了面孔,怒形于色,“一人向隅,满座不欢”,把一场滚瓜烂熟的政治轻喜剧差不多演成了一场人人自危的政治恐怖片?

归根溯源,今年“两会”没有开好,习近平应该负主要责任。会议之前,有三件事情对“两会”成员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两会”气氛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一是去年十月推出的、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所谓“不许妄议中央”的“政治规矩”;二是会前不久房地产大亨、微博大V任志强因质疑习近平“媒体姓党”所遭遇的铺天盖地、劈头盖脸的文革式大批判;三是中宣部、网信办对参与“两会”报道的“姓党”媒体发出的二十一条禁令,其中大多数禁令超越了江朱、胡温时期的“两会”新闻管制惯例,毫无历史与法规依据,也毫无说得过去的道理。而这三件事情之中,前两件由习近平本人直接引发,第三件则由第二件间接引发——自从习近平视察三大央媒、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媒体姓党”的“二一九讲话”以来,中共的新闻垄断、舆论操控、媒体管制与文字狱制造术迅速升级,已经达到了邓后时代新的顶峰。

“两会”之中,也有一个由习近平本人引发的现场因素令会议气氛变得更加压抑,也更加微妙。人们都注意到,人大开幕日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期间习近平一直面无表情,似乎正在气头上。习李二人全程无交流,如同陌生人一般,甚至当李满头大汗作完报告之后,全场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但习近平极其罕见地没有跟随鼓掌,更没有像胡锦涛对待温家宝那样起身相迎,握手慰问。此事被境外媒体广泛传播,以致“不谈南海不知道中国的朋友那么少,不开两会不知道习李的关系那么糟”的新段子开始在北京流传。

细心的人们还注意到了,在各位常委参加各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场合,其他常委的表态均是“完全赞成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俞正声还特意加上了一段赞语,“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个求真务实、坚定信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唯独习近平去掉了李克强的名字,其表态为“我完全赞成政府工作报告”。

当然,习近平的坏脸色、不鼓掌、不提李克强名字,究竟是无心之作,还是刻意为之,似不宜作出过度解读;而习李关系是好是坏,则属于“国家机密”,外人难知其详,也难于有理有据地作出分析与“妄议”。但不论习李关系好坏,众目睽睽之下,面子上的事情终归还是要礼数周全、有所敷衍,是不可以太随意、太任性的。在媒体云集之际以不符合先例的身体语言、特异动作向外界施放高层不和的模糊信号,此事诚然对“两会”演砸大有关系,对此,习近平当然应负主责。

“两会”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过去不重要,现在不重要,将来也很难变得更重要。它不能决定什么国家大事,也不能解决什么国计民生,只要摆摆姿势,作作样子,搞搞气氛,弄弄仪式,就算万事大吉,圆满成功。说到底,“两会”就是一出公开演出的,自欺欺人、自娱娱人的,妆点门面、粉饰太平的政治轻喜剧而已。但是,也正是因为“两会”并不重要,而把不重要的“两会”开得阴森森、惨兮兮,一没有面子,二没有气氛,因而在政治符号学里反而变得重要起来,这就很难理解,成了一件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事情。

治不好股市、房市,情有可原,毕竟股市基因不良,房市有多年痼疾;管不住朝鲜,理不顺南海,也就罢了,毕竟金三胖不可理喻,南海之争千头万绪;做不好深化改革,搞不了依法治国,也算事出有因,改革已至危境,法治原本不易,非有才有识、大智大勇者不能为、不能成;……然而,连文盲代表也能开心完成、提线木偶都能应付裕如的“两会”都开不好,这样的“领导班子”还怎么共事?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争鸣》2016年4月号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