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春光正好,你想红没错

曾经有档节目准备邀请我做心理老师,先发来一段被点评人的VCR。

VCR的主角是一个在横店做演员的女孩,和身边绝大多数普通姑娘一样,不美不高不白不瘦,她独自漂泊多年,抱有一腔明星梦,在各种各样的影视剧里跑龙套,从20岁跑到29岁,有一点积蓄,和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独来独往自得其乐,只是没有男朋友,作为一个大龄女青年而被父母唠叨,所以,上节目找男友。

她娓娓叙述着自己的经历,思路清晰,谈吐良好,编导问她最大的梦想是什么。这时,她才流露出难得有些情绪起伏的样子,双手交叉,紧紧互握了一下,很真诚地看着镜头,略微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我想红。‌‌”

VCR到这儿就结束了。

很显然,是故意到这儿结束的。

以致于视角是并不特别友好的俯视。

编导打来电话:‌‌“老师,你觉得这个人物的标签是什么?能不能设定成普通姑娘距离明星梦有多远,甚至为此蹉跎多年找不到男友?提醒女孩们过得现实一点,然后现场你再做一些解读,问她一些相对尖锐的问题。‌‌”

我听完后很老实地说:‌‌“我不喜欢这个预设的立场。‌‌”

是的,我不太喜欢这段带着自以为是的精英视角有点嘲讽小人物的努力的VCR,即便我知道这个点会满足不少人窥探他人生活,或者在对比中找到心理充实感的愿望而提升收视率。

我不喜欢故意让一个没有任何错失的女孩在大庭广众下出丑,用所谓的专业审视她的欠缺,围观她的紧张和不知所措,让她在思维混乱中说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再断章取义成所谓的‌‌“爆点‌‌”,当了12年媒体人,我了解‌‌“炒作‌‌”的方式和威力,但是,正因如此,才更尊重一个人原本的面貌和真实的心愿。

我对编导说:‌‌“你是否觉得这个设定太武断?如果她长得像范冰冰一样美,或者很有钱,我们预设的角度又不同了吧?因为她是个普通人,即便她在自己的基础上尽力,即便她的愿望有点不切实际,我们就要选择否定和嘲笑的眼光吗?‌‌”

编导小声地说:‌‌“可是,她怎么可能红?‌‌”

我客气地结束谈话没有再争论,知道又遇上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资源歧视‌‌”——因为人微,所以言轻;因为人丑,所以作怪。

对美貌、财富、学识等资源的拥有者怀有盲目的崇拜、敬意和宽容,对芸芸众多的所谓‌‌“小人物‌‌”却缺乏起码的尊重和同理心。

是的,即便她不能红,做做有关红的无伤大雅的梦有什么不行?为什么要招来哂笑呢?小个子的拿破仑当年也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假如他没有当上元帅,这肯定不是名言和励志故事而是笑话,他确实是千千万万想当元帅的普通士兵中的幸运者,可是,如果没有这千千万万庞大的基数,他成功的概率也会降低吧?最可怕的不是怀有微渺的奢望,而是连一点向好的心都没有,心甘情愿活成一滩稀软的泥;或者,只有空想,没有行动,躺着做白日梦。

现实有点冷,普通人需要个念想取暖,他们不是不明白梦想到现实的距离,只是自我调节生活的角度。

前几天实习编辑请我看电影,旁边一对普通中年男女,样貌寻常穿着平凡,俩人看电影的时候一直紧紧握着对方的手,还常常会心相视而笑,电影散场,他们手挽着手亲昵离开。

编辑望着他们的背影,语气轻蔑地说:‌‌“老年人都是这样谈恋爱的吗?‌‌”

我瞥了眼她年轻饱满的脸,认真回答:‌‌“如果你面前走过的是84岁的默多克和他59岁的新太太,或者48岁的邓文迪和她31岁的小鲜肉男友,恐怕你就不这样想了吧?等你到了中年,就明白不是所有的爱情都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绣,更不是只有好看和有钱的人才有爱情的自由和权利,生活不是偶像剧,宋仲基和宋慧乔都是用来满足普通人爱情梦的。‌‌”

这么多年,《简爱》的那段台词依旧经典: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于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爱情、努力和争取,即便这样的扑腾就像不起眼的河流里一朵微弱的水花,也不应该被轻视。

而我们欠缺的,恰恰是给普通人足够的尊重,我们的眼光、角度和精神,都有点势利。

一直到现在,我都特别喜欢一个段子:

将军遇到下士,骄傲地说:‌‌“汤姆,如果不是因为你爱喝酒,估计现在已经是上士了。‌‌”

下士敬了个礼,同样骄傲地回答:‌‌“亲爱的将军,每当我喝完酒就觉得自己已经是将军了。‌‌”

每次想起这个段子,我都在心底哈哈哈,我喜欢‌‌“汤姆‌‌”,因为他充满了小人物的智慧,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满足,未必堂皇高远,却乐天知足。

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不过是这个苍茫世界上的‌‌“小人物‌‌”。

我谢绝了那期节目。

在心底,我尊重每个普通人微小的努力,和希望改变自己的热望,哪怕那有点与众不同。

另外,我还特别想对那个女孩说:

春光正好,你想红没错。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