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恐怖制造器V1、V2飞弹(1/3)

1944年6月13日,一道闪亮的火焰从法国北部的Hesdin德军基地飞起。10分钟后,这道火焰就飞到了英国。在这段时间内,英国的雷达站和海军巡逻人员都发现了它。但是这些人都不知道,这个发出巨大轰鸣声的火焰是什么东西。很快,这条火焰飞到伦敦附近的达特福德(Dartford)的一块田野中,一头扎了下去,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第二天,当地英军和居民发现此处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弹坑。

在当天,还有一道这样的火焰落到了伦敦附近的贝斯纳·格林(Bethnal Green),炸死了6个人,炸伤了9个人。

第二天,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得意洋洋的向国民宣布:帝国最新式的毁灭性武器V1飞弹已经成功轰炸了伦敦,几个月内伦敦就会被彻底摧毁。这是帝国对于盟军大规模轰炸德国本土的复仇武器。如果英国人仍然执迷不悟的和苏联共产党,犹太美国走在一起,那么它国内所有的大城市都会像伦敦一样,成为一堆废墟和瓦砾。

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时向国民宣布:根据情报,纳粹德国使用了新式的V1飞弹轰炸伦敦,妄想通过对英国的轰炸吓倒英国人,挽救自己灭亡的命运。但是,大不列颠子民绝对不会屈服于纳粹的淫威,绝不会被一两件新式武器吓倒。

德国和英国的老百姓,在这一天才第一次听到了V1飞弹这个名字,也才知道这是一种无人驾驶的飞行炸弹。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世界航空历史上第一次巡航导弹的实战使用。

而这个奇迹又是接近于崩溃中的纳粹德国创造的。

巡航导弹的鼻祖V1飞弹

德国对导弹的研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了。

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不得发展传统的火炮,坦克,飞机甚至重机枪等武器。条约的目的自然是用来限制和压迫德国,不让它在短期内复兴,再次对盟国构成威胁。但是就像约瑟夫·斯大林说的那样,什么都可以消灭,就是民族的力量无法消灭。战后德国很快复兴,而德国的有识之士自然不可能满足于建立一支只有10万人的守备部队。

不过英法各国根据条约对德国监视的非常严格,德国高层也不敢公然违背,只能找一些空隙。凡尔赛条约也并非没有漏洞,它对于新式武器方面并没有限制。当时德国国内的科学家们在火箭方面,已经有些初步的研究。德国军事高层本能的感觉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加上凡尔赛条约对其没有限制,他们逐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20年代末开始,德国陆军炮兵局正式开始对火箭方面的研究,它的负责人是陆军炮兵局研究与发展部主任贝克尔。

1929年,贝克尔正式制定计划,开始对喷气推进火箭以及运载炸弹进行系统研究。当时的目的很简单,研究出一种可以补充炮兵和轰炸机的火箭武器。该项目由年富力强的火炮科学家瓦尔德·多恩伯格上尉(Wernher von Braun)负责。

当时火箭几乎是和登月一样的幻想玩意,根本没有什么完整的概念。多恩伯格在贝尔克等军方高层支持下,在柏林库莫斯道夫炮兵试验场开始了正式的研究工作。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德国这方面的专家还是众多。在数年内,多恩伯格招募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德国火箭方面的科学家冯·布劳恩,内贝尔,克劳斯·里德尔以及瓦尔特·里德尔。

其中最有能力的自然是沃纳·冯·布劳恩博士(Wernher von Braun)。这位出生在东普鲁士的火箭大师,虽然1932年才从柏林大学毕业,但由于自身出色的学识,很快成为多恩伯格的重要助手。

此人也是之后著名的德国导弹之父。

他们在1933年1月成功研究出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这是世界航空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年,他们开始试验型火箭A-1和A-2火箭的研究。

1936年,导弹研发工作开始受到元首希特勒的重视和认可。

有了独裁者的支持,一切都好说。

科学家们选择了奥德河出海口处的一个名叫佩内敏德的渔村,兴建新的火箭试验基地。

次年,冯·布劳恩博士担任大型火箭实验基地技术部主任,统一管理V1和V2飞弹的研发工作,但实际上布劳恩主要负责V2导弹的实战化研究。

与此同时,FI-103无人驾驶飞行器也就是V1导弹的研究工作,也在该基地紧锣密鼓的进行,负责人是勃列埃博士。

希特勒对这个项目还是非常重视的,他凭借“直觉”感到导弹这种武器的强大潜力。

从1937年到1940年,希特勒下令给予导弹项目大量的投入,共投资了高达数亿马克的巨额经费,其中纳粹后期对V2飞弹一次就投入5000万马克。而同时期,也是极为重要的纳粹原子弹计划,仅仅得到1000多万马克。

由于V1导弹的技术相对简单一些,它的本质上就是一架无人驾驶的自杀性飞机。1942年12月24日,V1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根据研发进度,大约一年以后就可以大量投入使用。

但是,这些情况已经被盟国潜伏的情报人员掌握。1943年8月,盟军出动570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对佩内明德试验场进行突袭和大规模持续轰炸。共投弹2000多吨,炸死基地工人和技术人员700多人,毁坏了大部分设备。

此举大大出乎德国军方的预料,也严重阻碍了V1和V2计划。研发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和山中工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1944年2月15日,V1才进行第一次发射试验,此举宣布V1实用化导弹研究成功,并且实现量产。3月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

1944年6月13日,已经开始被盟军大规模轰炸的纳粹德国,才正式启用了V1导弹对英国首都伦敦进行了轰炸。就战术上来说,这次空袭非常失败。发射的10枚V1飞弹中,有6枚没有飞过英吉利海峡就自行坠毁,有3枚飞过海峡但是都因为严重偏离目标,坠落在伦敦郊区野外,只有1枚有了战果,造成的伤亡也只有十几人。

虽然这样,纳粹高层一样欣喜若狂。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亲自将此种新式兵器命名为“V1火箭”。

V指的是德文的Vergeltungswaffe waffe(复仇武器)一词缩写,他意味着德国要用这种新兵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雪耻,并向已经开始大规模轰炸德国的盟军复仇(当时盟军每天要向德国本土轰炸3000吨炸弹)。

V1导弹是一种巡航导弹,也是现代巡航导弹的鼻祖。

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架安装炸弹的无人驾驶飞机。从外表看,就像一个有翅膀的炸弹,或者一架小型飞机。它的弹身直径0.82米,弹翼翼展5.3米,弹长7.9米。

和飞机不同的是,在它尾部的上方,装有一个圆筒状的发动机。这是一台冲压式喷气式发动机,具有300公斤的强大推力。可以让V1以644公里/小时的高速飞行。

要知道,当时最快的战斗机速度也就是这么多。

V1导弹全重2吨左右,搭载850公斤高爆炸药,最大射程280公里。可以从法国沿岸或者荷兰境内,攻击英国南方大部分城市。

V1导弹的核心部件就是制导系统和喷气式发动机。

V1的制导系统相对简单,它由陀螺方位仪,空速计,高度计,机械计时器,油路切断器构成。

发射导弹前,发射人员首先根据发射场地的地图坐标和轰炸目标的地图坐标,计算出导弹飞行方向和应该飞行时间。

导弹起飞以后,陀螺方位仪开始发挥作用,让导弹向预定的方向飞行。

空速计,高度计在飞行中保证导弹的速度和高度,防止其由于速度过低或者高度过高被敌方拦截或坠毁。机械计时器则保证导弹的飞行时间。

当到达预定的飞行时间后,机械计时器发挥作用,激活油路切断器。该仪器切断油路供应,导致导弹失去动力,同时打开阻流板,让导弹大幅度减速。

此时导弹向下俯冲,击中地面爆炸。

从这天起,英国开始连续数月遭受V1飞弹的袭击。

优点

1. 相当实用的武器

就1944年末来说,英美盟军已经掌握西线绝对的制空权,德国轰炸机已经无力升空轰炸英国本土,采用V1导弹从本质上来说是被迫之举。

总体来说,V1飞弹起到的效果还算不错。

纳粹德国在二战最后一年内,共向英国发射10500枚V1导弹,除去自己坠毁,偏离目标,被拦截的,大概有2500枚飞到伦敦,造成6184人丧生,17981人重伤,至于轻伤不计其数,无法统计。

而纳粹真正使用V1导弹的时间不过几个月。

如果加上V2导弹造成的损失,两种飞弹一共造成英国3万5000人的伤亡。

之前,德国空军曾经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从1939年不列颠战役开始大规模轰炸英国,直到1944年,总共才造成英国12万人的伤亡。

大家要注意,德国空军对于英国的轰炸,还导致自身大量的损失。最初的44个航空团,不列颠战役以后,就只剩下4个。几年的轰炸,一共损失了上千架飞机和无数优秀飞行员,为了空袭更损耗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

而V1飞弹是无人驾驶的,简单来说,它损失掉了,也只是损失了德国少量的物资而已,不会造成人员和资源的大量损耗。

V1对欧洲大陆的发射(主要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还造成了大约5000人死亡,重伤1万人。

实际上,V1的作用还不只是造成伤亡这么简单。

由于德国空军的轰炸相对比较容易预警,英国老百姓有足够时间躲藏到防空洞。

但是,V1导弹从飞跃海峡后到伦敦,只有10分钟左右,而且由于弹体很小,又都是在夜间发射,发现它非常困难,预警难度极大。

很多V1飞弹,英国的雷达无法有效发现,即使发现了,10分钟时间也很难作出有效的防空举动。

所以,伦敦人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撤离工作,大约有100万到150万人撤离出城市。

人员撤离造成的效果非常明显,英国工业产量迅速减少了四分之一。

如果在战争初期,这对英国来说又是致命的打击。

除此以外,迫使英国大规模调整防空部署,有25万人参与到对V1的作战中,还有2500门高炮和数百架战斗机,耗费了大量的战争资源。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