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福摩萨,大明帝国不要的夷洲以及郑成功的神话

古代大陆中原帝国并没有现代国家的领土观念,也没有将福摩萨并入领土的意愿或计划,当年大陆中原帝国自称“天朝”、“中土”,奉行的是一个以中原帝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威权的“朝贡体系”。

我们有一些古籍,例如《三国志》提到过福摩萨,当时叫做“夷洲”,我们从“夷洲”这个名字本身就可以看出来:当年的中原帝国压根就没把福摩萨当作自己的地盘来看,而是认为它是“蛮夷之地”,所以才叫它为:“夷洲”。

古籍记录孙权的军队曾经到达过“夷洲”,因此“夷洲”自古以来属于谁谁,但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郑和的船队到达过马六甲,难道因此马来西亚自古以来属于我么?唐玄奘到过印度,因此印度自古以来就属于我么?我去过你家,你家就成我的了,荒唐至极。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夷洲”并不是指的福摩萨。这个也许存在争议,但本文并非为了解决这个争议。可是有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夷洲”即便指的是福摩萨,也正好说明了三国时代大陆中原官民对福摩萨的看法:蛮夷之地,不是我们的地盘,所以才叫“夷洲”。

福摩萨最初是处于一种我们现在叫做“原生态”的状况,岛上没有任何的政权,没有官府,没有警察,没有税务机关,也没有军队,只有密密麻麻、遍布在东部山地的各个原住民部落,这些福摩萨原住民,一般被叫做“番人”。

也就是说,福摩萨在历史的最初,并没有任何的行政机构,无论唐、宋、元、明,历朝历代,都没有在福摩萨岛上设置过任何一个行政机构,因此可以断言:明朝以前,福摩萨不是汉人的疆土。

说到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元朝曾经设置过一个叫做“澎湖巡检司”的行政机构,但是,这个“澎湖巡检司”的行政区域,只覆盖到澎湖列岛,并没有覆盖到福摩萨本岛。

明朝也沿袭了元朝“澎湖巡检司”制度,同样,明朝的“澎湖巡检司”,其行政区域也只覆盖到澎湖列岛,也没有覆盖到福摩萨岛本身。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大多数时间实施海禁政策,“片板不准下海”,在明代福建人驾船出海去福摩萨,是非法的,是要送官究治的。

十六世纪时,日本人将福摩萨岛叫做“高砂国”、“高山国”,也许是因为谣传的缘故,日本人当时误以为福摩萨岛上有一个“高山国”政府,于是,日本写了一封国书,叫人带到福摩萨。日本使者在福摩萨岛上转了一圈,一个行政机构都没有看到,这份国书,硬是没有送出去,日本使者只好悻悻而归。

可见,日本方面的史料也很好地旁证了:福摩萨在早期,并不存在任何的行政机构。

到了十七世纪初期的时候,福摩萨岛中部有几个部落的原住民,例如巴布拉族、道卡斯族等,在福摩萨中部地区(今“台中市”附近),成立了一个叫做“大肚王国”的部落王国。

这个“大肚王国”,算是福摩萨岛上最早的政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如此,“大肚王国”仍然未能有效地治理福摩萨全岛,其行政效力,仅仅覆盖了福摩萨岛的中部地区,它仍然不是一个全岛性的政权,更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性质的政权。

几乎与此同时的十七世纪初,有两批白人殖民者来到了福摩萨,他们分别是:荷兰人(东印度公司)、西班牙人。其中,荷兰人在福摩萨岛南部落脚,而西班牙人则占据了福摩萨岛的北部地区。

不久,为了争夺福摩萨的主权归属,岛上的荷兰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之间爆发了战争,荷兰人将西班牙人赶走了、因而控制了更多的土地、并因此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建政之后,荷兰殖民者利用股份制,从福建吸引了大批汉人去福摩萨开垦耕地,在荷兰人治下,汉人迁台如过江之鲫。所以现在福摩萨还留下许多地名比如什么“九份”、“五股”,就是当年汉人开垦者在荷兰政权治下采取股份制开垦耕地的历史见证。

此后,荷兰东印度公司降服了原住民政权“大肚王国”,并于1645年与“大肚王国”签约:大肚王国愿意向荷兰殖民政权表示臣服。但是,“大肚王国”并没有因此而消亡,而是仍然以半独立的状态、继续存在于福摩萨中部山地。

时光推移到公元1644年,这一年大陆发生了一件大事:明朝灭亡、清朝入主中原、并建立了大清帝国。

但是,大清帝国暂时并没有征服全中国,在南方,明朝有一个遗臣——郑成功,始终不肯向清朝投降,并坚持抗清。

抵抗大清国至1661年,郑成功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先打下福摩萨、赶跑荷兰人、郑家军可以在福摩萨岛上休养生息,作为郑家军“反清复明”的基地。

于是,郑成功向盘踞在福摩萨岛上的荷兰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次年即1662年,荷兰人不支,宣布投降,并狼狈退出了福摩萨。

于是,郑成功在福摩萨岛上建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汉人政权——“明郑王朝”。您没有看错,这个“明郑王朝”,是福摩萨岛上有史以来第一个汉人政权。

读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很明白了:所谓郑成功“收复”福摩萨,这种说法其实是很难成立的,因为福摩萨之前根本就不是大明王国的疆土,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收复”的问题,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郑成功通过武力,为汉人开拓了福摩萨这片新的疆土。

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在福摩萨岛上建立“明郑王朝”之后,岛上的原住民政权“大肚王国”心怀不服,于是,“明郑王朝”与“大肚王国”爆发了多次的武装冲突。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汉人政权“明郑王朝”,其实也没能覆盖福摩萨的全岛,而是只覆盖了福摩萨岛西南部的沿海地带。

“明郑王朝”建国之后不久,郑成功逝世。

时间推移到公元1683年,大清国大将施琅率大军征台,当时统治“明郑王朝”的,是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

施琅大军势如破竹。郑克塽及其幕僚决定投降、归顺大清国。至此,“明郑王朝”宣告灭亡。

有趣的是:大清国占领福摩萨岛之后,康熙皇帝在“是否将福摩萨纳入大清国行政版图”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有的臣子说:开疆拓土,理所当然,不要白不要。也有的臣子说:福摩萨岛孤悬海外,岛上番人凶悍,难以治理,不如不要。

这个时候,攻占福摩萨有功的清军大将施琅站了出来,他对康熙皇帝进行力劝:应该将福摩萨岛纳入大清国的行政版图。康熙皇帝权衡再三之后,接纳了施琅的建议。公元1684年,福摩萨正式纳入大清国的行政版图,并设置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隶属于大陆中央的行政机构——“呆湾府”。

行文至此,笔者对福摩萨的历史做一个简短的梳理和总结:

1、福摩萨岛最初处于“原生态”,岛上没有任何行政机构,大陆中央帝国将其看作“蛮夷之地”,日本也将其视为一个遗世独立的孤岛;

2、公元十七世纪初,福摩萨岛中部的原住民部落开始结盟,并成立了一个名为“大肚王国”的非现代性质政权,这算是岛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政权”;

3、几乎与此同时,荷兰殖民者(东印度公司)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来到,并分别进驻了福摩萨岛的南部和北部地区;

4、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班牙殖民者发生武装冲突,西班牙人被驱逐;荷兰人在岛上建立了殖民政权、并降服了“大肚王国”;

5、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军攻击福摩萨岛上的荷兰殖民者、并于次年(1662年)将荷兰人驱逐。随后,郑成功建立了福摩萨岛上第一个汉人政权——“明郑王朝”,后又名“东宁国”;

6、公元1683年,清军大将施琅率军击败明郑王朝,并于次年(1684年)将福摩萨正式并入大清国的行政版图、随即设置正式行政机构“呆湾府”。大清帝国开始正式对福摩萨岛进行有效治理。

再简短些,福摩萨岛上的主权,是依照以下的顺序而演化的:原住民大肚王国——荷兰殖民政权——明郑王朝——大清帝国。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